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点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能够举例说明为使改革开放发展成鞥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政府作出的努力。
(
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
(
考点32
)
(
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
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一、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衡量一个社会的(
)程度,不仅要看(
)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
),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
)。
2、人民对(
)的向往,就是党的(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缠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
)(
)(
)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
)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试试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
)、(
)、(
)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多谋(
)、多解(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
)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重要提醒
1、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1.如图漫画《脱“帽”》有利于(???

A.?实现同步富裕??????B.?人民共享发展成果???C.?我国实现总体小康????D.?扶贫干部行使监察权
【解析】漫画的寓意是,扶贫干部帮助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共享发展成果,引领人民奔小康,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B符合题意,正确。
A观点错误,我国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C错误,我国总体小康已经实现,不符合漫画寓意。
D错误且不符合题意,监察权属于监察机关。
【答案】B
2.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下图表反映的信息有(???

①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很大的成就,仍有少部分人未脱贫
②东、中、西部精准扶贫有成效,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
③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④增强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从图表中的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说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很大的成就;仍未脱贫的有551万人,说明仍有少部分人未脱贫;西部、中部和东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对比说明我国应增强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①④说法正确。
②错误,我国还没有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③的说法在图表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答案】C
3.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阅读材料,运用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分别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3月6日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因发展起点极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等制约发展的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脱贫难度大、成本高、任务重,其脱贫攻坚更具有艰巨性,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材料二: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将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近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1)结合材料一,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简要说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一场真正硬仗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说明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解析】
(1)本题可以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等方面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2)本题可以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有利于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创造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走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荷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深度贫困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代表,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区域,脱贫难度大、破本高、任务重。
(2)①消除绝对黄困是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伟大实践,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伟大成果;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②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党领导人民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力量。③消除绝对英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必将莫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创造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走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知识梳理答案:
一、1.
文明
经济
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
2.美好生活
奋斗目标
增进民生福祉
二、
2.
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
社会保障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3.
民生之利
民生之忧
全面
2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点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一、选择题
1.“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在哪里限制自由。”这句话表明(

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
C.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没有任何约束
2.别以为欠债不还是自己一个人的事,2019年,全国法院都在破解执行难,不仅老赖在买房、旅游、贷款等处处受限,连老赖的家人都要处处受限!
从法律角度看“欠债不能任性”的理由是(

①自由是人们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③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学法守法才能真正享受自由
④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公民任何自由都受法律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对名言理解错误的是(

A.一旦违法就将被剥夺全部的自由
B.超越了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C.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
D.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有限制的
4.“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洛克在《政府论》中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A.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B.法律制约并保障人的自由
C.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
5.新闻媒体在为我们提供舆论自由平台的同时,也往往成为谣言的集散地,近来,政府不断加大对造谣者和责任人的打击力度。这说明(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
②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法律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下列对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由与规则两者之间不可分
B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C.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D.自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7.2020年1月25日,河北盐山一男子在“盐山万通驾校”微信群中通过语音发布:“病毒通过50米以内空气和眼睛都能传播,孟村可能死亡一例,沧州市确定确诊两例,没有任何特效药能治疗,并且孟村确诊的人在商城等一些地方都进过”等言论。警方对在微信群中散播虚假言论的人员李某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①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行使言论自由要遵守法律规定
③公民没有言论自由
④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小明同学爱唱歌他经常午休时在集体宿舍唱歌老师批评他不要那样小明说:“唱歌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了。”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对他说(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
②自由不受道德、法律、纪律约束的
③公民行使自由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④公民的自由不是无限制地绝对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一观点说明(

①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②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③真正的自由需要社会规则的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行
④真正的自由不受任何法律和规则的约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某债权人非法拘禁欠债人52小时。目前欠债人已被警方救出,涉嫌非法拘禁他人的债主被批准逮捕。这说明(

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②非法剥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③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④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不受任何约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罚处罚
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12.公民的自由与公民的权利紧密相连,珍视自由需要我们(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
,遇事找法④采取—切手段维护自己的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由快乐是不受法律约束的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遵守法律、严于律己才能真正享受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人们只有共同建立公正、平等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自由才能真正实现。这说明(

①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②超越法律就实现了自由
③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④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对网络交往中的自由,正确的认识是(???

①既享受自己的交往自由,又要尊重社会公德
②既享有网络交往自由,也有义务遵守法律的约束
③网络交往的自由是不受法律约束的
④网络交往中的自由是相对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2020泰州)2020年1月25日,网民王某在某贴吧张贴消息,称自己“湖北鄂州,15号刚回来,没事逛逛爱之城,目前只感冒”,该贴文引发网友担心,网友纷纷举报。网警部门经过调查,确认王某近期既没有到过湖北,也没有感冒发烧,对其故意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作出了行政拘留
7日的处罚。对此,有网友跟帖评论∶
言论自由是王某的基本权利,网警不应干涉。
王某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超越了法律的边界,理应受罚。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1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日报》曾刊文提出:“任何自由都有底线.从来就没有超越法治边界的自由。现在,在某些人很中
言论自由'貌似成了网络游戏中的‘大招''神器'只要一祭出就可以为所欲为、所向无敌。这样的想法不是法盲无知,就是揣着明白耍无赖'碰瓷'。法治是自由的底线,尤其是在步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统一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法治的边界更不容逾越。”
请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
(2)怎样理解“法治是自由的底线”?
18.某校“法治小讲堂”讲述了八年级学生刘然的故事,引发热议。请阅读故事内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自由有红线】
??姗姗在育人中学读书,因为家离学校太远,上下学都由妈妈接送。由于接送孩子的家长太多,每天早晚,校门口的道路总被人、车堵得水泄不通。有的家长怕孩于上学迟到,不顾禁止掉头标志随意掉头,导致车辆通行缓慢;有的家长着急上火狂按喇叭,完全不顾学校路段禁止鸣笛的法律法规定…整个场面混乱不堪。这些让母子俩十分郁闷,也非常困惑!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有相关规定吗?为什么这些家长开车还我行我素?行车自由不应该是这样的!
【秩序有魅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姗姗将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反映给了交管部门,引起交管部门的重视经调研后,交管部门在学校门口装了电子警察,对违法行为进行电子抓拍,违规调头的行为明显减少,交通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好景不长,姗姗的妈一个月内连续五次在校门口停车被电子警察抓拍,缴纳的了不少罚款,母子俩再次陷入了郁闷。其实,遭遇这种情况的家长还不少。姗姗经过思索、查找资料后再次向交管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随后,交管部门根据姗姗的建议,在学校路段设置了限时停车区域,完善了临时停车交通标志标线,增派了执勤人员。现在,每天接送孩子的车辆都能有序地排队进出,校门口变美了!
请结合“自由有红线”和“法律连线”的内容,谈谈对行车自由的理解。
(2)请运用公民权利义务知识对“秩序有魅力“这段故事进行点评。
知识点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知识训练答案
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A
C
C
C
B
B
题目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我赞成小聪的观点。理由: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②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④王某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超越了法律的边界,因受到法律的制裁。
17.(1)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18.(1)①“禁止掉头标志”等说明行车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②“狂按喇叭”等说明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法律连线的内容”说明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①“家长因违停被罚款”“有序排队进出”说明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或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等。②“向交管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或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