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基本信息 名称 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课程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到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取认识。本节课将继续通过议题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议题的引导下获得新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尊法守法用法。
教学目标 通过议题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议题2总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
通过议题3学生知道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国家要不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化,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程 前言:自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和1965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西藏成功地走上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平等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光明大道。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实现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成为管理西藏地方社会事务、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西藏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今日的西藏,是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过渡:那么,西藏55年沧桑巨变的原因何在?
【课件目录】用PPT展示本节课课件目录
01 沧桑巨变原因何在?
展示材料:
得出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沧桑巨变的制度法宝。
展示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程
提出问题:阅读课本,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包括哪些内容?何谓民族自治地方?靠哪些国家机关落实?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后,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是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而确定的。目前,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依据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面积的大小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行政地位分别相当于省、设区的市和县。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总结:板书:
一、何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的原因: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基本内容:
(1)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5个):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州(30个):设区的市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县/旗(120个):县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注意: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2)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
(3)自治权:
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探究:何谓自治权?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是否完全自由?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学生结合教材,实践,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自治权:
含义: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地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内容: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02 沧桑巨变有何启示?
播放视频:《西藏2020年的成绩单》
提出问题:欣赏视频《西藏2020年成绩单》,结合材料思考,西藏从过去到现在的沧桑巨变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的优越性?
学生结合教材,实践,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教师补充: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农奴制。当时,占西藏总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旧政府、贵族和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土地和绝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享受不到基本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
展示材料,现在西藏各方面都得到伟大跨越式的发展,那么下面这些材料分别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的优越性?个别提问。
板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03 如何应对现存挑战?
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思考:民族分裂势力依然存在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应对挑战?
学生结合教材,实践,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
板书: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措施)
充分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必须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繁荣发展;
此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的三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等。
课堂总结:
一、何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的原因
2.基本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随堂训练: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权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B.凉山州人大审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
C.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港独”暴徒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
D.四川省会理县新安傣族乡人民政府举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活动
答案:B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才能行使自治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属于民族自治机关,它的活动不属于行使自治权,A项不选;凉山州人大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它审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是行使自治权的体现,B项正确;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它的相关活动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体现,C项不选;新安傣族乡人民政府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的活动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2.202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65年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超过2.35万亿元;2010年以来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大美新疆”。这些措施能够( )
①实现少数民族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协调发展
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③改善少数民族民生,消除新疆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④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 等的特殊性,少数民族的利益也就有其特殊性,需要国家进行干涉 来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65年来,中央财政对新疆的补 助,以及全国19个省市的对口支援等,这些措施实现了少数民族 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协调发展,①正确;19个省市对口支援 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体现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团结,②正确;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有利于缩小 新疆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但不能消除差距,③表述错误;民族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④表述错误。
布置作业
结合本课知识思考:西藏发展如何迈向新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