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滇池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滇池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份)

资源简介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理)
命题人:冯莉丽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Ag—108
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甲烷的电子式: B.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C.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D.乙醇的结构式:
2、下图表示的是某物质所发生的
A.取代反应 B.中和反应 C.酯化反应 D.电离过程
3、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聚乙烯 B.合成橡胶 C.油脂 D.纤维素
4、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A.3—乙基戊烷 B.2,3—二甲基戊烷?
C.2,2—二甲基—2—乙炔 D.2—甲基—4—乙基庚烷
5、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C6H5CH2OH 酚类 —OH B.CH3CH2COOH 羧酸 —COOH
C.HCOOCH3 醛类 —CHO D.H3CCH2CH3 烃类 —CH3
6、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是让极少量的(10-9g)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的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C2H6+、C2H5+、C2H4+,然后测定其质荷比。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图所示。该有机物可能是
A.甲醇 B.甲烷 C.丙烷 D.乙烯
7、下列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
A.甲烷、乙烯 B.丙醛、丙醇 C.甲醛、甲酸甲酯 D.苯、甲苯
8、含有一个叁键的炔烃,氢化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此炔烃可能具有的结构式有
A.1种 B.2种 C.3种 D. 4种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A.1,3—丁二烯 B.丙炔 C. 环已烯 D.甲苯
10、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 :2的化合物是
A. B.CH3COOCH3 C. 2—氯丙烷 D.
11、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乙烯、⑤2-丁炔、⑥环乙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12、分子式为CNH2NO2的羧酸和某醇酯化生成分子式为CN+2H2N+4O2的酯,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则该羧酸是
A.甲酸 B.乙酸 C.丙酸 D.乙二酸
13、1,4-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溶剂,它可以通过下列合成路线制得,则烃A应是
A.1—丁烯 B.1,3—丁二烯 C.乙炔 D.乙烯
14、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硫酸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15、下列关于反应中键的断裂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和钠反应时,C—O键发生断裂
B.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烯时,O—H键发生断裂
C.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C—H键发生断裂
D.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醇中的O—H键和乙酸中的C—O键发生断裂
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H++CO== CO2↑+H2O
B.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2H++Cu(OH)2 Cu2++2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H2O 2C6H5OH+CO
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HCHO+4[Ag(NH3)2]++4OH- CO+2NH+4Ag↓+6NH3+2H2O
17、1—丁烯醇(CH2=CH—CH2—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 ②氧化 ③酯化 ④加聚 ⑤取代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③④
18、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B.
C.CH3CH2Br D.CH2ClCH2CH3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烷(乙烯) 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B 甲苯(苯酚) 溴水 过滤
C 乙醇(水) 氧化钙 蒸馏
D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醛、葡萄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C.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D.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钠溶液后,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21、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A.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碱性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Br2水、振荡
22、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 ②加聚 ③水解 ④加成 ⑤还原 ⑥氧化,用丙醛制取
1,2一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A.⑤①④③ B.⑥④③① C.①②③⑤ D.⑤③④①
23、生活中常常碰到涉及化学知识的某些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
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保鲜是国家允许的
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
24、已知酸性:>H2CO3>,将转变为的方法为:
①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2
②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通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饱和溶液
④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25、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不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
Ⅱ卷(共50分)
26、(10分)I.今有化合物:
(1)请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请判别上述哪些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3)请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
II.下列化合物中:a.HO(CH2)3COOH b.HO(CH2)2OH c.CH3CH=CH —CN
d.CH3CH2CH(CH3)COOH e.HOOC(CH2)4COOH
(1)可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合物是 ,加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
(2)同种分子间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酯键的化合物是 ,缩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
(3)两种分子间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酯键的化合物是 和 ,缩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
27、(6分)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其含有—COO—结构同分异构体有六种,结构简式分别为:①CH3CH2CH2COOH、②(CH3)2CHCOOH、③HCOOCH2CH2CH3、
④HCOOCH(CH3)2、⑤CH3COOC2H5、⑥ 。其中:
(1)写出⑥的结构简式 ;
(2)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 (填写序号);
(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填写序号);
(4)能水解的有 种;
(5)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是 (填写序号);
(6)水解产物为X、Y且X可氧化得Y的是 (填写序号)。
28、(4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
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C.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生石灰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
D.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冰醋酸、无水乙醇,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E.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F.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振荡溶液、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G.实验室蒸馏石油时温度计水银球插入石油中测量温度,收集60℃~150℃馏分得到汽油。
29、(4分)某天然油脂A的化学式为C57H106O6,1mol该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1mol甘油、1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mol直链饱和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原子个数比为C︰H︰O=9︰16︰1。
(1)写出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油脂D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1mol甘油和3mol C,写出油脂D在NaOH溶液中水解
的化学方程式 。
30、(9分)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右图。加热某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苯 甲苯 碳
质量分数(%) 12 24 12 16 20 10 6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中残留物①电石②乙炔③聚乙炔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试管B收集到的两种产品中,有一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__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 。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废塑料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
A.聚氯乙烯 B.聚丙烯 C.聚苯乙烯 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1、(7分)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3H6O2, A有下列转化关系:(其中F能发生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 ;
(2)F的结构简式是 ;
(3)0.1mol D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 克Ag;
(4)写出A→B + C的化学方程式 。
32、(10分)M是生产某新型塑料的基础原料之一,分子式为C10H10O2,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代表化学键单键或双键)。
拟从芳香烃 出发来合成M,路线如下:
已知:M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F和甲醇。
(1)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写出M的结构简式 。
(2)写出②、⑤反应类型分别为 、 。
(3) 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E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必要的条件)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参考答案(理)
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B B C B A A C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D A B C B D A A C C
Ⅱ卷(共50分)
26、(10分,每空1分)
I.(1)醛基、羟基
(2)甲、乙、丙互为同分异构体
(3)乙>甲>丙
II.(1)c (2)a
(3)b e
27、(6分,每空1分)
(1)CH3CH2COOCH3 (2)①② (3)③④ (4)4 (5)①② (6)⑤
28、(4分) ADFG (选不全对1个1分,有错不得分)
29、(4分)
(1)C18H32O2 ; 硬脂酸(各1分)
(2) (2分)
30、(9分)
(1)CaC2+2H2O→Ca(OH)2+C2H2↑(2分)
(2)4(1分)
(3)棕黄色溶液变成无色或褪色(1分) 4.8(2分)
(4)合成氨原料 作燃料或有机化工原料(各1分) (5)B(1分)
31、(7分)
(1)乙酸甲酯(1分) (2)HCOOCH3(2分) (3)43.2(2分)
(4) CH3COOCH3 + H2O CH3COOH + CH3OH(2分)
32、(10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
(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各1分) (3)醛基、羟基;
(4)
—C=CH2
CH3
—C=CH2
CH3
D:C9H10O2
O2/Cu

