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波的干涉 课型 新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波的叠加原理,了解波的叠加过程中质点的合位移。 2.从振动角度认识振动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了解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知道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学习重点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学习难点 稳定干涉的条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讨论 练习与讲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一个石块投入平静的水面,与两个石块同时相距一定距离投入,所看到的波纹有何不同? 二.进行新课 1.观察波的叠加实验 结论: (1)波传播的独立性: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仍象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原来的波形),继续传播。 (2)波的叠加: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 干涉 (1)观察水波干涉实验 总结特点:相对平静区与激烈振动区位置稳定。 (2)解释现象:完全相同的波相遇时,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点,位移方向相同,位移矢量和加倍;波峰与波谷相遇,位移方向相反,位移矢量和为0,所以平静。 (3)概念: 频率相同、相伴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条件)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 ,使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波的干涉图样。 (4)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产生的波叠加时,加强、减弱条件如下: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Δr,当Δr=2k·(k=0,1,2,…)时为振动加强点;当Δr=(2k+1)·(k=0,1,2…)时为振动减弱点。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 三.课堂练习:教材73页1、2、3、4题 (5)特性: 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总结: 1、波的叠加是根据独立作用原理,研究位移矢量和 2.干涉图样中加强点或减弱点分布具有多解性。 3.加强区波峰(谷)随波移动。 四.课堂总结:(见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检测(见学案“闯关检测题”) 板书设计 波的干涉 1.叠加原理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干涉现象 (1)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 (2)现象:某些区域的振动总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减弱 (3) 3.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 (1)当Δr=2k·(k=0,1,2,…)时为振动加强点;当Δr=(2k+1)·(k=0,1,2…)时为振动减弱点。 (2)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 4.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