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1:知道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和时间,理解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1:知道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和时间,理解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点31:知道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和时间,理解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b)
概述20世纪初世界的局势,解释造成这种局势的复杂因素。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探究战争的起因、性质和结果。
一、20世纪初世界的局势
1.经济格局:在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政治格局: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
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3.军事格局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并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1)两大军事集团: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核心是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和俄国,核心是

(2)影响: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起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目的)。
(3)军国主义论调在一些国家盛行,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还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4)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导火线)。
2.时间1914~1918年,历时4年。
3.交战双方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
与英、法、俄组成的

(▲战前,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
4.爆发的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
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俄国、法国和英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主要战役
(1)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在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附近,英法军队同德军展开大会成。迫使德军后撤,西线陷入相持态势。
(2)
:1916年2月,德国进攻法国的凡尔登。在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其你亡近百万人,这一战役因此被称为“绞肉机”。
6.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在国内发生起义后于11月11日签署停战协定,省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7.性质:

8.特点:历时长、范围广、规模大、损失重、武器新等。
9.后果、影响
(1)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战胜国召开了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最终形成了
体系。
(3)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4)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却在巴黎和会上外交遭受挫折,引发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背景
“一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时间、地点
1919年1月,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与会代表
战胜国代表参加,会议实际上由美、法、英三个国家操纵,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及战败的德国等排斥在外
性质
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焦点重点
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处理列强在中图山东的利益问题等被列为重点问题
中国情况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条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后来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签署条约
6月28日,与会各国代表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图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影响
①《凡尔赛条约》签署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与《凡尔赛条约》一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②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
(2)华盛顿会议:
目的
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时间地点
1921年11月,美国华盛顿
与会代表
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
签署条约

》等条约
中国情况
《九国公为》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愁;建立并维护各脚在中国的有务事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列强对中国捉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等正义要求于以拒绝.关国长期追求的“卫户开放”最终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回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列强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九国公约》使美国长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的对外扩张和英、法的绥靖政策
(1)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又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慕尼黑会议:
背景
面对德国的不断扩张,英国和法国采取了容忍、退让的
政策,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过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订了《》,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结果
协定没有满足德国的野心,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为了避免自己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德国与苏联签订了《
》。
2.“二战”起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2)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洲和亚洲战争的策源地。
(3)英国和法国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二战”历程
战争爆发
①德图实装波兰:1939年9月1日从展,一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袋击(“闪电战”).美国和法国不得不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
②法国沦陷:1940年4月,德军先攻占了北欧的丹麦、挪威,随后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底,英法联军
,6月,法国沦陷。在英国的支持下,
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继续开展反德斗争.
③不列顛之战:1940年7月,德国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空战,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人民行了坚决抵抗,德国最终失败.这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通遇的
重大挫折.
④轴心国军事同此的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缔结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它标志着
正式形成。
战争扩大
①德图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进一步扩大。1941年10月开始,德军进攻莫斯科。1992年,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出的胜利。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遵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失败。
②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毫无准备的太平洋舰队。美国随后对日本宣战,
爆发,使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反法西斯战争连在了一起。“二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①奠定基础: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联合声明《
》,得到苏联和中国的赞同,它为后来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②建立的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③作用: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转变,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
战争转折
①太平洋战场:
.1942年6月,日本再次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前哨和珍珠港的屏障——中途岛,日军惨败,从此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机.
②苏德战场:
战役.苏德战场上,1942年7月,德军发动了更大的攻势.1943年2月,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③北非战场:
。英军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大败德军,将德意军队赶出埃及.1943年5月,盟军彻底清除了北非地区的德意军队,北非战事结束.
④欧洲战场:
登陆。1944年6月6日凌晨,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建立起向德国腹地进攻的战线,诺曼底登陆开辟了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法西斯的覆灭
①1943年7月,意大利
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②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柏林战役打响,柏林战役室告了法西斯德国的夫败.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授降书,欧洲战事结束.5月9日为欧洲解放胜利日。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担公告》,向且军投降,9月2旦,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以
宣告结束
4.重要会议
会议
时间
地点
参与国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下旬
埃及开罗
美、英、中
①讨论了三国在缅句配合作战和
的问题.②会后,三国发表《
》,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宣言声称,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底
伊朗德黑兰
苏.美,英
①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
以及战后处工他等问题,②三回达成协议,关,英将于1949年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到时将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进行配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联雅尔塔
苏、美、英
①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迫使它无条件投降.②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③就战后成立
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的一系列决定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但是,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的权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这些对战后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德国波茨坦
苏、美、英
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
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歹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5.“二战”的性质:

6.对“二战”的评价(影响、后果)
(1)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人类文明遭遇重大挫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

