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二版适用年级:八年级下册总课时数:32课时学校名称: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设计教师:张厚会、孔华伟、刘斌、张玲、吕文超课程背景1.课程理念分析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统领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为主旨,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2.课程标准分析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初中学生中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从八年级学生的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引领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重点聚焦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宪法意识。其中,第一单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相关课程标准,引领学生理解坚持宪法至上的理念;第二单元依据“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依据“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等相关课程标准,引领学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经济国家机构方面的相关内容;第四单元站在精神层面之上,引领学生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总之,本册教材以宪法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将宪法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推动学生对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3.教材内容分析从纵向知识体系分析,在七年级教材阐述家庭和学校空间,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社会规则、责任奉献和家国情怀等主题的基础上,本册课本设计四个单元的内容,和九年级教材相联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采取显隐结合、贯穿始终、分散渗透等多种方式,落实依宪治国,践行宪法精神。如第1单元阐释了宪法至上的理念,第2单元引导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第3单元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制度保障,第4单元培养学生崇尚宪法的精神。整册课本贯穿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主线。为九年级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教育思路。从横向知识体系分析,本册所设计的四个单元的内容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两课;主题是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生活主题(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主线(宪法精神)、主旨(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教材内容框架,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理解权利义务(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基本制度、我国国家机构),崇尚法治精神(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本单元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宪法是什么?宪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宪法有怎样的功能与价值?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它在国家治理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本单元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阐释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增强学习宪法的积极性。?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追求。?本单元主要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个人的价值,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地位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和国家机构的运行。?本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使学生了解各项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各类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能,理解其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法治教育固然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在体认法治的崇高价值追求基础上,能够具备法治思维,将法治的原则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为此为立意,对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基本精神进行阐释。?本单元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法治原则与价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4.学习能力分析本册教材面对的是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八年级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天然的优势,“其知识是生活的升华,其内容是学生身边的实践”,“与学生联系紧,时代性强”。因而如何用“教材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用社会现象来论证教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以解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经过以前的学习,对相关知识已经初步了解,已经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学习原则。但知识综合起来,学生理解运用难度增大,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分析归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二、课程目标单元单元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第一单元1.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案列、链接相关材料,感受宪法的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2.通过运用以往经验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学习、感悟宪法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为贯彻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的实现做准备。3.通过观察和阅读有关图文资料并结合生活经历,正确认识宪法的重要性。三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三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第二单元1.通过观察和阅读教材选用的图片和案例,思考并小组讨论相关问题,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内容,学会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2.通过运用以往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案列、链接相关材料,认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明白履行义务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3.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案例和阅读法律条文,感受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明白它们的重要性。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一3.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二、3.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第三单元1.通过回顾以往社会生活,探究与分享相关案例、链接相关材料,阅读教材,査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知道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2.通过相互交流经验,感受在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中如何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3.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小组讨论,知道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意义。 三2.5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初中阶段要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基于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行政机关,理解行政机关必须做到依法行政。第四单元1.通过阅读故事,运用以往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案例等,树立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自由平等观、公平公正观,增强自觉维护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意识。2.通过链接相关材料,阅读教材和査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感受自由平等、公平公正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觉承担维护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责任。3.通过收集祖国发展的图文资料,小组内交流分享生活中所见所问,感受国家在推进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方面的巨大进步,激发自豪感,积极关注国家发展,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责任。二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三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三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三、课程内容单元单元立意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第一单元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权利运行设置国家机构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根本的活动准则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监督权利行使增强宪法意识第二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和规范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尊重从我做起尊重是交往的起点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第三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框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第二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的职权第三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行政机关的职权第四框国家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机关监察机关的职责第五框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第四单元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追求,引领学生尊崇法治价值、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扩展。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一框公平正义的价值认识公平正义的力量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坚持公平守护正义四、课程实施单元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课时安排课程资源第一单元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教师应收集材料,努力呈现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可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片段,展现宪法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宪法的兴趣。本课既可以用归纳法,也可以用演绎法,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治理和公民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树立依宪治国的理念。2一、书籍资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道德与法治助学、教师教学用书等。二、工具材料:多媒体三、网络资源: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网、教育资源网、、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文件格式的新闻资料。来源:网络(新华网、人民网、微博等)电视(中央电视台)报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四、相关人物资料:2020年度法治人物等。五、地方资源:当地社会热点材料、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教师要搜集一些经典案例,让初中学生深入感受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加强宪法监督的具体要求。2单元检测知识梳理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复习并进行单元检测2检测反馈讲评试卷总结归纳错题1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本课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观察法与访谈法结合使用,观察学生在生活中行使权利的情况,选取教材中的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权利意识。通过探究与分享,帮助学生认识到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掌握依法行使权利的具体方法。2第四课公民义务本课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观,学会依法履行义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再指导学生依法履行义务,明白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再现以及法律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要依法履行义务,提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2期中检测知识梳理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复习并进行期中检测2检测反馈讲评试卷总结归纳错题1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本课重在了解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内容。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明白这些制度在人民当家作主中的重要价值。3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本课重在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的内容。通过探究与分享、师生对话交流、同伴合作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了解它们的职权。5第四单元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首先,通过对自由平等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平等的价值。其次,通过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学会追求自由平等的方法2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本课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知道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提高维护公平正义的自觉性。树立自觉维护公平正义意识。2期末检测复习知识系统梳理及期末检测、反馈6五、课程评价学期总评价成绩=形成性评价(45%)+结果性评价(55%)(一)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45%)形成性评价主要指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师评、互评或小组评的方法,进行的专项或阶段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45%)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谁来评预习卡(5%)学习新内容前,根据老师布置,能提前进行预习。按要求预习,通读课本,有自己的观点见解。用铅笔勾画重难点。老师评组长评学生评课堂表现(20%)倾听发言交流合作反思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能使用学科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积极参与学后反思环节,有较强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老师评组长评学生评作业评价(10%)课堂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合理清晰表达观点。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合理清晰表达观点,并提出质疑,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观点看法。老师评组长评学生评实践活动(5%)积极参与宪法学习、宣传、课堂探究讨论等相关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学以致用,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按照参与次数和参与质量,按照5分、3分、1分记入计分表。老师评组长评学生评教师总评(5%)教师对整堂课总体评价根据学生整堂课参与状态,掌握知识情况,积极的情感反应,正确的认同价值标准,能力及核心素养明显的提高,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老师评结果性评价(55%)评价项目(评什么)评价的方式(怎么评)谁来评各单元检测(10%)纸笔测试老师评第一次阶段性检测(20%)纸笔测试老师评第二次阶段性检测(25%)纸笔测试老师评2.结果性评价(55%)(二)评价结果学期成绩以等第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第。等第与分值的换算如下:优秀(≥85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需努力(<60分)。需努力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补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