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3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地球的绕日运动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课本和观看视频,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姿态等基本特点;2.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杆影在一天中及一年中的变化规律;3.通过杆影长短变化,深刻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模拟地球公转,建立地空间概念,深刻理解地球公转基本特点;2.从生活现象出发,通过杆影变化推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通过太阳高度角变化推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逐步认识地球公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谢太阳给予地球光和热的同时,还要感谢地球斜着身子不停息的自转和公转,感受自然规律的简洁与魅力。重点分析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难点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是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拍摄到的图片,你能判断出这是在什么季节拍摄的吗?追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的方面?再追问: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今天通过学习地球的绕日运动解开其中的奥秘!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太阳高度不同,影子的长短不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活动一、模拟转动探基本特征1.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这种运动叫做公转运动。(展示图片)提问:对比地球的自转,你还想了解地球公转的哪些特点呢?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问:(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科学解读:姿态: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并出示图片: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66.5°),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事实上,地球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绕太阳公转的。如果用量角器量一量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会发现它与图4-17中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3.鼓励学生对比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的运动的基本特征:(承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分别是什么时间?会产生什么影响?4.认识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和时间。追问:地球绕太阳公转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5.认识四季的划分规律6.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1)一天的不同时刻杆影分别朝什么方向呢?(2)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追问: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长短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活动二、探究太阳正午高度变化1.科学认知: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2.由此及彼:(1)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的杆影长度是怎么变化的?(2)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3.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夏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冬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4.提问: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和冬天比,哪个季节更深些?5.规律深入探讨:读图分析:在地球仪的不同纬度位置按如图贴上一根垂直于球面的火柴.请判断A、B、C、三点的太阳高度一样吗?哪点最大?提示:(1)直射:正午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2)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6.知识应用:(1)夏至日,太阳直射点M的纬度是________;冬至日,太阳直射点N的纬度是_________。(2)比较P点夏至日、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大小。7.深入探究:请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深入交流: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8.追问: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角依次减小。9.规律探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提出假设:(1)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2)我国北方冬季正午时刻的影子比夏季正午时刻的影子长度不同,正午时刻的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共同寻找证据: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10.链接生活:(1)观察你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补充:太阳直射点最近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始终位于我们的南面。(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1.思考交流:想了解地区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内容。2.观察发现——交流展示: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一年(365.2422天)发现地轴是斜的。看图,读资料,详细分析地球公转时的姿势3.对比归纳:4.读图分析: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会产生四季的变化5.说一说你知道的四个季节包含哪些月份?6.观察发现:影子朝向和光相反的方向,长短也不同。正午时刻影子是最短的。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1.读一读,画一画2.观察、思考交流:夏: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冬:太阳高度小,影子长。3.归纳总结——快速建立清晰的联系。4.链接生活:展示自己的判断答案5.实验与思考、归纳:结论: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火柴杆影子为0。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6.读图分析—解决问题:夏至日P点太阳高度大,冬至日P点太阳高度小。7.读图分析:标一标,写一写,小组内交流读图分析—发现交流: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有两次;南北回归线之间8.读图发现: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角依次减小。9.寻找证据进行探究交流,归纳整理:自主完成:我国北方冬季正午时刻的影子比夏季正午时刻的影子长,正午时刻的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0.讨论交流:(1)南,太阳位于南边。(2)展示交流: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调动学生发言,既能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让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又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己认知与科学材料相结合,为后面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常使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学习通过标一标、画一画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二分二至的时间和位置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认识四季分别包含的月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以及展示表达能力通过画一画,解读太阳高度角这一难点概念通过一天中影子变化推理一年中影子变化,进而理解不同季节太阳高度的变化链接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的认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化解为生活化的问题,降低难度培养学生自主读图的能力逐步提高读图分析的难度,形成规律性的内容,利于学生建立清新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和补充课堂练习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中心相同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相同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A.不变B.变化C.无法判定D.看地点而定3.