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苗岭的早晨》说课目录13524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学情说重难点76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8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描绘出一副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方面,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但是这学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二、说学情目标情感目标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了解小提琴的音色。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教学难点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四、说教学重难点直观演示启发式体验式情景式五、说教法学法01020304情景导入拓展创编新课教授课堂小结六、教学过程用生动的画面布置教室,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引出课题。01初次完整的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02了解乐曲演奏乐器。设计意图:初次完整的欣赏音乐,为乐曲分段,体验苗族音乐情感。六、教学过程——(1)听赏音乐、体验情感1启发想象,通过“音符山”体验乐曲的高低起伏。2以拍手模仿小鸟拍翅膀的声音,体会苗族音乐风格。3激发学生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六、教学过程——(2)分段欣赏体验变化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锦鸡舞,再请学生模仿,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节奏的特点。1243用手臂摆动的肢体感应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节奏特点。在学生掌握速度、情绪、节奏型后,以手拍打的方式表达“渐强”“顿音”的节奏。就地取材,以现有的器材模拟打击乐,随音乐打击节奏。六、教学过程——(3)分段欣赏情景融入感受乐曲反复中的变化,用画“音符山”的方式,体会百鸟归林,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场景。六、教学过程——(4)分段欣赏体验变化加入打击乐和锦鸡舞,学生载歌载舞,融入情景,将课推向高潮。结合多媒体画面,体会苗族音乐风格特征,再次听赏,加深理解。六、教学过程——再次完整听赏乐曲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在师生讨论交流中共同梳理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六、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在第一乐段我一味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的首尾呼应,了解曲式,而把挺多的时间花在第一乐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活泼好动,我逐步改变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在第二乐段加入打击乐、锦鸡舞来表演苗族舞蹈,这样的设计,不仅没有影响孩子对曲式结构的理解,反而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成为课堂的主体。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