NaOH/H2O

B:C9H12O2
A

溴水
E:C9H10O3

F
M



稀硫酸
—C=CH2
COOCH3
CH3
—C—COOH
OH

浓硫酸
—C=CH2
—C=CH2
COOH
COOCH3
+ H2O
+ CH3OH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命题人:岳屹东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相对稳定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浆细胞内合成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4.下列实例不属于稳态失衡,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的是 ( )
A.尿毒症 B.寒冷中的战栗 C.急性胃肠炎 D.过敏反应
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6.班氏糖(斐林)试剂与糖尿病人的尿液混合后,隔水加热煮沸1-2分钟后呈现的颜色是
A.浅蓝色 B.棕色 C.深棕色 D.砖红色
7.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 D.气体调节
8.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9.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 )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膜内外电位不变
10.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H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S区
11.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A.大脑皮层 B.下肢肌肉 C.小脑 D.脊髓胸段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3.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作用通过体液运输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新陈代谢 D.激素作用微量高效
14.胰岛素具有增加血糖的去路和减少血糖的来路的功能。对这一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促进合成肝糖元 B.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
C.抑制血糖的重吸收 D.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15.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16.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80—120mg/dl,主要是由于 ( )
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B.只有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C.只有肝脏的调节作用 D.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17.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18.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
1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D.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20.“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段文字中提及的“气”是
A.气体 B. 气味
C. 乙烯 D. 乙醇
21.致使水稻恶苗病的是物质是 ( )
A.赤霉素 B. 赤霉菌
C. 生长素 D. 细胞分裂素
22.匈牙利学者帕尔(A.Paal)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影响物”向下传递分布不均匀
23.为使某些植物插条加速生根,可用哪项措施加以处理( )
A.乙烯 B.高浓度的生长素
C.适当浓度生长素 D.根外追肥
24.如右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
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2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下列实例中能说明这一特性的是 ( )
A.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
B.培育无籽蕃茄
C.提高插枝的成活率 D.顶端优势
26.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7.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动物 C.微生物 D.枯叶和土壤
28.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29.下列哪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最激烈 ( )
A.狮子和斑马   B.羊和狼   C.小麦与杂草   D.蛇和蛙
30.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31.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 )
A.弃耕田—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藓—地衣 D.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32.一种传染病的流行使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野兔全部死亡。在一条有野兔参加组成的食物链中,首先受其害的是 (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33.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其主要原因是 ( )
A.环境资源有限   B.较高营养级一般是大型肉食动物
C.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散失 D.A+B+C
34.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35.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可以使草原的载畜量不受限制
C.能有效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能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6.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37.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 ( )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该生物资源的 ( )
A.经济价值 B.潜在价值 C.直接价值 D.间接价值
39.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区内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这种保护措施称为 (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离体保护
40.不属于造成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原因的是 ( )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 适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C.环境污染 D. 外来物种的入侵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41.(6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各液体的名称:② ④
(2)内环境可由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组成。
(3)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所示结构中含氧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42.(6分)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
(1) 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2) 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
(3) 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由图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此是 。
43. (10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中由 表示反射弧结构(填字母)。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完成的,此图C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将电信号转变为 再转变为 。
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_______________。
(5)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
(6)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和①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44.(6分)根据(右图)人体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c或d细胞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的刺激。c能产生_________。[ ]___________能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2)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后,可通过_________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
(4)d所完成的免疫属于___________免疫。
45.(6分)右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_________的环境中,称为____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称为_____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
46.(6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群间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其中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蛇是___________级消费者。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蛇数量将会___________。鹰体重增加1kg,绿色植物至少要提供_______________ kg有机物。
生物答题卡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41.(6分)
(1)② ④
(2)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42.(6分)
(1)
(2)
(3)
(4)
43. (10分)
(1) (填字母)
(2)
(3)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6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45.(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6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
1-5.DCDBA 6-10、DCBAB 11-15、DDCCA 16-20、DDADC 21-25、ADCDD
26-30、BDCCB 31-35、BCDBB 36-40、CCCAB
二、简答题:
41.(6分)
(1)② 血浆 ④ 淋巴 (2)②③④
(3)血浆和组织液 (4)⑤ 血浆中蛋白质减少。
42.(6分)
(1) 10-7 抑制 (2) 促进 促进
(3)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 根 > 芽 > 茎
43. (10分)
(1) ACBD (2) 突触 2 (3) 化学信号 电信号
(4) 下丘脑 (5)性腺 (6)下丘脑 垂体 反馈调节
44.(6分)注:[ ]不计分
(1)抗原 抗体 [ d ]效应T细胞 (2)[ a ]吞噬细胞
(3)记忆细胞 (4)细胞免疫
45.(6分)
(1)理想 (无环境阻力) J 过度繁殖
(2)具有环境阻力 S 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个体
46.(6分)
(1)3 (2)兔、蚯蚓、蚱蜢 三 (3)竞争 (4)减少 25
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
免疫细胞
a
B细胞
c
d
记忆细胞
b
淋巴细胞
记忆细胞
个体数量
时间
a
bn图1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创新和进步的
源泉,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读图2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图中丙区域文化景区的地域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
条件是
图1
图2

