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上的昼与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意在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从教材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学生每天都会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小部分学生在课前会知道 “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是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地球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交替; ②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③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①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②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③经历提出假设、模拟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四个步骤,知道以后遇到相类似的科学问题时可以用这种方式一步步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证据加以判断; ②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2.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导入→了解昼夜交替→提出问题→提出多种假说→器材使用→模拟实验→实验观察→小组汇报→分析结果 六、课前准备 实验记录表格、手电筒、地球仪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1、提出问题:出示夜晚和白天拍摄的广州塔照片,让学生说说两图最大的异同。 2.白天叫做昼,夜晚叫做夜,白天过去是什么?那黑夜过去呢?白天和黑夜不断地交替出 现,叫做什么? 3.板书标题:《昼夜交替现象》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各抒己见 1.以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对“昼夜” 有初浅的概念,简单明了地引出 话题。 2、导入课题《昼夜交替现象》。 二、智慧碰撞,提出多种假说 1.昼和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 光从哪来的? 3. (出示两个拳头)假如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它们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能产生昼夜吗? 能产生昼夜交替吗? 4. 讨论,提出多种假说: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多少种可能的假说 5.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指导,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假说:(教师板书假说示意图)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1、昼有光,夜没有 2.必须要有太阳才有光。 3、学生各抒己见 (只有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填实验单。 5、学生汇报交流,展现自己的想法。 1、让学生把昼夜现象产生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太阳和地球两者身上。 3、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引导思考,让学生知道空间思维可以同过简单的模拟建构。 4、小组成员大胆提出假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5、通过展现自己的想法,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理解状态。 三、模拟实验 1、太阳太大,离我们太遥远,地球也太大,搬不动。用什么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研究。 2、展示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自转、公转、太阳光照射的方向、照射的面积等等) 3.开始模拟实验 1、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模拟实验的需要些什么材料。 2、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3.小组思考并动手做模拟实验。 1、让学生学会思考用合适的器材帮助完成模拟实验。 2、让学生经历一个完善实验装置以及完善实验方法的过程。 3. 开展小组探究实验。把重、难点部分交给学生小组自主模拟,充分给学生质疑、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 四、互动交流,小结实验成果 1.组织学生上台演示、汇报实验成果,并板书记录 2.总结: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运动有关。 3.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1.汇报小组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2.思考归纳 3.认真听并思考 1.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2.小结本节课结论 3.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五、总结本节课的科学探究方法 1、指导学生遇到天文类科学问题时可以用 “提出假设——模拟实验——分析结果”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认真听并思考 让学生知道以后在碰到相类似的天文类科学问题时,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去研究。 八、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昼与夜 提出假设————模拟实验————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