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是()A.25.50S,冬至日B.23.50N,夏至日C.23.50S,夏至日D.每年的夏至日4.每年的夏至日()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D.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5.在空旷的操场上竖起一根木杆,则太阳照射下的杆影最短的时刻是()A.上午B.正午C.下午D.旁晚6.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正午的太阳高度具有夏低冬高的规律B.正午的杆影有夏短冬长的特点C.太阳高度越高则杆影越长D.太阳高度越低则杆影越短认真完成,课堂达标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收获了:1.观察图和演示我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通过实地观察和演示我们知道了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影子的长短。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地球的饶日运动(第1课时)浙教版初中新知导入这是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拍摄到的图片,你能判断出这是在什么季节拍摄的吗?交流讨论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的方面?太阳的高度不同影子的长短不同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合作探究活动一、模拟转动探基本特征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这种运动叫做公转运动。对比地球的自转,你还想了解地球公转的哪些特点呢?合作探究观察发现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3.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约一年(365.2422天)合作探究3.姿态: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展示交流地球仪上的地轴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66.5°),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事实上,地球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绕太阳公转的。如果用量角器量一量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会发现它与图4-17中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一致。合作探究对比学习自转公转中心周期方向地轴太阳一天(24小时)一年(365.2422天)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合作探究探讨交流认识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和时间。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合作探究探讨交流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包括的节气包含的月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4、56、7、89、10、1112、1、2认识四季的划分规律合作探究思考交流西东南北((((1.一天的不同时刻杆影分别朝什么方向呢?2.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长短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合作探究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地面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活动二、探究太阳正午高度变化合作探究夏天中午北南冬天中午夏: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冬:太阳高度小,影子长探讨交流1.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的杆影长度是怎么变化的?2.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夏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冬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短大小冷长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合作探究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和冬天比,哪个季节更深些?冬天中午夏天中午北北南南链接生活合作探究规律探讨读图分析:在地球仪的不同纬度位置按如图贴上一根垂直于球面的火柴.请判断A、B、C、三点的太阳高度一样吗?哪点最大?1.直射:正午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2.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AB地球太 阳 光结论: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火柴杆影子为0。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CA太阳直射点合作探究1.夏至日,太阳直射点M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冬至日,太阳直射点N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2.比较P点夏至日、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大小。读图分析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夏至日P点太阳高度大,冬至日P点太阳高度小。合作探究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高度角读图分析请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间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合作探究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有两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角依次减小。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角依次减小。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观察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合作探究规律探究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提出假设: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1.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北方冬季正午时刻的影子比夏季正午时刻的影子长度不同,正午时刻的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合作探究规律探究寻找证据:1.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2.我国北方冬季正午时刻的影子比夏季正午时刻的影子长,正午时刻的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合作探究1、观察你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解释:太阳直射点最近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始终位于我们的南面。南,太阳位于南边。链接生活合作探究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夏天正午太阳光线夏天杆影冬天正午太阳光线冬天杆影南北冬至日链接生活课堂练习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中心相同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相同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A.不变B.变化C.无法判定D.看地点而定CB做一做课堂练习3.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是()A.25.50S,冬至日B.23.50N,夏至日C.23.50S,夏至日D.每年的夏至日4.每年的夏至日()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D.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BA做一做课堂练习5.在空旷的操场上竖起一根木杆,则太阳照射下的杆影最短的时刻是()A.上午B.正午C.下午D.旁晚6.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正午的太阳高度具有夏低冬高的规律B.正午的杆影有夏短冬长的特点C.太阳高度越高则杆影越长D.太阳高度越低则杆影越短BB做一做教学板书作业布置1.测量自家小区的楼间距。2.寻找资料,记录北面楼在大约二分二至时的采光情况。3.得出结论,整理太阳高度对生活的影响。123做一做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课题地球的绕日运动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课本和观看视频,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姿态等基本特点;2.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杆影在一天中及一年中的变化规律;3.通过杆影长短变化,深刻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模拟地球公转,建立地空间概念,深刻理解地球公转基本特点;2.从生活现象出发,通过杆影变化推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通过太阳高度角变化推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逐步认识地球公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谢太阳给予地球光和热的同时,还要感谢地球斜着身子不停息的自转和公转,感受自然规律的简洁与魅力。