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0: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0: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点30: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知识,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北伐战争
1.背景
(1)“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
2.准备
(1)创办黄捕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孙中山创办,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创办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宗旨
建立革命军队,挽救中国的危亡
性质
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
在短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他们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组建国民革命军: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国民党继承其遗志,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

3.目的:

4.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势力。
5.经过
(1)北伐开始:1926年,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
北伐战争示意图
总司令,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
(2)北伐路线:兵分三路,一路向两湖进攻,一路取闽浙,另一路直趋江西。
(3)北伐进程:
①在湖北的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手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叶挺领导的以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屡战屡捷,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②打败吴佩孚后,北伐军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北伐军向长江下游地区大举推进,攻占了南京。
6.成果短短10个月内,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城扩展到长江流城。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北伐的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恤的统治。
7.合作破裂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等人在上海发动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不久(1927年),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
8.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1928年12月,东北保安军总司令
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土地革命战争
1.土地革命(▲注意区别“土地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
(1)背景: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
(2)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3)内容: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地地分给农民。
(4)影响:土地革命开展后,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2.红军长征
(1)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分几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

(2)经过:
经过
概况
开始长征
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强渡乌江
解放遵义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建议中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红军随后强渡乌江,解放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城
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
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
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探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意义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
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2.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纵死攸关的转折点。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热的标志
灵活作战进入甘肃
毛泽东措红军声东击西,四波未水,巧波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之后,红军一路北上,强渡大河,飞泸定桥,翻越了白雪皑的大雪山,踏过了奋无人烟的草地,进入甘肃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灿北的吴起镇,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红一方面军长腿二万五千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胜利完成长征
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经过长征到达甘肅(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日本内阁曾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2)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
2.局部侵华的表现
(1)九一八事变:
①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曹发动进攻,并炮轰沈阳城,制造了
事变。
②结果:次日,日军占领沈阳。接着,日军长驱直入,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
③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一.二八事变:
经过: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结果: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
(3)华北事变: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
欲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3.局部抗战的表现
东北人民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扰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军
中国共产党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杨靖宇)②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依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民党官兵
①九一八事变后,一部分东北军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抵抗,②
中,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③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

学生
掀起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一二·九运动,标志着
的到来
其他

》诞生: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广为传唱,这首歌以悲壮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吹响了抗日战争的进军号角
O西安事变:
背景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③张学良、杨成城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过程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读”,扣押了前米“督”红军的蒋介石。他们通电全国,主张伟止内战,一抗日,这忧是夜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丛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朴开了国的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担转时局的关键。至此,国共
基本结来,以
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日本全面侵华的重大事件
事件
经过
影响
结果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琳扎在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除,要求进入洲平县城披查,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在双方交涉之际,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县城,驻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这就是
,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
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7月底,平津纶陷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安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两国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图地区展开长达3个月的激战,史称“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1月,上海沦陷接着,日军向南进犯,图民政府炭灯可危,被迫迁都重庆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罪行
史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统计,在长达6个星期的野蛮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的哈尔滨组建了细菌战秘密部队——七三一部队,用健康活人做试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长春、广州等地建立大型细菌战基地和工厂,形成了巨大的细菌战网络。日军还在湖南常德、浙江宁波等地投撒细菌弹,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轰炸城市
日军对重庆、成都、昆明、延安等地进行轰炸,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实行“
”政策
日军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潘家峪惨案)
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蒋介石也明确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I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2.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参与者
作用
联系
中国共产党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改出为入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②入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娜日根据地广大军民英勇抗战,钳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兵力,歼灭了大部分伪军.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成为似民族一结抗战的
中图图民党和中陕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军队在
抗击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全体中华儿女
①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反抗侵略者,战争中,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如杨请字、回民支队等)②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3.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
经过
影响
(共产党)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参加会战.1937年9月下向,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山地伏击,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突然展开猛烈攻击,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
这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
胜利,整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国民党)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南下,进攻徐州,在徐州会战中,卦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的临沂和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主力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腹背受敌的日军狼狈溃退.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
百团大战(共产党)
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通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向敌人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史实
(1)
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英、苏等国代表参加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目.)
(3)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仃。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原因
史实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
(根本原因)
见前面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兵力,歼灭了大部分伪军(▲百团大战)(注意:平型关大捷为正面战场的胜利)
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台儿庄战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①抗战初期,苏联先后派遣2000多名空军志愿队员参加中国抗战,其中200多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②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③在驼峰航线飞行的美国运输机:④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③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固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日本侵华是非正义的
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对抗日根据地野蛮实行“三光”政策,对我国后方城市进行疯狂的麟炸、封锁等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国内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

(2)国际意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四、解放战争
1.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特和平建设国家。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2)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蓄意发动内战。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
2.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
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时间
1945年8月~10月10日
1946年1月10日
地点
重庆
重庆
代表
国共两党代表
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
内容
讨论和平建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区政权,国民大会以及军队整编等问题
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迎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成果
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图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
为中国实现

带来了一线曙光
联系
重庆谈判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政治协商会议是重庆谈判的延续和扩大
内战的全面爆发
(1)开始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指挥军队以
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2)圆共两党的战略方针:
政党
战略方针
过程
结果
国民党
蒋介石以“全面进攻、速战速决”为战略方针,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战争中,共产党虽燃失去了一些地方,但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到1947年2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此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从全面进攻转入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国民党军队不断损兵折将,人民解放军和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
共产党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了
的战略战术,以
为主要目标,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作战原则,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3)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
统治区
概况
影响
国统区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陷入崩溃的境地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厂倒闭,人民苦不堪言,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形成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解放区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在
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至1948年年底,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注意与P174土地革命的区别)
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战略反攻:
(1)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余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2)意义:揭开了

