资源简介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 应电流的条件,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电磁感应的活动中,认识到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都是科学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四、教学器材: 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 方形线圈、导线、磁体、 灵敏电流计 、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播放各种类型发电厂或大型发电机的图片。 师: 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电,同学们知道电是怎样产生的吗? 生:是发电机发出来的。 师:发电机是怎样发出电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与此相关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观察“磁生电”现象 【做一做】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完成“活动1”小实验。 【观察现象】用手摇动发电机模型时,小灯泡发出亮光。 【想一想】为什么摇动发电机时,小灯泡发光呢?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点拔、小结】1822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开始进行“磁生电”的探索,经过10年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 【观察现象】观看实验视频“认识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外型和结构,回答“活动2”的问题。 板:一、发电机的主要部件: 线圈和磁体 2、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①.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想一想】导体AB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使回路中产生电流呢? 【讨论交流】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选择最佳装置图。 【提示】:因为产生的电流比较小,通常用灵敏电流计检测导线中是否有电流。 【做一做】将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计(小量程电流表)和蹄形磁体按教材图17-16(b)装置安装。开展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电路 状态 线圈在磁场中的 运动情况 导体是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有无电流产生 闭合 静止 前后运动 上下运动 左右运动 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 断开 向各个方向运动 【点拔】可将导体AB想象成一把刀,如果它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相交,则为切割磁感线,否则为不切割磁感线。 板:二、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②.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我们发现,刚才的实验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有时向左偏转,有时向右偏转,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做一做】改变磁铁两极的位置(改变磁场的方向),或者使线圈的运动方向改变,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是否改变。 【观看实验视频】播放“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以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板: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有关。 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快,感应电流越大。 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想一想】发电机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多媒体播图17-19】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实际发电机的内部结构比模型发电机复杂,但主要部件仍然是线圈和磁体,磁体是转子,线圈是定子,实际发电机产生的电流通常都是交流电;模型发电机通过手摇使线圈转动,产生电能,而实际发电机通常是由水轮机、汽轮机或内燃机带动转子转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信息浏览”栏目,交流各自的读后感,从中汲取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四)、补充“右手定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 1.右手定则:张开右手,使大拇指与其它四指垂直,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为感应电流方向。 2.在物理学中,用ⅹ 表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五)作业:P36第1和第3小题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