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知识点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课程标准: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内容及影响。本知识重点掌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影响。难点是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体悟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一、洋务运动1.原因:(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2)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维护清朝的统治,由此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些官员被称为“”,这场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2.时间:。3.领导阶级。4.代表人物:奕诉、、李鸿章、、张之洞等。5.目的:。6.口号:“”“”。7.内容:(1)军事: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训练。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建成了等近代海军。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经济:以“”为旗号,兴办轮船、、电报、、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3)教育:创办,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1862年设立的,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培养出栋梁之材,如、唐国安等。8.性质:是一场。9.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10.结果: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们十分愤慨。(2)经过:在、等人的带领下,给光绪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迁都、。(3)结果:这次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最终。(4)影响: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从此拉开了。2.宣传维新变法(1)活动:①:康有为、梁启超联合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官员,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议论时政,宣传。后来虽被查禁,但议论时政的风气已开,维新变法思潮继续发展。②: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海的《》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2)主要人物及主张①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上发表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必须学习西方。他将历代帝王斥为“民贼”,呼吁“”“”,实行。梁启超的言论新颖,文笔流畅,深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从而大大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②严复:在天津的《》上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他特别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他认为,国家只有实行,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严复巧妙地运用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让国人耳目一新,轰动一时。影响:维新派倡导、的活动起到了、的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3.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冬,出兵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在严重民族危机的激发下,维新变法运动迅速高涨。(2)时间∶年6月11日~9月21日。(3)领导阶级∶。(4)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颁布诏书,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5)变法措施①政治主张: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行。②政治措施:裁并,精减人员,任用,准许百姓向朝廷等。③经济措施:设立和铁路、,鼓励兴办工矿企业等。④军事措施:训练,裁减旧军队等。⑤教育措施:废除;开办培养人才,翻译,派人出国留学等。结局:新政措施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与谭嗣同一起惨遭杀害的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和,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变法。(7)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运动。(8)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9)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进行,推翻清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1.(2020·北京)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C.②属于历史史实??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的认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B不正确;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是对戊戌变法这一史实的评价,是历史结论,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故C不正确,D正确。【答案】D。2.(2020·内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但洋务运动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开始于19世纪什么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什么工业?其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初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军事企业。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实现"自强、求富",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答案】60年代;军事工业(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只学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知识梳理答案:一、1.(1)内外交困。(2)西方先进的科技;洋务派。2.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3.地主阶级洋务派。4.曾国藩;左宗棠。5.维护清朝的统治。6.自强;求富。7.(1)新式军事工业;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2)求富;铁路;采矿;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3)新式学校;军事;京师同文馆;詹天佑。8.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9.军事;交通运输业;民族资本主义;抵御作用。10.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1.(1)马关条约。(2)康有为;梁启超;拒和;变法。(3)失败。(4)维新变法序幕。2.(1)①立学会;维新变法。②办报纸;时务报。(2)①变法图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伸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度;传播。②国闻报;进化论观点;变法;灭亡。(3)立学会;办报纸;启发民智;制造舆论;议论时政;集会结社。3.(1)德国;瓜分中国的狂潮。(2)1898。(3)资产阶级维新派。(4)光绪帝。(5)①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②机构;维新人士;上书。③农工商总局;矿产总局;私人。④新式海陆军。⑤八股文;新式学堂;西方书籍。(6)顽固派利益;维新派;杨锐;康广仁;失败。(7)改良。(8)思想文化。(9)革命;民主共和制度。2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知识点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选择题。1.(2020·常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湖南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梁启超?????D.谭嗣同2.(2020·内江)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A.谭嗣同????B.严复??????C.梁启超???????D.康有为3.(2020·昆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A.福州船政学堂???B.北洋西学堂???C.南洋公学????D.?京师大学堂4.(2020八上·大埔期末)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在30年里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在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A.放弃了引进西方的机器B.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C.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D.改变了封建旧思想5.(2020八上·韩城月考)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A.维护和加强清朝统治B.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D.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6.(2020八上·通河期中)1895年春,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戊戌变????D.辛亥革命7.(2020八上·和平月考)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8.(2020八上·天津期末)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是维新派的重要活动之一。其中创办于天津的报刊是(???)A.《时务报》????B.《国闻报》????C.《知新报》????D.《湘学报》9.(2020八上·泰兴期末)有人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0.(2020八上·宜兴期中)“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径略势力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11.(2020八上·惠城期末)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材料说明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守旧派势力强大??????????C.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D.对列强寄予幻想12.(2020·甘孜)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A.邓世昌?????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13.(2020八上·高州月考)某学习小组,在“洋务运动”主题下展出了下列图片,这些图片反映洋务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民权民生14.(2020八上·梅里斯月考)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A.“振兴中华”???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D.三民主义15.(2020八上·潮阳期中)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B.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非选择题。16.(2020·宜宾)历史解释、历史叙述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同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30余个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建立,然而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问题层出,随着开销增大,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摘编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等材料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洋务企业“走入困境”的原因。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叙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7.(2020·昆山模拟)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18.(2020九下·淮滨月考)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九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班了一些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辆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洋务运动的三点作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2020·安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根据材科一,指出商鞅变法损害了哪一方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法未败”的理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戊变法的历史意义。(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认识。20.(2020·曲周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体制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灭。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廷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材料二戊戌变法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的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戊戌变法运动促使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3)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主题是什么?知识点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知识训练答案选择题题目12345678910答案DBDBCACBDC题目1112131415答案BBABD二、非选择题16.(1)洋务运动的方案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2)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快速的发展;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17.(1)方针: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理念: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2)发展:培养资产阶级人才;目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3)代表人物:胡适、鲁迅、陈独秀;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4)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到思想。18.(1)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领域:思想文化领域。(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19.(1)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商鞅变法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了时代潮流。(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促进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3)改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20.(1)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革命方式由内部改革转为激烈革命;阶级矛盾加剧,农民运动爆发;促使近代文化、教育发展、社会风俗改变;促使民族觉醒,思想解放;对旧制度的触动为后世的革命提供了经验,加快了近代中国政治向现代化转变。(3)戊戌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doc (知识训练)【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