12

最宜欣赏时间
963
纬度
40
3020

图例
省会
河流
1000米等高线
文化景观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理)
命题人:王子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放在P点的电荷的电量减半,则P点场强减半
B.若P点没有检验电荷,则P点的场强为零
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所受的电场力越大
D.P点的场强方向为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2.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电流元IL在磁场中受力为F,则磁感应强度B一定等于
B.电流元IL在磁场中受力为F,则磁感应强度可能大于或等于
C.磁场中电流元受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D.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电流元在此点的受力方向相同
3.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水平面内,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53 角,线圈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通过线框的磁通量为 (SIN530 =0.8,COS530 =0.6)
A.BS B.0.8 BS
C.0.6 BS D.0.75 BS
4. 如图是一个复合门电路,由一个x门电路与一个“非”门组成,若整个电路的作用成为一个“与”门,则x电路应该为
A.“与”门 B.“与非”门
C.“或”门 D.“或非”门
5.如图所示,表示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6. 如图,长为的直导线拆成边长相等,夹角为的形,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电流强度为的电流时,该形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A)0 (B)0.5 (C) (D)
7.一带电质点在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现给定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带电质点的质量和电量.若用v表示带电质点运动的速率,R表示其轨道半径,则带电质点运动的周期
A.与v有关,与R有关 B.与v无关,与R有关
C.与v有关,与R无关 D.与v无关,与R无关
8.如图所示为一速度选择器,内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束粒子流以速度v水平射入,为使粒子流经磁场时不偏转(不计重力),则磁场区域内必须同时存在一个匀强电场,关于这处电场场强大小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小为B/v,粒子带正电时,方向向上
B.大小为B/v,粒子带负电时,方向向上
C.大小为Bv,方向向下,与粒子带何种电荷无关
D.大小为Bv,方向向上,与粒子带何种电荷无关
9.水平桌面上放有条形磁铁,磁铁正中上方吊着导线与磁铁垂直,导线中通入向纸内的电流,如图所示。产生的情况是
A.悬线上的拉力没有变化 B.悬线上的拉力变大
C.悬线上的拉力变小 D.条形磁铁对桌面压力变小
10.三个速度大小不同的同种带电粒子,沿同一方向从图中长方形区域的匀强磁场上边缘射入当它们从下边缘飞出时对入射方向的偏角分别为90°、60°、30°,则它们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1::
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12.在长方形abcd区域内有正交的电磁场,ab=bc/2=L,一带电粒子从ad的中点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方向射入,恰沿直线从bc边的中点P射出,若撤去磁场,则粒子从C点射出;若撤去电场,则粒子将(重力不计)
A.从b点射出
B.从b、P间某点射出
C.从a点射出
D.从a、b间某点射出
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第13题4分,第14题8分,第15题8分。共20分)
13.一个量程为0~100μA的电流表,内阻为100Ω,再给它串联一个9900Ω的电阻,将它改装成电压表,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________V,用它来测量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时,表盘指针如右图所示,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14.要测量一长度为L、直径为D的电阻丝的阻值.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m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右上图,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mm(3)用多用电表粗测该段电阻丝的阻值.用已经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位置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这时应将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    ”位置;调零后测量,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    Ω.
15. 某同学为了测量某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准备了下列器材:
A.待测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为1 Ω)
B.电流表G(满偏电流3.0 mA,内阻为100 Ω);
C.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D.滑动变阻器R1(0~10 Ω,额定电流为2 A);
E.滑动变阻器R2(0~1 kΩ,额定电流为1 A)
F.定值电阻R0(阻值为900 Ω)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了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测量, 同时还要考虑操作的方便, 某同学利用器材B、F组成电压表并设计电路原理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
(2)根据题意在下图中画出符合该同学该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3)如右上图所示,是该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的图线,其中,纵坐标I1为电流表G的示数,横坐标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图可知,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为 V,
内电阻为 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第16、17、18题各6分,第19、20题各7分。共32分。在解答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受力分析图,否则不能得全分)
16.如图所示,在A、B两点间接一电动势为4V,内电阻为1Ω的直流电源,电阻R1、R2、R3的阻值为3Ω,电容器的电容为30μF,电流表的内阻不计,求:
(1)电流表的读数.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17.质量为1kg的金属杆在相距lm的水平轨道上与轨道垂直放置,金属杆上通以I= 4A的恒定电流时,刚好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匀强磁场B垂直轨道平面,金属杆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为0.5,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电阻r=1Ω,M为一小电动机,其内部线圈的导线电阻RM=2Ω。R为一只保护电阻,R=3Ω。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3V,求电动机得到的电功率和它转动的机械功率。
19.沿水平方向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的间距为d,两板之间是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一束在高温下电离的气体(等离子体),以v射入磁场区,在两板上会聚集电荷出现电势差,求:
(1)M、N两板各聚集何种电荷?
(2)M、N两板间电势差可达多大?
20.如图所示,半径为r =20cm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边界跟y轴相切于坐标原点O,磁感应强度为B=0.332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O处有一放射源,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射出速率为v=3.2 ×106m/s的带正电粒子,已知该粒子的质量m=6.64 ×10-27kg,电量为q=3.2 ×10-19C。不计重力。
(1)沿半径OC方向射出的粒子,穿过磁场时方向偏转角度θ是多大?
(2)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运动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B B BC C D D C C D C
13. 1 V , 0.82V
14.50.15 4.700 X1 22
15. D 1.4 0.67
16 (1)I=1A
(2)Q=9X10-5C
17 B=1.25T
18 P=0.56W P1=0.54W
19 (1)上正下负
(2)UMN=BdV
20 (1)R=0.2m θ=900
(2)t=3.9X10-9S
B
B
B
B
I
I
I
I
F
F
F
F
A
BA
CA
DA
S
N
d
a
b
c
B
E
v0
5
0
20
25
15昆明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文科)
命题人:杨晓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40个小题,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2011年11月20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哲学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各国与其他民族分享他们的哲学传统,促进哲学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人们学习哲学是因为它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5.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8.咸海是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注入湖泊的河流沿岸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致使流入咸海的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咸海已萎缩成“大咸海”和“小咸海”两部分。由于面积大幅缩小,咸海沿岸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说明
A.人类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B.人类活动阻碍着客观事物的发展
C.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人类发展
D.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寓意一致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10.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1.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都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准备金率与近期一系列调控政策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长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新的物种。这说明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人们可以通过掌握科学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4.一天,老张收到外地儿子寄来的家书,不禁失声痛哭,家书上写着:“儿子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正巧来张家串门的李大爷接过家书一看,哈哈大笑。在这一哭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不同的意识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影响 ④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右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16.下面这幅漫画“过关”主要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从哲学上讲,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C.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    D.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18.有一则故事叫《西邻教子》。文中写道: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从中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④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932年,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粒子——正电子。此后,越来越多的反物质逐渐映入科学家的眼帘。1955年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最简单的反物质原子——反氢原子。2011年观察到了反夸克的粒子——反超氚。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③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
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部分,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这表明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3.几十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发个信息”、“发个邮件”、“我们QQ聊”已越来越成为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通信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24.“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一分为二看问题
B.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可以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25.成语“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说明
A.要注重量的积累   B.要防止质变的发生
C.要把握适度原则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26.马克思主义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A.联系观点 B.实践观点 C.发展观点 D.创新观点
27.“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黑格尔这一观点属于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28.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打击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欧元一路走低。欧盟达成了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中国也购入了数亿欧元的西班牙债券,各方施以援手,欧元逐渐趋稳。多国一起援手救欧元,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9.苹果公司为保持领先,通常会选择重新发明一款竞争对手已经放弃的产品。如最畅销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之一iPad,只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微软Tablet PC的一种“延续”。这种做法启发我们
A.任何时候都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D.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30.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
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人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②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④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2.有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33.“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对我们想问题和办事情的启示是:
