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例题及习题黔江新华中学刘生涛1.20℃时,测得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从实验中可知( )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B.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 D.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某温度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3.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溶液=1:1 B. 溶质:溶剂=1:1C.溶剂:溶液=1:1 D.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200g DAB4.1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20g水中即达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5.20℃时,10g甲物质可制成30g饱和溶液,20g乙物质可制成50g饱和溶液,则20℃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比是( ) A. 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6.室温下,把20g固体A投入8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是 ,原因是 。 BB≤100g20g固体可能完全溶解,也可能不完全溶解 8.某温度下,将 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溶液,该溶液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 D.无法确定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在t2℃时,用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B> C>AA CD 9.在通常情况下,将一定温度下的食盐水从饱和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_。10.海水结晶分离后得到的母液主要成分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母液一定是__________的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加入硝酸钾晶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氯化钠1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蒸馏水B.海水C.酒精D.牛奶12.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1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它的含义是( )A.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B.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C.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D.20℃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BCA14.1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20g水中即达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15.20℃时,10g甲物质可制成30g饱和溶液,20g乙物质可制成50g饱和溶液,则20℃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比是( ) A. 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16.室温下,把20g固体A投入8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是 ,原因是 。 BB≤100g20g固体可能完全溶解,也可能不完全溶解1.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2.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3.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4.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5. 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6.如图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干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7.如图7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溶解度/gt1 t2甲乙丙温度/℃08.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1)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