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烟台苹果 山东大枣 青岛啤酒 莱芜梨子 作品介绍: 沂蒙山的民歌:悠远而古老,走进沂蒙山,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田间,四处回荡。六十多年来,这首歌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 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这首歌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真实记录了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作品创作于1940年,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 何为“鱼咬尾” 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创作手法。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语文学科中的“顶真” 修辞手法,比如寺庙里的名句: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融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想一想: 没有,这只是中国民歌中的衬词。 地儿、子儿。 一字多音,拖腔。 1·歌词中的“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 2·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 3·歌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演唱时有何特点? 山东民歌风格特点: 具有粗狂的气质、醇厚的情感、诙谐的格调、爽朗的热情;流传在沂蒙山地区的民歌,具有江南民歌的甜美韵味。 体现了山东人的朴实、憨厚、耿直、热情、爽朗的性格。 编一编: 根据《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填上新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示: 可以从家乡的优美风光、地理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进行编创。 马鞍山好地方 人人那个都说哎,马鞍山好, 马鞍那个山好哎,好地方。 采石那个矶哎,历史悠长, 雨山那个湖哎,秀美风光。 人人那个都说哎,马鞍山好, 文明那个城市哎,把名扬。 课堂小结: 这首歌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正值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这首歌通篇都是以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歌颂生活,歌颂领袖,歌颂共产党,坚信曙光就在眼前。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树立起自己对学习,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 作业: 1·查找关于山东地区的其他民歌。 2·将今天学习的《沂蒙山小调》编加一些简单的形体动作。 3·了解课本上50页第2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