①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以科学理论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5.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36.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公孙龙的说法
A. 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关系
C. 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
D. 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37.古时有个鲁国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这则寓言告诫我们
A.细节决定成败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善于抓住重点
38.近年来,南京市充分挖掘自身丰厚的科教资源,把高校、院所、企业紧密结合,产学研良性互动,使高校院所成为企业创业孵化器、创新“加油站”,有力推动了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表明
A.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创新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D.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9.电影《山楂树之恋》总票房破亿元,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文艺片票房新高。这是中国文化充满活力、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证明。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C.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0.梦想是什么?在袁隆平眼中,梦想是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在李连杰眼中,梦想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在残疾人刘伟眼中,梦想是没有手臂用脚也要弹出令人陶醉的美妙琴声。这些梦想共同体现着
A.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对社会和他人的精神贡献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才能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试卷分38分,综合评价2分)
(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1.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近10万人因交通事故丧生,每天都有近300人被车祸夺去生命,交通死亡事故率约占全球的15%,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国家。对此,《刑法修正案(八)》作出了回应,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这次关于“危险驾驶”的入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罚”的方式,不管是否造成后果,只要有危险驾驶行为都予以处罚。“酒驾入罪”走入我们的生活,彰显了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6分)
42. 探究题: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6分)
43.论述题: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核电运行虽然也发生过泄露事件,但总体上是安全的。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引发全球对核安全的反思。我国政府表示,将全面检查核设施,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但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不会改变。
结合材料,请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在发展核电问题上的立场。(6分)
44.论述题: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在纽约隆重举行。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疾病,传播广泛,致死率高。世卫组织2010年12月发布的全球疟疾年度报告显示,就在2009年,全球还有78.1万人死于疟疾。
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课题组搜集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197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198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1)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6分)
昆明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D A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C C B C D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B D B A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A B B D D B D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个要点2分,共6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酒驾入罪”是根据我国目前车祸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做出的选择。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刑法修正案(八)》的最新修改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酒驾入罪”体现了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1)(每个要点2分,共6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每个要点2分,共6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符合这一观点。 ③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防止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的出现,防止节能减排负面影响的出现,符合这一观点。
43.(每个要点2分,共6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正视核安全问题,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发展核电问题上的立场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发展核电为人类作出贡献是主流。
44.(1)(每个要点2分,共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人工合成技术是反复实践得来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青蒿素的认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青蒿素的认识是为了临床运用解决医学难题。
 (2)(每个要点2分,共6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英语试卷(I)卷
命题人:罗晴栎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the street. B. In the shop. C. In the supermarket.
2.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 Go shopping. B. Go skating. C. Go dancing.
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director
A. He is terrible. B. He is excellent. C. He is inexperienced.
4.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 weather. B. A heater. C. Their work.
5. What will the woman first do during the holiday
A. Go camping. B. Do a part-time job. C. Visit her grandparent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7题。
6. What will they bring when coming for dinner
A. Some food. B. Some wine. C. Some roses.
7.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Come home earlier. B. Stay at home. C. Go to Anna’s separately.
听第7段材料,回答8至10题。
8. How does the woman like her work
A. She is interested in it. B. She finds it very tiring. C. She finds it very relaxing.
9.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 To take a holiday. B. To be careful. C. To depend on him.
10.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Friends. B. Neighbors. C. Boss and employee.
听第8段材料,回答11至13题。
11. What do the woman and her husband mainly argue about
A. Housework. B. Money. C. Children.
12. What did the woman persuade her husband to do
A. To give up his job.
B. To come to see the man.
C. To pick up their children from school.
1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husband
A. He is forgetful. B. He is clever. C. He is lazy.
听第9段材料,回答14至17题。
14. Where was the woman born
A. In Germany. B. In America. C. In England.
15.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 Monday
A. Work in college. B. Go to see the boy’s paintings. C. Have dinner with friends.
16. When will the show end
A. Next Monday. B. Next Thursday. C. Next Sunday.
17.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meeting. B. At home. C. At a party.
听第10段独白,回答18至20题。
18. When can children find part-time jobs in companies
A. At age 12. B. At age 14. C. At age 16.
19. How much can an inexperienced babysitter earn every hour
A. $ 7. B. $ 8. C. $12.
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necessary to be a pet sitter
A. Extra training. B. Basic care skills. C. A willingness to care for animal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35分)
选择填空 语法和词汇知识 (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She likes everything to be _______ before she starts work in the office.
A. in a place B. in the place C. in place D. in place of
22.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shop in a supermarket as it offers a wide ________ of goods.
A. variety B. mixture C. attention D. kind
23. _________ our conversation than he came in.
A. No sooner did we finish B. No sooner had we finished
C. Hardly did we finish D. Hardly had we finished
24. We were ________ for knowledge just as a hungry baby is for food.
A. expected B. worried C. proud D. eager
25. ---- Oh dear! I’ve just broken a window.
---- _________. It can’t be helped.
A. Never mind B. All right C. That’s fine D. Not at all
26. Who can you turn to in time of danger, if not ___________
A. we B. ours C. us D. ourselves
27. Don’t let such a matter ________ this come between us. We need to ________ the major issue.
A. like; concentrate to B. as; concentrate on
C. like; concentrate in D. as; concentrate for
28. __________ can you learn the difficult subject well, I think.
A. In this way B. Only in this way C. The way D. By using this way
29. It shames me to say it, but I told a lie when ________ at the meeting by my boss.
A. questioning B. having questioned C. questioned D. to be questioned
30. It was ___________ I met my classmate in Shanghai.
A. many years that B. many years before C. many years ago that D. many years when
31. ----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work
---- Oh, I’m sorry. Things aren’t going so well as _________.
A. plans B. planning C. to plan D. planned
32. I wish I ___ able to tell him all about it last night.
A. should be B. were C. had been D. was
33. If I knew you were coming, I __________ you _________ my love to your parents.
A. would have asked, convey B. would ask, convey
C. would have asked, to convey D. would ask, to convey
34. ---Can I help you, madam
---I’d like to buy _________ eggs.
A. scores of B two scores of C two dozens of D three scores of
35. --- It’s getting late. I 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 OK. ______________.
A. Take it easy B. Go slowly C. Stay longer D. See you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One day, my dad said he was driving downtown. I told him I was going along for the ____36___. At least that’s what I had told him--- ____37___ I had an important question to ask---- that had been ____38___ my mind for a couple of weeks and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had been able to____39___ with him alone.
“Dad…” I started. And ____40___ “ Yes ” he said.
“ The kids say there is no Santa Claus. They say I’m ___41____ to believe in Santa anymore… it’s only for little kids. But I believe what you told me that Santa is___42____ . He is, isn’t he, Dad ”
