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点:此类题型主要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来组织材料,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是中学历史考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针对此类题型,具体解决办法为五步法: 第一步:看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要求阅读理解材料 第二步:在材料中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一般历史材料分为两种类型:文字型和图表型。下面就两种不同类型分别列出提取有效信息的具体方法: (一)文字型(一般来自教材、历史文献、学术著作、新闻报道、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方法如下: 1.注意标点符号(分号、省略号等)、语句分层语(一是、二是;首先,其次等),看材料共有几层,一般一个层级一个要点。 2.阅读正文、注解,注意提示性文字(一般在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处) 3.抓住关键字、词、句、时间等,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二)图表型(一般包含数据表格、实物图片、地图、漫画、海报、示意图、框架图等)方法如下:有图名时看图名定位考点;无图名的结合所学,判断是教材图片还是其他。这种类型包含情况较多,其中地图、漫画、数据图表相对特殊,故单列其方法: 1.地图:有图名的直接定位到相关考点;无图名的,要关注几点:①通过观察轮廓判断时期、地域或方位;②关注图例和图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等);③注意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状况(地域、顺序等) 2.漫画:捕捉文字信息和漫画寓意→分析漫画反映内容的特征→透过表象寻找漫画中隐含的信息,结合题干和设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 3.数据图表:看名称和数据,把握数据的变化(表格数据图要看数值前后的变化;折线数据图要看拐点的起伏;柱状数据图要看前后高低变化的趋势;饼状图数据要看各数据的比例关系) 第三步:联系教材知识迁移与运用,根据从材料中提取到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配对,进而确定所要作答的知识点。 第四步: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作答,此部分要注意两点:注意审清设问、找准答题角度。 (一)注意审准设问。在许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设问 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答案在材料中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教材 答案在教材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教材 答案在教材和材料中,注意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点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 设问间的递进关系 根据前面设问和答案得出认知和结论 (二)注意问题中的字眼,找准答题角度。 设问 分析方法 答题角度 变化类(有什么变化、趋 势等) 这种问的是从什么变成什么,要考虑前后对比或者不同 ①变化:答出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趋势:涨幅、增加减少等,一般为总结性的话语 原因类( 原因、因素、条件、背景、根源等) ①分析每段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②将每段材料与所给设问相结合,得出相应结论 ①政治方面:从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来作答 ②经济方面: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③思想文化方面: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 ④从现实角度来作答 影响类( 影响、意义、评价、作用) ①找出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关键词信息 ②依据时间信息、关键词信息,确定相关事件 ③对找出的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影响 ①政治方面:从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或国家统一;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等方面 来作答 ②经济方面: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等方面来作答 ③思想文化方面:从是否与社会客观需要相适应、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等方面来作答 ④国际关系方面:从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否影响国际格局等方面来作答 怎么看( 看法、理解、观点、认识、感悟) ①亮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从所学知识中寻找可以例证自己观点的史实,一般从对应史实的影响、结果、立场、原因等角度来思考 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来作答 怎么做( 做法、启示) 将题干材料反映史实的影响与现实相联系,从“当今类似问题如何解决”等角度来思考 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来作答 第五步:答题简洁规范,书写工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