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旅 游 活 动 基本 要素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基本 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为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旅 游 资 源 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特性 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⑶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 分布 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断层湖: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②人文地理因素(体现在: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如万里长城;c、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如庐山、岳阳楼等)。????③社会认知因素。 ⑵分布:分布广泛,集中东南部,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评价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旅游环境污染突出(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旅游景观破坏不容忽视(自然遗产、文物古迹)。??????——分析原因和后果。 评价:①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正确认识旅游资源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评价旅游资源,关键是对其综合价值的评价。 ②评价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三大游览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开发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即三大效益: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③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游客市场条件。 了解:客源地、市场距离、旅游产品。 旅 游 景 观 欣赏 方法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方面); 优选欣赏角度,把握观赏时机,品味文化内涵。 中国 名景 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溶洞、园林、石窟。 泰山: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块状山地。武当山:“道教第一山”。 溶洞:多分布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园林:“北雄南秀”。承德避暑山庄: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和皇家寺庙建筑群。颐和园:我国现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 石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国外 名景 亚洲: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三大流域文明的发祥地。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吴哥窟是柬埔寨辉煌的印度教建筑群。 非洲:两大自然奇观:热带草原、东非大裂谷。非洲第一、第二高山。 人文奇观:孟斐斯古城(埃及金字塔——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 欧洲:南部有阳光灿烂的地中海风光,是欧洲人理想的度假区;中部的阿尔卑斯山是冬季滑雪运动胜地。历史资源以希腊、意大利最为集中,法国以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享誉全球。 美洲: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有“活地质史教科书”的美称;黄石国家公园(美国)是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珊瑚海域。 旅 游 规 划 概述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作用): ①增加外汇收入; ②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⑤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⑥有利于社会稳定。 作用 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各项建设项目,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升区域经济素质,保护景观资源,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类型 ①旅游发展规划: 以行政地域或特定区域为规划对象的旅游产业规划或旅游经济规划。可分为概念性规划、近期规划、中长期规划等; ②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指具体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比旅游发展规划更为具体,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可分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目标 ①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 ③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组成 要素 ⑴旅游活动的6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⑵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①旅游吸引物和活动;②住宿设施; ③其他服务设施;????????④交通条件; ⑤其他基础设施;????????⑥社会因素(即:软环境)。 ——知道各自包含的要素,区分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文 明 旅 游 做合格的旅游者 ⑴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①一定的文化素养;??②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③必要的闲暇时间;??④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 ⑵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坚实基础。 北魏郦道元:著有《水经注》,开我国古代山水散文之先河。 唐代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世称唐三藏。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文坛的奇葩,沈括被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驱。 明代郑和:被认为是地理大发现的真正揭幕者。 明代徐霞客:早年寄兴,晚年注重对自然奥秘的执著探索, 《徐霞客游记》是人类地理学史上区域地理考察的最早著作。 出游前的准备 ⑴物质准备:略。 ⑵收集(了解)信息:了解景观特点;明确景观的文化定位。 ⑶明确目的地,精心设计:①路线选择; ②出游方案(比较:自主出游、跟团出游的特点) 旅游常识 旅游者应具有的一种精神和两种能力:①结伴出游,要有团队精神; ②学会在野外活动中自我保护; ③要善于社会交往。 导游基础知识 “地陪”导游工作的6个原则: ①了解景区,熟悉各方面的情况;②尊重游客,配合领队和“全陪”工作; ③注意形象,以诚信为主要原则;④一视同仁,凡事讲究分寸; ⑤丰富自我,善解人意;????????⑥加强联系,善始善终。 ???????????????????????????????????????????????——不必记忆,理解。 旅游安全 ⑴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象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景区管理、旅行社)、 个人防患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 ?????????????????????????——不必记忆,理解。 ⑵安全防范措施: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当地治安安全; 外出旅游购买保险; 加强自我医疗保护和防范意识。 ? 第一节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知识要点: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客体)、旅游业(旅游媒介) ※难点解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 ①对旅游者来说,要有时间、金钱和动机 ②对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具备非凡性,才能对游客产生最大的吸引力 2、旅游活动发展的过程 古代:前 产业化 阶段、个体需求、出游距离近、内容方式少、事务性出游多 (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需要忙于工作、而且经济落后,没有金钱、时间去游玩) 近代:初级产业化阶段、群体需求 现代:高度产业化阶段、大众需求、出游距离远、内容方式多、娱乐性出游多 (机械化操作、经济有所提高、闲暇时间多,有条件出去旅游)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方式内容的多样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难点解析:形成的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交通改善 4、旅游活动的作用: 满足人类的需求(休息、求知、锻炼) 促进经济的发展(进口旅游增加外汇、扩大就业、回笼货币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扩大地区间交流 ※难点解析:为什么说旅游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 生产力发展导致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而且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所以旅游活动随之产生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知识要点: 1、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 ☆提点:主要景点的种类区分(从练习图册上、书上) 2、旅游资源的特性 ①多样性:任何一种能吸引游客的事物都是旅游资源 ②非凡性:世界上同类的事物和现象很多,只有具备非凡的特点,才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③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类为某种需要(两种情况:一、为旅游创造;二、起先为其他目的创造,后成为旅游景观)创造出来的,具备可创造性 ④长存性:由于游客到景区游玩,并未带走什么,所以说旅游资源具有长存性,而且使用次数越多,价值越大。但这只是理论情况,旅游资源会在旅游过程中逐渐有所损坏 除此之外,自然景观还有地域性、季节性;人文景观还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特点 3、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美学价值:一般自然景观吸引游客的就是它的美学价值 ②科学价值:地质地貌景观等自然景观大多具备科学价值,有部分原先并非旅游资源的人文景观也具备科学价值(例:赵洲桥)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指人文景观,但须注意,人文景观常常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所以判定时须谨慎!!!如嵩山,是自然景观,但景区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因为以前长是帝王祭祀的地方) ④经济价值:是特指对旅游经营者来说 ※难点解析:具体的旅游规划应注意什么? ①所开发的旅游资源是否具有非凡特点 ②目前开发后是否有能力保护 ③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与当地原有的景区及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否相和 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知识要点: 1、选择观赏位置 山峰——远眺; 峡谷、洞——近观(置身其中); 瀑布——仰视; 山水相间——乘船水路观赏; 大的江河湖泊——建高楼俯瞰; 小的河流池塘——建低矮的亭台楼阁就近欣赏 2、把握观赏时机 高山或者北方景区——夏季; 日出日落——雨过天晴; 青海湖鸟岛——5月 3、抓住景观特点 注意主配景;以隔景法、障景法来丰富景区的层次;用框景法来取景;用借景法扩大景区 第四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 ☆知识要点: 1、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2、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五种感官;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3、了解景观、把握节奏 第五节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活废弃物、交通工具尾气、游客乱抛的垃圾)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服务设施建立对背景环境的影响——不和谐)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有意——游客不文明行为;无意——呼吸、汗水、践踏)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难点解析:旅游资源真的是“无烟产业”吗? 就旅游活动本身,一般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大,但也有污染的存在;而且游客层次不一,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旅游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旅游活动的进行,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肯定会有其他产业存在,而如交通业、旅店业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标准: 一、游览价值(资源本身质量、和周围资源的集群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间的关系——是否非凡) 二、市场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越长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弱)————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四、地区接待能力 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