“ The real life and spirit of this ___43____ elf (精灵) lives forever in your heart , my heart , Mona’s heart and in the ___44____ and minds of all people who believe in the joy that ___45____ to others brings. The real ___46____of Santa becomes what you can give___47____ what you get. Once you understand this and it becomes a___48____ of you. Christmas becomes even more exciting and more magical___49____ you come to realize the magical comes from you when Santa___50____ in your heart. Do you understand what I am___51____ to tell you.
When___52____ comes time in my life to explain the reality of Santa Claus to my children, I pray to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that I will be as eloquent (有说服力) and___53____ as my dad was the day I learned that the spirit of Santa Claus does not wear a red ___54____. And I hope my children will be as receptive as I was that day. I ____55___them totally and I think they will.
36. A. shopping B. ride C. sightseeing D. pleasure
37. A. clearly B. actually C. quickly D. directly
38. A. for B. at C. on D. in
39. A. stay B. fight C. argue D. live
40. A. stopped B. continued C. laughed D. cried
41. A. honest B. foolish C. cheated D. wrong
42. A. real B. alive C. kind D. old
43. A. strange B. naughty C. generous D. magical
44. A. hearts B. souls C. heads D. eyes
45. A. lying B. getting C. giving D. gives
46. A. feature B. quality C. spirit D. character
47. A. other than B. less than C. no more than D. rather than
48. A. part B. little C. few D. half
49. A. while B. because C. before D. so
50. A. works B. lives C. hides D. appears
51. A. considering B. expecting C. planning D. trying
52. A. it B. that C. one D. he
53. A. polite B. loving C. strict D. gentle
54. A. beard B. hat C. suit D. sock
55. A. dislike B. doubt C. trust D. hat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20 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 am a student at Leeds University, completing a degree in history. As a member of the Student Union, I am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day –to-day running of student life. The Student Union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organizing student events such as concerts and sports days, as well as fund-raising activities. I play a large part in organizing these events. These responsibilities test my leadership as well as my organizational skills.
For many years I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journalism. While I was at school, I helped to run the school magazine, and in my first year at university I often contributed articles to the Student Magazine, “Juice”. Running and writing a magazine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interesting, topical articles while working under pressure and meeting tight deadlines. The success of the school magazine shows that I managed to develop these abilities at a high standard.
In my free time I enjoy watching films. I am a member of a local community film club and helped organize a short film festival last year. I contributed my own short video about student life to the festival, which was very well received.
I believe I have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university life, as well as to the local community. I am confident and competitive, but also a good team worker. My natural enthusiasm has often helped me inspire others and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You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 am able to do the job well.
56.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written to _______________.
A. introduce the Student Union B. raise money for a project
C. apply for a job D. describe university life
57.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author
A. He is a history major.
B. He is the chief editor of the school magazine.
C. He acts in movies in his spare time.
D. He is too busy in his studies.
5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uthor _______________.
A. is good at singing and sports B. is easy-going and humorous
C. has some experience of leadership D. enjoy working with children
B
If you wish to become a better reader, here are four important points to remember about rate, or speed, of reading:
1. Knowing why you are reading—what you are reading to find out—will often help you to know whether to read rapidly or slowly.
2. Some things should be read slowly throughout. Examples are directions for making or doing something, arithmetic problems, science and history books, which are full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You must read such things slowly to remember each important step and understand each important idea.
3. Some things should be read rapidly throughout. Examples are simple stories meant for enjoyment, news, and letters from friends, items, or bits of news from local, or hometown, paper, telling what is happening to friends and neighbors.
4. In some of your readings, you must change your speed from fast to slow to fast, as you go along. You need to read certain pages rapidly and then slow down and do more careful readings when you come to important ideas which must be remembered.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your reading speed depends on _________________.
A. whether the reading material is easy or difficult
B. what you are reading
C. what your purpose in reading something is
D. both B and C 
60. If one wants to be relaxed by reading, one should take up ________________.
A. a story book B. a boo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 news, letters from friends D. some material full of information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adings should you read slowly and carefully
A. Fairy tales. B. Aesop’s Fables.
C. Directions for use of a machine D. An evening paper.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expres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How to decide your reading speed. B. How to raise your reading speed.
C. How to improve your reading skills. D. How to choose your reading materials.
C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give people new choices about how to spend their time.
Some may use this freedom to share less time with certain friends or family members, but new technology will also let them stay in closer touch with those they care most about. I know this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E-mail makes it easier to work at home, which is where I now spend most weekends and evenings. My working hours aren’t necessarily much shorter than they once were but I spend fewer of them at the office. This lets me share more time with my younger daughter than I might have if she’d been born before electronic mail became such a practical tool.
The Internet also makes it easy to share thoughts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Say you do something fun—see a great movie perhaps—and there are four or five friends who might want to hear about it. If you call each one, you may tire of telling the story.
With E-mail, you just write one note about your experience, at your convenience, and address it to all the friends who you think might be interested. They can read your message when they have time, and read only as much as they want to. They can reply at their convenience, and you can read what they have to say at your convenience.
E-mail is also an inexpensive way to stay in close touch with people who live far away. More than a few parents use E-mail to keep in touch, even daily touch, with their children off at college.
We just have to keep in mind that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offer another way of staying in touch. They don’t take the place of any of the old ways.
63.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___________.
explain how to use the Internet
describe the writer’s joy of keeping up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tell the merits(价值) and usefulness of the Internet
introduce the reader to basic knowledge about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64. The use of E-mail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writer to ________________.
A. spend less time working
B. have more free time with his child
C. work at home on weekends
D. work at a speed comfortable to him
65.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E-mail has an obvious advantage over the telephone because E-mail helps one ________________.
A. reach a group of people at one time conveniently
B. keep one’s communication as personal as possible
C. pass on much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latter
D. get in touch with one’s friends faster than telephone.
66.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______.
A. Computer: New Technological AdvanceB. Internet: New Tool to Maintain Good Friendship
C. Computer Have Made Life Easier
D. Internet Have Helped Us to Communicate
D
Charles Blackman: Alice in Wonderland
An Exhibition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NGV), Australia
10 June ---12 August 2007
Venue(地点) The Ian Potter Centre
Admission Free entry
Charles Blackman is famous for his beautiful painting of dreams. In 1956, he heard for the first time Lewis Carroll’s extraordinary tale of Alice in Wonderland-- the story of a Victorian girl who falls down a rabbit hole meets a lot of funny characters and experience all kinds of things .At that time Blackman’s wife was suffering from progressive blindness. The story of Alice moving through the strange situations often disheartened by various events was similar to his wife’s experiences. It also reflected so much of his own life. All this contributed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Alice in Wonderland paintings.