【教学重点】分析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导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对比分析【课前预习】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方向是。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天,即通常所说的。2.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平面A是面,平面B是面。(2)角C的度数是°。(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附近。3.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称为________,这个角在一天中最大出现在________(填“清晨”“正午”或“傍晚”),而一年中最小出现在________(填“冬季”或“夏季”)。4.太阳高度越大,地面上相同面积的地方受到的太阳热量也越________,所以太阳高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弱。5.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关吗?如图所示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图________是冬季射入的光线情况,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学习探究【新知导入】观察思考:这是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拍摄到的图片,你能判断出这是在什么季节拍摄的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什么?【合作探究】活动一、模拟转动探基本特征1.地球公转的定义?2.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是?并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3.读图观察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姿势是怎样的?4.对比分析:5.认识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和时间。并在图中的相应位置标出。6.认识四季的划分规律——说出每个季节包含哪几个月份?7.观察,发现规律:(1)一天的不同时刻杆影分别朝什么方向呢?(2)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3)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长短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活动二、探究太阳正午高度变化1.什么太阳高度角?在图中标画出。2.思考:太阳高度角什么时候最大?3.链接生活应用:(1)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的杆影长度是怎么变化的?(2)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3)归纳总结: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夏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冬天正午太阳高度 ,杆影 ,天越。4.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和冬天比,哪个季节更深些?5.探究应用:(1)夏至日,太阳直射点M的纬度是________;冬至日,太阳直射点N的纬度是_________。(2)比较P点夏至日、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大小。6.找规律:请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7.根据图示,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8.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9.规律探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提出假设:(1).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寻找证据:(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链接生活,解疑答惑(1)观察你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B.绕着太阳自东向西旋转C.公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D.公转过程中,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小明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3.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楷在杭州西湖边上同时测量一根1米长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是()A.两地的竿影一样长B.杭州的长,北京的短C.北京的长,杭州的短D.无法判断4.在北半球一天中的正午,杆影最短时朝向()A.东西B.南北C.东南D.西北5.一年中杆影最短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A.最小B.最大C.0度D.90度6.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7.下列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相同8.国庆节是中国人们的重大节日,国庆节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9.杭州市一年中正午杆影长度最短的季节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分别是()A.夏季,冬季B.夏季,夏季C.冬季,冬季D.冬季,夏季10.如图是小明在杭州地区观察正午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引起杆影长度变化时所画出的图像记录,但忘记作出详细的标记,则以下关于此记录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乙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B.乙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甲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C.形成乙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较小D.形成甲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较大11.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乙为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现象:图甲中,夏季楼房影子较(填“长”或“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填“高”或“低”)。图乙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填“多”或“少”)。(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填纬线名称)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填季节)的光照情况。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地球公转自西向东365一年2.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66.5北极星3.太阳高度角(或太阳高度);正午;冬季4.多5.A小合作探究:一、1.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这种运动叫做公转运动。2.自西向东;周期约一年(365.2422天)3.呈倾斜状态,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4.5.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6.7.(1)影子朝向和光相反的方向,长短也不同。(2)正午时刻影子是最短的。(3)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二.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2.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3.夏: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冬: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高短长低长短4.远离太阳直射点的阳光更深一些。太阳光线倾斜的厉害,太阳高度小。5.23.5°N;23.5°S;夏至日P点太阳高度大,冬至日P点太阳高度小。6.7.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8.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角依次减小。9.(2)我国北方冬季正午时刻的影子比夏季正午时刻的影子长度不同,正午时刻的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寻找证据:(1)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2)我国北方冬季正午时刻的影子比夏季正午时刻的影子长,正午时刻的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10.(1)南,太阳位于南边。(2)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收获了:1.观察图和演示我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通过实地观察和演示我们知道了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影子的长短。课堂练习:1.D2.A3.C4.B5.B6.D7.C8.B9.B10.B11.(1)短高热多(2)公转南回归线(3)冬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下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1课时)导学案.doc 浙教版科学七下4.3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浙教科学七上4.3 地球的饶日运动 (第1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