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做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2. 参考下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幅展示什么壮观的场面?( )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3. 如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4.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接近近代中国屈辱外交根源的是(  )
A.如果没有英国的入侵,闭关锁国政策能保太平
B.如果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人不会侵略中国
C.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救不了中国
D.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会主动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避免被侵略
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6.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  )
①扩大了西方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范围 
②便利了资本输出 
③便利了西方侵略者倾销其商品 
④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8.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占领香港岛?????????????B.?火烧圆明园??????????????????????
C.?割占辽东半岛??????? ?D.?南京大屠杀
9. 天京变乱爆发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0. 1862年9月,令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的喜讯最有可能的是(? )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C.?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
11.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12.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大东沟海战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丰岛海战
13.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D.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14.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作为一个爱国的民间组织,他们曾以血肉搏枪炮的气概显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材料反映了(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三元里抗英
15.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29日中国处死英国毒贩阿克毛。他携带4千克海洛因来到中国,足以毒死2.7万人。之前英方提出交涉,中国表示对外来毒品有“痛苦回忆”,英国媒体竟然叫嚣使用“炮舰外交”。
材料二 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痛苦回忆”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
(3)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多次使用“炮舰外交”,其中哪一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捕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摘编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材料三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一文中这样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为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三 不幸一发炮弹击中军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军舰沉没。他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他决心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材料一中的“此日”是指何时发生的何事?“公”是指谁?
(2)为材料二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贼”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死?
(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敬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这种方式牺牲不值得。你的看法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CC 6-10CDBBC 11-15ACDBB
二、非选择题
16.(1)清朝后期英国对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虎门销烟。
(3)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加紧搜刮人民,社会矛盾尖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做了舆论、组织准备等。
(2)根本原因:“洋人助妖”。观点:不认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3)不同意。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8. (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大战。邓世昌。
(2)注释:“东沟”即黄海大东沟,“致远”即致远舰(号)。“贼”指的是日本侵略者。
(3)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他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选择了死。
(4)开放性题。结论不限,但必须言之有理,思想要积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