Illustrator Workshop
Go straight to the experts for an introductory course in book illustration. The course includ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cess of illustration and its techniques, workshop exercise and group projects.
Date Sunday 17 June &Sunday 5 Aug.10am—1pm
Venue Gas Works Arts Park
Wonderful World
Celebrate the exhibition and Children’s Book Week with special activities just for the day, including a special visit from Alice and the White Rabbit
Date Sunday 24 June, 11am—4pm
Venue Exhibition Space Level 3
Topsy- Turvy
Visit the exhibition or discover wonderful curiosities in artworks in the NGV Collection and make a magic world in a box. Alice and the White Rabbit will be with you. Walt Disney’s Alice in Wonderland will be screened.
Dates Sunday 8,15,22,29 July, and Tuesday 24-Friday 27 July, 12 noon—3pm
Venue Theatre, NGV Australia
Drawing Workshop
Distortions of scale ( 比例失真) can make artworks strange but interesting. Find out how Charles Blackman distorted scale in his paintings to create a curious world then experiment with scale in your own drawings. More information upon booking.
Date Friday 27 July, 10:30am-3pm
Venue Foyer, Level 3
67. Charles Blackman’s paintings come from ________.
A. his admiration for Lewis Carroll B. his dream of becoming a famous artist
C. his wish to express his own feelings D. his eagerness to cure his wife’s illness
68. Which two activities can you participate in on the same day
A. Illustrator Workshop and Wonderful World
B. Illustrator Workshop and Drawing Workshop.
C. Wonderful World and Topsy- Turvy.
D. Topsy-Turvy and Drawing Workshop.
69. To understand the Alice in Wonderland paintings, you should go to _______.
A. Exhibition Space .Level 3 B. Gas Works Arts Park
C. Theatre, NGV Australia D. Foyer, Level 3
70. Activities concerning children’s books are to be held ________.
A. on June 24, 2007 B. on July15, 2007
C. on July 24, 2007 D. on August 5, 2007
(II)卷 (满分30分)
阅读理解 第二节 (共5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____71____ When a person does a certain thing again, he is impelled(迫使) by some unseen force to do the same thing repeatedly; thus a habit is formed. Once a habit is formed, it is difficult, and sometimes impossible, to get rid of. ___72___ Children often form bad habits, some of which remain with them as long as they live. Older persons also form bad habits as long as they live, and sometimes become ruined by them. ____73___ Many successful men say that much of their succes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certain habits in early life, such as early rising, honesty and thoroughness. Among the habits which children should not form are laziness, lying, stealing and so on. ____74___ Unfortunately older persons often form habits which ought to have been avoided.
We ought to keep away from all these bad habits. ____75___
A. There are other habits which, when formed in early life, are of great help.
B. Whether good or not habits are, they are easy to get rid of.
C. Meanwhile, try to form such habits as will prove good for ourselves and others.
D. Habits, whether good or bad, are gradually formed.
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know why we should get used to good habits.
F. These are all easily formed habits.
G. It’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71._____ 72.______ 73.______ 74._____ 75.______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Dear Mary,
I receive your E-mail just now. Don’t worry about me. I’m getting well with my research work in the lab. But to my greatly surprise, you say you will give up learning English. The reason is because you have not done well in it recently and you have lost interests.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I know it is difficulty to learn English well, but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today. It will be important tool in our future work. Beside,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be succeed. Do remember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good news from you.
Yours, Li Hua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满分15分)
请以My Favorite Newspaper为题写一篇不低于100词的短文,介绍《21世纪报》(21st Century)。短文内容应包括下列表格中所提供的内容。
报 纸 名 称 及 使 用 的 语 言 21st Century 英 文 报 纸
出 版 地 点 及 出 版 周 期 北 京 每 周 一 期
版 面 内 容 每 周 新 闻、今 日 世 界、语 言 课 堂、体 育 与 音 乐、学 生 报 导
特 色 图 文 并 茂
目 的 学 习 英 语 词 汇,提 高 英 语 水 平,获 取 各 种 信 息
效 果 广 为 人 知,深 受 喜 爱
My favorite Newspaper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英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I 听力: 1—5 ACBAC 6—10 CABBA 11—15 ABCAB 16—20 CCCAA
II 单选:21—25 CABDA 26—30 CBBCC 31—35 DCCAD
III 完形填空: 36—40 BBCAA 41—45 BADAC
46—50 CDABB 51—55 DABCC
IV 阅读理解: A: 56—58 CAC B: 59—62 DACA
C: 63—66 CBAD D: 67—70 CDBA
七选五: 71. D 72. G 73. A 74. F 75. C
书面表达:
I 改错:
Dear Mary,
I receive ( received)your E-mail just now. Don’t worry about me. I’m getting (加on/along) well with my research work in the lab.But to my greatly (great)surprise you say you will give up learning English. The reason is because (that)you have not done well in it recently and you have lost interests( interest).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 I know it is difficult (difficult)to learn English, but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today. It will be(加 an )important tool in our future work. Beside( Besides),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be (去be) succeed (或为successful). Do remember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hearing) good news from you.
II 作文:
My favorite newspaper
There are many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s. 21st Century is one of them.
21st Century is my favorite English newspaper. It is published in Beijing once a week, which is called weekly. It contains News of the week, Today’s World, Language Class, Sports and Music and Students’ Report. There are plenty of beautiful pictures together with interesting articles in it. I read it to learn more new words to improve my English. Besides, I can get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It is worth reading.
21st Century is very popular with students and is well-known to all.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滇池中学 高二数学文科试卷
命题人: 俞纲
考生注意: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第Ⅰ卷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收
机读卡和答题卡,本试卷不收,请考生妥善保管。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1“ 11”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若a=-2, b=2, c=0则输出的数是
A -2 B 2 C 0 D 4
已知点P是边长为2的线段AB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概率为( )
A. 1 B. C.0. 5 D.
4. 从2004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4人中剔除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概率
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 D.都相等且为
5.曲线y=x2+3x在点A(2,10)处的切线的斜率k是
A.4 B.5 C.6 D.7
6 若命题“p或q”是真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 )
A.命题p和命题q都是假命题 B.命题p和命题q都是真命题
C. 命题p和命题q一真一假 D. 以上都不对
7. 甲,乙两人随意入住两间空房,则甲乙两人各住一间房的概率是 ( )
A.  B.     C.    D.无法确定
8.以下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i>10 B. i<10 C. i<20 D. i>20
9 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其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人数为20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最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欢
4800 7200 6400 1600
电视台为了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抽选出10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为此要进行分层抽样,那么在分层抽样时,每类人中各应抽选出的人数为( )
A.25,25,25,25 B.48,72,64,16 C.20,40,30,10 D.24,36,32,8
10.函数y=的导数是
A. B. C. D.
11.若样本数据 x1+1,x2+1,…,x10+1的平均数是, ,那么对于数据x1+2,x2+2,…,x10+2有( )
A.平均数是 B. 平均数是 C.平均数是12 D. 平均数是
12.已知函数f(x)=x3-ax2+1在区间(0,2)内单调递减,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3 B.a=3 C.a≤3 D.0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命题:,则命题p的否定为
14曲线y=在点(3,8)处的切线方程为 .
15容量为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组,如下表:
组号 1 2 3 4 5 6 7 8
频数 10 13 X 14 15 13 12 9
则第三组的频率是
16 函数的极大值为
17.从分别写有1,2,3的三张卡片中第一次取出一张卡片,记下数字后放回,再从中取出一张卡片.两次取出的卡片上的数字和恰好等于3的概率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8.(本题8分)
已知命题:“x2-x-6<0” ,命题:“ x2 >1”,若命题“p且q”为真,求x的范围
19.(本题10分)
已知f(x)=4x3-3x+3. (1)求f(x)极值 (2) 求f(x)在[-1,1]上的最小值
20 (本题10分)
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1)直方图中a的值为多少?
(2) 要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8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元)月收入段应抽出的人数为多少人。
21 (本题10分)
现有6名翻译,其中只通晓法语,只通晓英语, 从中选出通晓法语、英语的翻译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Ⅰ)列举出所有的情况
(Ⅱ)求被选中且不被选中的概率.
22 (本题11分)
设函数 (1)p=-1时,研究f(x)单调性
(2)p>0时,求函数的极值点;
(3)当p>0时,若对任意的x>0,恒有,求p的取值范围;
高二文科数学答案
1-12 : ABCCD CCADC BA
13: 存在x R,使得 cosx >1 14:: y=9x-19 15: 0.14 16 5 17 2/9
18
(8分) 解: p成立: -2q成立: x<-1或x>1
“p且q”真 ,则p真且q真 ,
所以:x的范围是: -2(1)
x (- ,-) - (-,) (,+ )
f'(f) + 0 - 0 +
f(f) ↗ 极大值f(-) ↘ 极小值f() ↗
极大值= f(-)=4 极小值=f()=2
(2)我们有.
列表如下:
t (-1,-) - (-,) (,1)
f'(t) + 0 - 0 +
f(t) ↗ 极大值f(-) ↘ 极小值f() ↗
由此可见,f(x)在区间(-1,-)和(,1)单调增加,在区间(-,)单调减小,极小值为f()=2,
又f(-1)=-4-(-3)+3=2 故f(x)在[-1,1]上的最小值为2
20: (1) a=0.0002 (2) 在(元)的概率为0。0004*500=0。2
则应该抽取16人
21:(1)所有情况有:A1B1, A1B2, A1B3,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共9种
概率P=
22:解:(1)

