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反思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生产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类工业消费品。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产品。对于工业产品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但工业生产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产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对其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中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尊重工业劳动者。工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强大动力。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引导学生感受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懂得感谢工业劳动者,认识到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各地。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症结在于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升。我们要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3条“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物品身世‘探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中懂得应当尊重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方便,敬佩和感谢工业劳动者,激发创新意识。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旨在让学生懂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中国制造”,更要追求“中国创造”,知道我国在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个板块之间有先后逻辑关系:先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再认识工业产品的创新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最后懂得我国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艰辛。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感受到“生活处处离不开工业产品”;另一方面,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并请工人讲一讲工业生产的相关情况,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的认识。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对政普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懂得应该尊重和感谢工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他生活经验,比如采访家人、了解相关报道等,通过今昔对比,深刻感受工业产品的进和创新翁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生动性。让学生储得工业生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逼应和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我国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道”。要引导学生认现到创新是工业生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提升“中国制選”的“灵魂”。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工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挖掘“中国创新”故事体现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他们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寻找生活中的工业产品一探究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一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辛劳。在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或家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来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业产品。在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工业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可通过学习教材中的玩具小熊的生产过程,也可通过观看相关视规进行丁解。在第三个环节,可以采访有经验的工人,请他们进一讲生产原理、工作的要求及往意事项等,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和工业劳动者的识。感知工业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今昔对比,进一步感受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大胆设想,改善和发明工业产品。在工业产品的发明创造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图片,也可补充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让他们讲一讲穿、住、用、行等方面采访家人,了解哪些物品已经被淘汰了,哪些物品是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并说一说这些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舒适和便利。在第三个环节,在学生充分感知工业产品使人们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见物更要见人”,懂得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劳动者的智慧和付出,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想可以改进和完善哪些产品,还能发明哪些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本课始终把人的智慧、创造和劳动放在核心位置,让学生明白,是人发明和创造了物,而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和满足人的需求,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我们要感谢和尊重那些使我们生活更美好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