注: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战略决战——
(1)背景:随着解放军在各战场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2)概况: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影响: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6.渡江战役
(1)背景: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国民政府代表最后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经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
,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3)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台湾问题形成)
7.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政治:共产党实行民主制度,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民心,孤立无助。
(2)经济:解放区进行了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国统区经济崩溃,人民苦不堪言。
(3)军事;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略方针得当,解放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指挥失误,战斗力不强。
1.与下图历史事件对应的选项有(
???)
①周恩来是代表人物之一
②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
③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
④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即重庆谈判,周恩来是中共代表人物之一,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故①③④正确。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46年6月,故②错误。项①③④与题干图片历史事件对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
C
2.中国革命赋予下列地方具有纪念意义的称誉。搭配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革命摇篮???
②瑞金--会师之城
③遵义--革命心脏?
??
④延安--革命圣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②搭配错误。1935年1月,中共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道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武汉一度成为红色革命的心脏,③搭配错误。C项①④搭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
C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5分)
3.标语口号往往是时代的产物,印记着我们曾走过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标语口号(1921?1949
年)。
历史时期
典型标语口号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战争时期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兵民是胜利之本……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建国初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来源:《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百年中国口号解说》《标语口号文化透视》等。
材料二
1943
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成为当时的典型标语。1950
年,毛泽东同志认为,“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建议在“中国”二字前面加一个“新”字。一字之加,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和历史功绩。
——曹显钰《安徽日报》
材料一中的相关标语口号论证这一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1931

9

19
日晨,日军进攻沈
七七事变时在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1)根据典型标语口号判断①②两处的历史时期。
(2)列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出的努力。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句歌词,也是一句标语,更是一部史诗。请任选
2条
【答案】
(1)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
(2)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②1935

12

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救亡民主运动达到新高潮;③1936
年,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①“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反映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体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③“工农武装割据”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映了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⑤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新中国。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综上所述,28
年艰苦卓绝的新
主主义革命验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知识梳理答案:
一、1.(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2)国民革命军
3.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8.张学良
二、2.(1)第五次反“围剩”失利
(2)1934
遵义
毛泽东
1936
三、九一八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二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
义勇军进行曲
中日民族
十年内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三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流砥柱
正面战场
平型关大捷
第一次
1945
全民族的抗战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双十协定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围攻中原解放区
灵活机动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重点进攻
解放区
千里跃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转战陕北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土地改革
2社会.法治一轮知识训练
知识点30: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
一、单选题
1.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2.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一遵义一吴起镇一会宁
B.?上海一遵义一西安一吴起镇
C.?瑞金一武汉一西安一会宁
D.?上海一瑞金一武汉一吴起镇
3.对下面年代尺中A段的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4.毛泽东同志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伟大诗人,他的诗词生动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据此回答下题。
(1)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起义,诗云:(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2)1949年2月7日,《TIME》摘引《沁园春·雪》,以风流人物(Man
of
Feeling
)作为封面人物的报道标题。毛泽东首登《TIME》的历史背景是(
???)
A.新中国成立了
B.三大战役胜利
C.发起重庆谈判
D.签订“双十协定”
5.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
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A.????????????????????????
B.?
C.?????????????????????????D.?
6.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7.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A.?战略反攻揭开序幕??B.?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C.?战略决战即将开始??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8.浙江有一位革命先烈——钱一飞,民国十六年,他因秘密印制“打倒蒋介石”的传单,被人告发,随后被逮捕。他的遭遇表明当时中国的社会形势是(
???)
A.?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广州起义失败,革命党人被屠杀???D.?帝制复辟,军阀割据
9.给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确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B.?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C.?国共关系的不断变化?
D.?毛泽东思想形成历程
10.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协助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
?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胜利???
④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围攻中原解放区??B.千里跃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胜利??D.渡江战役
12.电视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典型历史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A.重庆谈判???B.台儿庄大捷???C.转战陕北??D.长征
13.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报纸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
?????
?

我军攻克锦州?

日本投降矣!

北平宣告解放?
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
14.《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读下图,回答下题。
(1)根据图1判断,《红色中华》
最有可能创刊于(
???)
A.江西瑞金
B.江西南昌
C.贵州遵义
D.广东广州
(2)图2记录了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典活动。报中“欢送新战士开赴前方消灭敌人”表明红军准备(
???)
A.全线出击,准备起义
B.土地革命,消灭地主
C.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赶赴前线,粉碎“围剿”
15.中共中央军委曾给某次战役的前线指挥部发了这样的电报:“现在不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这一战役应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
16.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的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篇著作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材料三:1949年中期,毛泽东有些焦虑地说:“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农村的日子伴随着扛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1)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论断是什么?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又作出了怎样的战略转变?
(2)请用三则史实佐证抗日战争是如何体现“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即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毛泽东这段表达焦虑的文字说明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其意义何在?
17.?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首来时路,波澜壮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湖有幸载红船。举锤镰、立宣言、震撼九州,志破九重天……井冈山、大别山、万里长征、胜利到延……”——姚俊明
《江城子·忆昔》
材料二:1927年-1928年中共党员数量及成份构成变化
?
总人数
工人
知识分子
农民
其他
1927年
1万多
53.8%
19.1%
18.7%
8.4%
1928年
12万左右
10.9%
7.2%
76.6%
5.3%
材料三:
(1)指出诗歌中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2)你可以从材料二中获得哪些信息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5
BA
B(1)D(2)B
D
6~10
BBCCB
11~15
BCA(1)A(2)D
B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2)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保卫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等。
(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意义: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17.【答案】
(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红军长征(三例即可)
(2)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从1927年到1928年,党员主体成分由工人阶级变成农民阶级。
因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员成分构成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3)图1:
国统区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通货膨胀:图2: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图3: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略方针得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