所以:增区间(0,1)减区间(1,+
(2),
当p>0时,令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 0 -
↗ 极大值 ↘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p>0 时,有唯一的极大值点
(III)当p>0时在处取得极大值,此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要使恒成立,只需, ∴
∴p的取值范围为[1,+∞
s=s+1/n
开始
s=0, n=2, i=1
n=n+2
i=i+1
输出s
结束


a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程彭平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答在机读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分)
1. 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网络上有个专门的全球华人的家谱门户——中国家谱网,它满足了世界华人的寻根梦。寻根问祖这种情结和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
① 关于清朝题材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4.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的《战必胜说》一文写道: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有何惧哉?”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 )
A.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非常透彻
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 B.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
7.建国初期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8. 右图《乔的笑》拍摄于1971年,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9.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源头。”材料中的“她”指的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英国 D.美国
10.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11.“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此规定最有可能出自于(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1851年5月1日,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宣告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此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C.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D.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13.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14.下面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
15.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16.右图是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17.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18.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9.右图是宣传漫画《摘棉花》,该画最先出现在建国后的哪个时期( )
A.过渡时期
B.“一五”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2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1. 下列图片中的服装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可能穿在国人身上的是( )
A.中山装 B.旗袍 C.长袍 D.列宁装
22.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可以到达印度,……承万能的主宰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及大批岛屿”。文中的“我”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3.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 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B. 瓦特给远方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 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4.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25.“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美国经济发展过快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6.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2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8.下表为1998——2002年中国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表
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贸易额比重(%)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1998年 15.1 18.5 7.3
2000年 14.6 15.7 8.3
2002年 14.0 17.6 8.8
上表反映了( )
A.我国对欧美国家出口贸易依赖性较强
B.我国对外贸易完全依赖这三大贸易区
C.我国同三大贸易区进口额比重不断上升
D.东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29.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0.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31.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C.“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3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33.胡适原名胡嗣穈,后来取“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中的“适”字,将名字改为胡适。表明胡适接受了( )
A.进化论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4.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35.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彼特拉克 ( )
A.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3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在乎表面的仪礼。”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37.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
A.“社会契约论”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人民主权”思想 D.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38.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最早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39.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40.西方史学家弗里曼在1873年指出:“我们不应当怀疑,当不同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某些发明的时候,这些文明生活里的许多重大发明就会在遥远的时代和遥远的地方,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明出来。”按照弗里曼的意思,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特定的发明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B.历史上的发明都是偶然的
C.现实知识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D.研究历史应该与国情结合
第II卷(答在试卷上)
二、非选择题(第41题18分,第42题18分,第43题12分,第44题12分,共60分)
41.(18分)阅读材料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年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农村征调大量农民作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
——摘编自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二卷第105页)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什么样的改革思想?(2分)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
42.(18分)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及其消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6分)
(4)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4分)
43.(12分)阅读下表资料:
序号 资料
A 勃列日涅夫改革
B 辛亥革命
C 克利里斯提尼改革
D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E 商鞅变法
F 德拉古改革
G 张居正改革
H 安德罗波夫改革
I 北魏孝文帝改革
J 梭伦改革
K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L 赫鲁晓夫改革
(1)围绕改革,提炼出一个涵盖以上若干条资料的主题,(2分)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6分)
要求:提炼出的主题必须涵盖三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逻辑清晰合理。
例如:主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资料:A,H,L
(2)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
44.(12分)1847年,年仅19岁的容闳赴美留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回国后,他积极倡导留学教育。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的陆续展开,出国留学成为了当时的一大潮流。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你也有这样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可以选择去英国、美国、俄国、日本,你会选择哪个国家?你选择该国的理由是什么?回国后,你又打算怎样学以致用,为国效力?请用第一人称写一篇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选定一个具体时间。
3、短文包含以上内容。
4、想象合理,历史背景正确无误。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 亲情、祭祀、重男轻女等观念是宗法制的影响。
2.D 宰相在明太祖时已经废除,故①错;内阁是明成祖时设立的,故②错;军机大臣是雍正时才设立的,故③错 。
3.D
4.B 从《战必胜说》和“日本失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判断出此时国人盲目自信。
5.A 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一定程度上为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6.B C、D不符合“1927年”的限定词;“孵出小鸡”说明其强大的生命力,故不选A。
7.D 一国两制是关于祖国统一的,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
8.C
9.A 古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源头
10.D
11.D
12.B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爆发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
13.C 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剧变,随之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
14.C 选项A错误,选项B、D与材料不符
15.B 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A不符;铁农具技术臻于成熟,是唐代曲辕犁;材料中没有反映“牛耕”,D无关。
16.C
17.D “机户”雇佣“机工”反映的是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18.B 火车就是西方科技,A错误;太监牵拉火车与天朝大国思想无关,故不选B。弃用蒸汽机车改用太监拉是因为慈禧太后容不得司机坐在自己的前面,是等级而非迷信的表现。
19.C
20.C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人们以来的思想困惑,为改革指明了方向。
21.D
22.C “1492年,从西班牙向西”等信息反映的哥伦布航海。
23.B 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24.C
25.A 选项B、D与材料无关,选项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
26.A
27.B
28.D 选项A、C偷换概念,选项B太绝对。
29.C 甲为道家;乙为法家;丁为墨家
30.A
31.C
32.C 维新变法时,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西装”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孔子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33.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观点
34.D
35.B
36.A 信仰得救是马丁·路德的主张。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得国王成为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加尔文创立了“先定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37.C
38.A
39.B
40.A
41. (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中庸的思想也可)(2分)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2分)
(2)原因:英国殖民干涉;(2分)未触及传统社会基础(或内在条件不成熟);(2分)只限于器物层面;(2分)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2分)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2分)
(3)阿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创建近代军事工业,推进埃及近代化(军事、人才、技术等方面)。(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相应赋分,共4分)
42. (1)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2分)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2分,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
(2)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2分)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2分)
(3)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2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西方思想的传入(2分)
(4)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
43.(1)主题:古代中国改革(2分);资料:E,G,I(6分)
(或主题:古典雅典改革(2分);资料:C,F,J(6分))
(2)补充的新资料:王安石变法;(2分)阐释(略)(2分)
(或伯利克里改革;(2分)阐释(略)(2分))
44.评分参照标准:
第一等:(9——12分)内容全面;多角度史论结合;符合历史背景;逻辑严密。
第二等:(5——8分)内容较全面;有具体史实;基本符合历史背景;逻辑较严密。
第三等:(0——4分)内容不全面;没有具体史实;不符合历史背景;逻辑混乱。
参照赋分点:题目(1分),具体时间(1分),国家(1分),选择该国家的理由(4分),回国后学以致用(2分),符合历史背景(3分)
图7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文科)
          命题人:李文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图1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创新和进步的
源泉,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读图2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图中丙区域文化景区的地域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
条件是
A.地形与水源 B.气候与降水
C.纬度位置 D.地壳运动
4.某旅游团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去甲地参观游览,经过
的铁路线名称是
A.京广线 B.陇海线 C.京沪线 D.京包线
5.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纬线都相互平行
7.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A. 一个方向 B. 两个方向 C. 三个方向 D. 四个方向
8.除极点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
A.无数条 B.各一条 C.一条 D.各两条
9.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图3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为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回答10~11题:
10.若四幅图的等高距为50米,比例尺分别
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
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11.若四幅图的比例尺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
读图4回答12~13题
12.此圆弧的半径是
A.500km B.800km C.1000km D.1300km
13.最接近圆心的城市是
A.西安 B.北京 C.宜昌 D.武汉
图6为“某大洋海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图5为图6中丙
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
界线。回答14~15题。
14.下图中正确能反映图5地形剖面的示意图是
15.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 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 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读图7,回答16~17题。
16.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A.①河段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17.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①②河段 D.①②③河
18.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 B.非洲、南极洲
C.南极洲、大洋洲 D.北美洲、南美洲
19.属于印度洋板块的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 B.马来半岛 C.中南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
图8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1.图中黑种人主要分布的大陆是
A.甲以东的大陆 B.甲、乙大陆
C.丙以西的大陆 D.乙以东的大陆
图9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
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
主的区域)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
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 ce—光照充足、风沙大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3. 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为主的是:
A. c B.d C. e D. g
图10“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甲、丙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盐碱化④空气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善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读图分析题(共50分)
26. 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A、B两点的地理坐标为:
A  B ;
(2)A、B两点所在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 点所在
图,表示实地范围较大的是 点所在图。
(3)A、B两点之间,经度最小相差 度,纬度相差 度。
(4)A在 半球(东或西),B在 半球(南或北),B在A的  方向。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的年均增长在30%以上,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材料二:下图中甲图为云南省略图,乙图为云南省某小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
(1)图中A地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市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试说明其原因。(4分)
(2)在甲图中D处旅游者可以看到哪种地貌景观?旅游者在图中E处为什么可以观赏到火山地热景观?(3分)
(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2分)
(4)乙图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有哪些?(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千米。
材料二:科罗拉多国家公园耗资3000万美元的悬空透明玻璃观景廊桥(如图12),建造在大峡谷南缘老鹰崖距谷底1200米的高空,为U字形,最远处距岩壁21米。廊桥宽约3米,底板为透明玻璃材质。
(1)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具有的旅游价值。(5分)
(2)该地旅游业发达,每年可吸引50万游人前来观光。玻璃廊桥对改变旅游者观赏效果有怎样的作用?(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下表为上海、札幌两城市1971—2000年各月平均降水量(mm)表。
月份降水 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海 75 44 68 63 85 212 142 230 76 64 43 34
札幌 108 94 82 62 55 66 69 142 138 116 100 101
材料二:图13为日本北部山河分布图。
(1)比较上海市5、6、7三个月的降水差异,并分析
原因。(6分)
(2)分析札幌冬夏半年降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提示:
结合风向和地形因素)。(5分)
(3)上海与札幌都位于季风气候区,且上海比札幌纬度低,
但年降水总量几乎相同,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30. 图14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略图”, 读回答问题 (共6分)
(1) 地中海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域之一,
简要分析原因。(3分)
(2) 山脉A的名称是_________,其对温带海洋气候形成
的影响是___________。(2分)
(3) 运河B是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捷径,但从波斯湾
运输石油到西欧的船只却多数绕道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线,
请解释原因。(1分)
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文科)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B 3 A 4D 5C 6B 7A 8B 9D 10 A 11 B 12C 13C 14D
15D 16A 17A 18C 19A 20A 21D 22B 23C 24A 25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读图分析题
26.(11分)
(1)(300W,700S)(1250E,600S)(2)B A(3)155 10 (4)西 南 东北
27.(13分)
(1)(4分)①A地纬度低,地势北高南低,山谷相问且南北纵列分布,有利于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的深入,降水丰富(1分);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很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1分)。 ②B城市虽纬度较低,但因海拔偏高,夏季又是雨季,降水多而不热(1分);冬季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1分)。
(2)(3分)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1分) E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分)
(3)(3分)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保证社会稳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交流等。(任答3点即可得3分)
(4)(3分)主要优势:景观独特,浏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种类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任答2点即2分) 不利条件: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1分);交通不便,通达性较低(1分)
28.(7分)
(1)(5分)主要原因:地壳上升,流水的侵蚀。(2分) 旅游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任答3点即可得3分)
(2)改变旅游者观赏的位置;探入峡谷;俯瞰峡谷和科罗拉多河景观。(2分)
29. (13分)
(1) (6分) ①5月份较少(1分),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较少;(1分)、
②6月份多,(1分)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在梅雨季节)降水较多;(1分)
③7月份较少,(1分)七月中下旬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副高)的控制,降水较少(伏旱)。(1分)
(2) (5分)冬半年多或夏半年少。(1分)(或答:冬半年多于夏半年,可得1分)
原因:冬半年,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1分)且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夏半年,多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1分)位于背风坡,(1分)降水较少。
(3) (2分)札幌的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海洋性强,(1分)上海的季风气候受大陆影响明显,大陆性较强。(1分))
30.(共6分)
(1) (3分)① 沿岸国家多,排入的生产、生活废弃物多;(1分)② 过往船舶多,石油污染严重;(1分)③ 地中海海域较封闭(海水净化能力较弱) (1分)
(2) (2分) 阿尔卑斯山(1分) 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1分)
(3) 巨型油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 (1分)
图1
图2
① ② ③ ④
图3
图4
图6
图5
图7
图8
图9
图10



