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认识惯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及推理,培养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2)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 引入:组织竞赛 师:同学们,我们组织一场小小的竞赛,大家请看,球的上面放一枚硬币,球的下面放一只盒子,规则是用后面的球撞击前面的球,如果硬币落入盒外,就取得胜利,如果硬币落入盒内,则挑战失败。总共只有两次机会。有请哪位同学上来挑战。 女生:挑战失败。我再请一位力气大男生挑战一下。 男生:挑战失败,谢谢两位的配合。有点遗憾,又有点疑惑,有什么疑惑呢? 生甲:为什么硬币不随球一起飞出去呢? 生乙:如果小球不受力,能不能保持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呢? 师: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能,伽利略的观点是能。那我们要证明这个观点正确还是错误用什么方法呢?这个实验的条件是没有力,现有的器材能否实现这种没有力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看从这个现象中能不能得到些启发:小车从斜面滑下,停下。小车停下的原因是什么(阻力)如果我们掌握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许能从中找到些规律。 活动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先讨论这样几个问题:老师了解情况。 (1)小车在平面上运动运动距离的远近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控制哪几个因素相同呢? (3)如何使初速相同? (4)如何改变阻力呢? (5)毛巾、棉布、木板它们的阻力大小关系如何呢? 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学生完成表格。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的材料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路程 1 毛巾 最大 2 棉布 较大 3 木板 较小 生:结论是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现象) 师:那如果没有阻力,那物体将怎样?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这个定律,它揭示了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 物理上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演示:惯性演示器(分析小球为什么静止,木片为什么要用绳子拴住。) 活动3惯性 利用你周围的器材,包括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1、击打小球 学生动手,再分析。 2、生活中的倒水。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并演示 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惯性及惯性的应用。 活动4小结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布置作业 练一练 活动5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达不到教学效果,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在其教学的关键点上设计有几个有梯度的问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