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7:概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37:概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学案+知识训练)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点37:概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b)
列举实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描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一、环境问题具有

的特点
区域性特点
工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所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有发生
全球性特点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各种大规模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正确态度
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各国在密切关注本国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分为

两类)
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1)我国环境现状: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环境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3)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的



2.环境问题的危害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1.国家角度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把
列为基本图策。
(2)

,把对环境的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3)依靠科技,加大环保投入,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4)加强宣传教育,树立


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加强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2.公民角度
(1)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一小步,都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2)积极宣传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3)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4)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和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做到垃圾分类;少坐私家车,提倡骑自行车、公交出行或步行;选购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等环保商品等。
四、环境治理的效果
近年来,国家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揭开新的篇章。如: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滇池的治理等。
1.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治沙样本”。回答小题。
(1)读图,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

A.位于黄土高原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处南方地区
D.在陕西和山西交界处
(2)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告诉我们(??

A.荒漠化是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B.必须把治沙放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位
C.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
D.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1)读图可知,库布齐沙漠所处区域是黄土高原以北.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为河套沙漠),其北是黄河,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属于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处北方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内。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室为:B.
(2)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库布其沙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大力推进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沙漠治理总面积达到6460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实现了由沙通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中国特色沙漠综合治理之路。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
(1)B
(2)D
2.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40年来,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北地区森林植被稀少,沙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严重,最严重地区每年每平方千米侵蚀模数达数万吨,土地生产力极低,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仅为2000会斤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二:40年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三北工程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推广有关“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40年来,三北工程统筹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有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材料三:三北工程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有德,20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和工人干在一起,没处做饭,他们干粮就水,将麦草往沙地上一铺和衣而睡;石光银,沙海里摸爬滚打40年,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大办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在他们的带领下,三北工程创造了全民植树造林种草,全社会植绿护绿的成功范例,铸就了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核心的“三北精神”。
(1)三北地区曾面临着哪一类环境问题困扰?结合材料一说说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一项。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的原因。
(3)40年来,三北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解析】(1)三北地区曾面临着生态破坏.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降水少.人为因素:过度开星、过度放牧、砍伐.(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的原因.重视科学技术;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绝色惠民,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人民群众的积极养与;英雄模范人物的表率和带领;发扬了“三北精神”(3)生态效益: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经济效益:三北工程,有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效益:三北防护林很多区域于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三北工程,那里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有利于边境安全,稳定,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三北工程创造了全民植树造林种革.全社会植绿护绿的成功范例,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环保亮识、生态意识。
【答案】
(1)生态破坏。自然因素:降水少。人为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砍伐。
(2)重视科学技术: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绝色惠民,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英雄模范人物的表率和带领;发扬了“三北精神”。
(3)生态效益: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经济效益:三北工程,有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效益:三北防护林很多区域于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三北工程,那里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有利于边境安全、稳定,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三北工程创造了全民植树造林种革。全社会植绿护绿的成功范例,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知识梳理答案:

区域性
全球性

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废气
废水
固体废弃物

环境保护
完善立法
严格执法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国际合作
2社会.法治一轮知识训练
知识点37:概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b)
一、选择题
1.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在(??
)
A.工业革命后??B.资产阶级革命后??C.社会主义革命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2020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在杭州考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时强调: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
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这4个“不能”启示我们的发展要坚持(???
)
A.只要环境、不要发展的原则
B.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3.《新京报》记者在今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期间提出:“怎么样才能让持续的蓝天不再是奢侈品呢?”李总理回答道:“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这说明(???

①我国仍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大气污染严重
②今后我国应把环境治理作为中心工作
③雾霾作为一种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治理的
④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4.2019年起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B.彻底解决了我国“垃圾围城”的现象
C.从根本上遏制了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D.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
5.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
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
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
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快递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B.?垃圾分类是根本解决方案
C.?限制网购规模是有效出路????D.?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
7.近几年中国先后出台了6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坚决向污染宣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具备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这一系列做法体现了(?
??)
①我国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②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③我国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④对环境的保护要纳入法制的轨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雾霾天气的有(???

①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
②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
④私家车尾气影响不大,无需控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手机刷一刷,就能领到一卷垃圾袋,扫一扫袋上的专属二维码,就能实现垃圾投放源头追溯,让村民相互监督垃圾分类情况,助推农村环境变美,美丽经济崛起。”这是某市向全国推广的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经验。这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

A.?教育优先,科教兴国???B.?勤俭自强,勇担责任
C.?依靠科技,共治共享???D.?道德自律,开放发展
10.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浙江省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河长制为抓手……到2017年底,全省要剿灭劣V类水,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这说明(???

①河长制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
②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③我省对生态环境实行精准治理
④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我省中心工作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11.过去,某市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一是威胁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二是恶臭气体污染环境;三是影响城市景观。现在,该市推行经济适用技术模式,实现了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尽量让畜禽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某市的经济适用技术模式(???

A.要求我们以保护环境为中心工作???B.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说明政府和企业担责就能解决问题??D.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良策
12.海宁皮革是嘉兴的拳头产品。皮革产品远销海外,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严重污染。某皮革企业转变生产理念、引进先进设备、加快科技创新,治理污染。该企业在发展中重视污染治理(???

①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②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③体现了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④说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湖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湖州——“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样本》地方教材,现已纳入初中学校课程计划。下列做法被该教材推崇的有(??

①整治污染企业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④推广垃圾分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黄岩大寺基林场严禁砍伐树木???B.黄岩西部山区大面积开发乡村旅游
C.黄岩乌岩头古村落修复性保护???D.长潭水库边发展烧烤等休闲旅游项目
15.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部明确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聚焦”“协同推进”和“优化服务”这20字原则,并要求牢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职责,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此,以下做法不当的是
(??

A.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B.要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C.坚持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不动摇,积极落实环保国策
D.加大环保督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35分)
16.创建美好家园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连相坐之法,弃灰(垃圾)于道者黥。(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汉书·五行志》
材料二?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与之同罪。)
——《唐律疏议》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保大事记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2)材料一、二中古代政府的做法,对于我国现阶段治理这一问题有什么启示?
(3)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新中国环保事业起步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前新中国的环保事业未曾起步发展的原因。
(4)材料三表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为了助力这一发展战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17.材料一:美国宇航局公布一则消息:中国植被增加量占过去17年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42%源于植树造林工程。让全世界再次见识了中国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做的重大贡献。
材料二: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写出两条即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库布齐地区曾经是“不毛之地”的主要原因(自然、人为两个角度作答)。
(3)结合相关链接谈谈库布齐沙漠的治理给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5.
ACBAD
6~10.
DCACB
11~15.
DCBCC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中国历代政府均非常重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政府要加强环境立法;要惩治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环境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否则要被问责。
(3)新中国成立初期忙于巩固新生政权;忙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忙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4)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保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不随意倾倒垃圾;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宣传环保知识;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绿色出行;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
17.【答案】
(1)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等。
(2)自然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人们过度砍伐、放牧和开垦,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等。
(3)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方式;加大治理资金的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植树种草。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