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2.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3.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的图片,图中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描述他们做功的快慢?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初步认识功率”. 【指导预习】 阅读课本P199-P200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成果,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比较做功的快慢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1.比较教材图10-29、10-30和下表数据,说出谁做功最快?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提示:同学们可类比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来进行. 生:1.图10-29中(a)做功快,10-30中(b)做功快,表中D做功最快,判断依据是: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3)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取二者之比进行比较. 如表中A、B做功相同,A做功时间短,A做功快,B、C做功时间相等,C做功多,C做功快.C、D做功不等,做动时间也不同,但做的功与作用时间之比,D的比值大,D做功比C快,且表中D的比值最大,故D做功最快. 知识点: 功率 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1.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生:1.用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物理学中,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师2.功率的大小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及换算如何? 生:2.公式为P=W/t,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千瓦(KW);W表示功,单位是焦(J);t表示做功时间,单位是秒(s).1W=1J/s 1kW=1000W. 师3.请同学们观看教材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说出某些机器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生:3.如短时间运动员功率可达1千瓦,表示运动员每秒钟可做103J的功.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P=Fv,指出P=Fv表示的物理意义:由W=Fs,v=s/t可得公式P=Fv. (1)当物体的功率一定时,它受到的牵引力越大,速度越小,如汽车上坡时,要减速增大牵引力. (2)当物体的牵引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3)当物体速度一定时,牵引力越大,它的功率越. 课堂练习:见课件 1、使用机械做功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B)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如图所示:为甲、乙二台功率一定的机器做功时所得出的做的功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机器的功率更大,若甲、乙机器做相同的功,乙机器做功的时间更 。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01页作业1、2、3. 2.请同学们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 教学设计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式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二)功率: 1.定义: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2.P=W/t 3.单位:瓦特 1瓦=1焦/秒 1千瓦(kW)=103瓦(W) 4.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让学生读图确定两种搬运情况中,相同的物理量和不同的物理量,然后设计高度,读出时间,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做功多少和做功快慢的不同.在课堂应用方面,既采用传统的习题来巩固知识,又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