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25张幻灯片,WPS打开)+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25张幻灯片,WPS打开)+3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九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行为规范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法律的特征。
3.知道法律对我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权利的保护作用。
能力目标
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重难点
认识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导入新课
欣赏法律宣传公益片《光》,谈谈自己的感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他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生活。
运用你的经验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说说这种感受是由何而来的。
威严
公平正义
保障秩序自由安全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值得信赖
......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看到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时产生的)
法律是一道屏障,保护弱小群体
(看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得以实施的时候产生的)
探究与分享
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
无证驾驶,后悔啊!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探究与分享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道德
校纪校规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自然形成、约定俗成
舆论、习惯、信念
普遍适用
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教育、行政力量
在校学生
法律的特征
阅读教材91页至92页,思考: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特征
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相关链接
制定,是指制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探究与分享
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社会生活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无止境。建设法治中国,立法工作仍很艰巨,要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落后
我国应该加快社会信用的专门立法进程
......
......
同学们,社会生活还有哪些方面需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
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
在网络信息立法方面;在环境治理方面......
案例分析
观看《湖南操场埋尸案》案件进展情况报道,看完谈谈你的看法。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做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相关链接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案例分析
2011年,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他因涉嫌“危险驾驶罪”成为醉驾被拘第一人。
2018年,著名影星范冰冰因偷逃税被罚8.83亿。
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
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来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2013年16日晚21时40分许,河北大学新校区,一辆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不但没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经了解该肇事男子父亲为保定某公安分局副局长。陈姓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在被拦截后,该肇事者口出狂言称:“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
最近,“我爸爸是李刚”这句话爆红网络。作为公安局副局长的儿子李启铭酒后驾车撞人,导致
一死一伤,被拦下后还叫嚣“有本领你们告去”。
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法律的作用
阅读教材92页至94页,思考回答: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4.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探究与分享
七年级学生小云的父亲买了一辆中巴,从事客运生意。为了节省开支,小云的父亲一直想让小云辍学,帮他售票,但小云始终不同意。后来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小云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
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应该继续让小云返回学校读书。法律依据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保证未成年子女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做出了规定。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明“法”践行
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我们五一准备出去旅游,该注意哪些?
明“法”践行
面对校园欺凌该怎样做?
明“法”践行
爸爸喝过酒可以开车吗?
酒驾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其行政处罚分别是: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拓展空间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逐渐产生了社会道德。它靠舆论、信念、习惯来发挥作用。如果你违反了道德,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他人的批评,而舆论的力量非常强大。
法律是显现的道德,到的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
道德与法律
课堂练习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④人们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特征的是(

A
村委会主任胡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B
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条件放宽
C
某校设立自强贫困中学生奖学金
D
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3.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③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安全、健康、有序的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公报指出,严肃查处周永康、徐才厚等严重违纪案件,深得党心民心。这充分说明(

A
法律重点惩处高官犯罪行为
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高官犯罪要加重处罚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欣赏《法律宣传片》,总结本课)
板书设计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规范作用
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