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围宪章》生效是联合国诞生的标志.)
1.在军事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A.?诺曼底登陆???B.?中途岛战役???C.?阿拉曼战役?
?D.?珍珠港战役
【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据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它”是指珍珠港事件。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珍珠港战役是题干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
D
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②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共伤亡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
③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④一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故④错误。A项①②③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
A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欧洲战局的变化让日本当局兴奋不已。他们在7月26日的《基本国策要纲》中认为:“目前世界已迎来历史性的一大转机……必须要把握这一世界历史性发展的必然动向。”
——[日]阁议。基本国策要纲[A]
材料二:1941年7月,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的帝国国策要纲》,决定“……,不辞对英美一战”。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认为“中日战争已经5年,仅仅一个中国,日本的力量就很勉强,现在又两面作战,情况会越来越困难"。
——[日]《现代史资料38·太平洋战争4》
材料三:罗斯福根据美国军方估计,如果美国独立进行太平洋战争,那么打败日本尚需付出一百万人的伤亡及一年半的时间,因而急切需要苏联及早参加对日作战。
——军事学院编:《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四:日本史学家服部卓四郎说:“敌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又继有苏俄之参战,致使天皇陛下……更加决心认为,除迅速接受波茨坦宣言以结束战争外,别无他途。”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1975年版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日本当局判断“大转机”的依据。
(2)材料二中日本“不辞对英美一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
用史实说明“中日战争已经5年,仅仅一个中国,日本的力量就很勉强”。
(3)综合上述史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要求:观点科学,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940年,欧洲战局的变化让日本当局兴奋不已.......联系所学知识,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C装波兰,仅半个月时间波兰便被占领;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法国沦陷。(2)根据材料二“1941年7月.......不辞对英美一战”,联系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愉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观点科学,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故答案为:(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并很快占领波兰;1940年4月,德军先后攻占了北欧的丹麦、挪威,随后迫使荷兰比利时投;1940年6月,进玫法国,法国沦陷。(2)1941年,日军偷珍珠港.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3)如“中美苏三国联合作战取得了对日本法西斯的最终胜利。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消灭日军150多万人,伪军118万人,有效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力量:苏联先后派遣2000多名空军志愿队员参加中国抗战,最终出兵中国东北;美国中途岛战役胜利,扭转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但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华人华侨捐钱捐。,
【答案】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并很快占领波兰;1940年4月,
德军先后攻占了北欧的丹麦、挪威,随后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1940年6月,进攻法国,法国沦陷。
(2)1941年,日军偷裘珍珠港。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3)如“中美苏三国联合作战取得了对日本法西斯的最终胜利。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消灭日军150多万人,伪军118万人,有效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力量:苏联先后派遣2000多名空军志愿队员参加中国抗战,最终出兵中国东北;美国中途岛战役胜利,扭转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但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华人华侨捐钱捐物。
知识梳理答案:
一、2.德国
3.德国
英国
二、3.同盟国
协约国
4.萨拉热窝事件
5.凡尔登战役
7.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凡尔赛一华盛顿
10.如何处理德国
凡尔赛条约
九国公约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三、1.绥靖
慕尼黑协定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全面
敦刻尔克大撒退
戴高乐
第一次
轴心国军事同盟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家宣言
根本保证
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
阿拉曼战役
诺曼底
欧洲第二战场
墨索里尼政权
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
4.战后处置日本
开罗宣言
开辟第二战场
联合国
中、美、英
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较量
6.法西斯主义
军国主义
2社会.法治一轮知识训练
知识点31:知道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和时间,理解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b)
一、单选题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其共同主题是(
???)
A.?德国逞凶——战争全面爆发
B.?日本偷袭——太平洋战争爆发
C.?同盟反攻——战争出现转机
D.?德日投降——战争的最终胜利
4.《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场战役:“1942年7月7日,希特勒集中150万兵力,向苏联发动夏季攻势,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可是出乎意料,他们在这里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该战役(??

A.?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
B.?是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C.?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彻底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5.有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行动中能体现中国为建立和维护该共同体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
①参加诺曼底登陆
②参加雅尔塔会议
③远征军赴缅作战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塞尔维亚某城有一石碑,刻有“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事件是(

A.?凡尔登战役?
B.?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突袭波兰??D.?珍珠港事件
7.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一战、二战情况比较表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
失(亿美元)
一战
30多
15
0.7
0.3
1805
二战
60多
20
1.1
0.9
40000
①中国直接参与了两次战争并赢得了民族解放
②两次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历史事件的发展往往存在一定联系。下列历史事件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②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③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的加剧
④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9.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本军队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10.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下列哪个事件可以体现此话:(?

A.三国同盟??B.三国协约?C.轴心国军事同盟?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1.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一天签字,排在26个国家之首;其他22国则于第二天签字,并按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签名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这里的文件指的是(

A.
《联合国家宣言》?B.《大西洋宪章》?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
1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内容: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击行为。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
13.毛泽东曾说: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
C.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D.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要挫折
14.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罗斯福总统向国会紧急发表了历史性的讲演: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他们指的历史事件是()
A.珍珠港事件??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诺曼底登陆??D.中途岛海战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D.瓜分德国
二、非选择题
16.?
2020年是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彰显正义,祈祷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
开始
重要史实
胜利
抗日战争
1931年,①后,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
②,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④》,向盟军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937年7月16日,蒋介石呼吁国际联盟
及九国公约的签署国家介入调停……为避免激恼日本,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停止交运中国政府已购买的轰炸机。
▲1942年4月23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这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积极响应。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
——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请准确写出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具体所指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
(3)列举两例史实批驳材料三中日本对这场战争所持的态度。日本的态度对我们建设持久和平世界有什么警示?
17.?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抗争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列举法西斯的“邪恶”表现。
(2)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写出这一年使得战争进程发生根本转变的大事。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5
BACCD
6~10BDBBD
11~15ACAAA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①九一八事变;②台儿庄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波茨坦公告》
(2)从不支持到支持;时代背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宜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
(3)如南京大屠杀、实施三光政策等;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等。
17.【答案】
(1)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写出南京大屠杀也可);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写屠杀犹太人也可)。
(2)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①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②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协同作战(或国际上的支持等);③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