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据《史记》载,在垓下大战中,刘邦的汉军以30万的大军包围了只剩下10万人马的楚,并设“十面埋伏” 的阵法,将地处四面绝壁的垓下大营团团包围,使项羽陷入重围。深夜,箫声起处,汉军利用四面的楚歌来瓦解对方的斗志。楚营的官兵听到熟悉的乡音,思念父母妻儿之情油然而生,又见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于是纷纷逃走。夜半时分,自知败局已定的项羽与虞姬诀别,仓皇突围。刘邦命数千铁骑穷追不舍,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了生死决斗,项羽终因寡不敌众,拔佥自勿。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在垓下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概括谱写而成的。 列营 吹打 点将 排阵 走队 战鼓咚咚,军号齐鸣,威武的汉 军列队出阵。 “列营”是全曲的引子,以“轮拂”手法,由慢及快,表现号角的声音,形象鲜明地揭示了事件发生的特定环境。“吹打”表现大将出场,“轮指”技法弹出模拟筚篥演奏的军乐曲调,气魄宏伟,军威浩荡。“排阵”和“走队”则是利用音型模进,疾徐强弱和调式的交替,表现队伍在布阵时的严明矫健。 埋伏 小战 大战 全曲的重要部分 “埋伏”作为战斗打响之前的准备,利用强弱的变化和模进的旋律,造成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然后开始了战斗,“小战”部分以噪音的效果,表现短兵相接、刀枪撞击的战斗场面,在旋律的上行模进中,使音乐更加紧张,引出了“大战”,以“轮指”技法弹出模拟的箫声,表现楚军思乡厌战的内心活动,然后大军齐上,在激烈的两军厮杀中,用“推拼双弦”的技法表现出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惊天动地的战斗,形成全曲的高潮。 乘 胜 追 击 楚军的败阵汉军乘胜追击 大战 小战 埋伏 场面 速度 力度 标题 楚军 楚军 楚军 楚军 楚军 楚军 楚军 楚军 楚军 低沉的音乐表现楚军的败阵汉军乘胜追击,和前面金戈铁马的手法相比,这里使用的技法就比较单一,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以民间曲牌《撼动山》改编而成,明朗欢快,在渐慢的音乐声中,戛然而止。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集琵琶曲的各种技法,艺术地再现了古战场争斗的历史场面 。 以 一 个独奏乐器,能演奏出如此形象生动、气氛强烈、富有交响性的音乐,体现了历代民间音乐家的智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