·
60°
70°
30°
20°
A
124°
125°
B
·
图11
图12
图13
图14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滇池中学 高二数学理科试卷
命题人: 俞纲
考生注意: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第Ⅰ卷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收
机读卡和答题卡,本试卷不收,请考生妥善保管。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1“ 11”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若a=-2, b=2, c=0则输出的数是
A -2 B 2 C 0 D 4
3.已知向量a=(8,x,4),b=(x,1,2),其中x>0.若a∥b,则 x的值为(  )
A.8   B.4 C.2 D.0
4. 从2004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4人中剔除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概率
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都相等且为 D.都相等且为
5.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M为AC与BD的交点,
若=a,=b,=c.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6 若命题“p或q”是真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 )
A.命题p和命题q都是假命题 B.命题p和命题q都是真命题
C. 命题p和命题q一真一假 D. 以上都不对
已知点P是边长为2的线段AB上任意一点,则PA>PB的概率为( )
A. 1 B. C. 0. 5 D.
8. 甲,乙两人随意入住两间空房,则甲乙两人各住一间房的概率是 ( )
A.  B.     C.    D.无法确定
9.以下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i>10 B. i<10 C. i<20 D. i>20
10 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其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人数为20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最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欢
4800 7200 6400 1600
电视台为了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抽选出10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为此要进行分层抽样,那么在分层抽样时,每类人中各应抽选出的人数为( )
A.25,25,25,25 B.48,72,64,16 C.20,40,30,10 D.24,36,32,8
11.若样本数据 x1+1,x2+1,…,x10+1的平均数是,那么对于数据x1+2,x2+2,…,x10+2有( )
A.平均数是 B. 平均数是,
C.平均数是12, D. 平均数是,
1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CC1、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F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命题:,则命题p的否定为
14 设平面α与向量a=(-1,2,-4)垂直,平面β与向量b=(-2, 4, -8)垂直,则平面α与β位置关系是______ __.
15容量为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组,如下表:
组号 1 2 3 4 5 6 7 8
频数 10 13 X 14 15 13 12 9
则第三组的频率是
16.从分别写有1,2,3的三张卡片中第一次取出一张卡片,记下数字后放回,再从中取出一张卡片.两次取出的卡片上的数字和恰好等于3的概率是 .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1,∠ACD=90°,将它沿对角线AC折起,使AB和CD成60°角, 则 B、D间的距离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8.(本题8分)
已知命题:“x2-x-6<0” ,命题:“ x2 >1”,若命题“p且q”为真,求x的范围
19.(本题10分)
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AB=1,E是DD1的中点。
(I)求证:B1D⊥AE;
(II)求证:BD1 ||平面EAC
20 (本题10分)
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1)直方图中a的值为多少?
(2) 要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8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元)月收入段应抽出的人数为多少人。
21 (本题10分)
现有6名翻译,其中只通晓法语,只通晓英语,
(Ⅰ)从中选出通晓法语、英语的翻译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求被选中且不被选中的概率
(II)从6人中任意选三人,求法语、英语翻译都有的概率。
22(本题11分)
如图,在多面体ABCDE中,AE⊥面ABC,BD∥AE,且AC=AB=BC=BD=2,AE=1,F为CD中点. (1)求证:EF⊥面BCD;
(2)求面CDE与面ABDE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3)求B点到面ECD的距离
高二理科数学答案
1-12 : ABBCD CCCAD BB
13: 存在x R,使得 cosx >1 14:: 平行 15: 0.14 16 2/9 17 2或
18 (8分) 解: p成立: -2q成立: x<-1或x>1
“p且q”真 ,则p真且q真 ,
所以:x的范围是: -219




(2)连接BD交AC于M,连接ME ,由三角形中位线可得ME||BD1
而ME面EAC ,所以 BD1| | 面EA
20: (1) a=0.0002 (2) 在(元)的概率为0。0004*500=0。2
则应该抽取16人
21:(1)所有情况有:A1B1, A1B2, A1B3,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共9种
满足条件有2种,则概率P=
(2) p=
22
(3)
建立如图坐标系
E(0,,0) C(-1,0,0) D(1,0,2)
B(1,0,0) EC=(-1,-,-1)
CD=(2,0,2) CB=(-2,0,0)
面ECD法向量n=(1,0,-1)

所以。所求距离为
s=s+1/n
开始
s=0, n=2, i=1
n=n+2
i=i+1
输出s
结束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