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5.月有阴晴圆缺第三单元练习题太阳、地球和月球一、填空题。1、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我们叫做_______。2、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_________。月相不发光不透明太阳的光3、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________、______也就不同。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_________,下半月________。亮面大小方向由缺变圆由圆变缺二、选择题。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A、月相B、月貌C、月亮2.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A、一天B、一个月C、一年3.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A、三十B、十五或十六C、初八ABB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A、由缺变圆B、由圆变缺C、由缺变圆,再变缺A三、判断题。1.农历初一的月相是新月。()2.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3.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描写的月相是满月。()×√√4.月亮升落时间每天会比前一天晚约50分钟。()5.上半月右边亮,下半月左边亮。()6.可以独自外出观察月亮。()√×√连线农历初三农历十五农历初八农历二十七农历二十二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18张PPT)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第三单元5.月有阴晴圆缺新知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它时而圆时而缺有时像峨眉有时是半圆它不断重复着圆缺,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新知导入月相我们也许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月相成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新知讲解用圆形卡片代表月球,剪出月相。试着按照月相在农历月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出来。搜集证据记录农历一个月出现的月相,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搜集证据月相变化按农历顺序该咋排列呢?农历上半月:农历下半月:初一朔月、新月十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三十五望月、满月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交流、分享月相变化的规律。日期初一初四初八十二十五十八廿三廿六月相表达交流用表格统计,发现月相都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的规律变化的。表达交流月相的变化规律由缺变圆再变到缺,月面由右变到左。表达交流表达交流阳光从什么方向照射?迁移应用说明下列诗句中所对应的月相:“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峨眉月上半月-----峨眉月上半月(满月以后逐渐变小)迁移应用说明下列诗句中所对应的月相:“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蛾眉月、下半月)——(蛾眉月、下半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5《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课题月有阴晴圆缺单元第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学分析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明确了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一年级已经知道了月相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些都是本课的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农历月期间按照日期进行一次长期的月相观察和记录,并通过一个月或多个月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表达交流环节,要强调对观察记录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一个月;知道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2、认真观察、准确记录月相变化,能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3、感受到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重难点知道并能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圆形纸片、剪刀、月相变化图片、视频资料等,PP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一颗围绕着地球运动的球体,它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月相。有时候是个弯弯的月牙,有时候是半个月亮,还有时候是个明亮的圆盘。这是由于我们看到了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不同的部分形成的。知道月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不发光,但会反射太阳的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二)搜集证据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观察到过各种月相,下面请你按照回忆将圆形纸片剪出月相的样子,然后看看能不能按照出现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学生分组剪月相、尝试排顺序)生1:我们小组是按照月相从月牙、半月、多半月、圆月、多半月、半月、月牙的顺序排列的。生2:我们小组是按照圆月、多半月、半圆、月牙、半圆、多半月的顺序排列的。师:首先大家剪的月相基本都是正确的,只有这个像是被咬了一口的月亮的月相不太准确,要排除掉。大家排列的月相顺序有的从月牙开始,有的从圆月开始,而且月牙、半月弯的方向也不一致。谁的排列比较正确呢?让我们再进行一次更严格的观察来寻找证据。师:这次观察,我们从农历日期开始、观测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提醒大家注意,要选择安全的地点,要有大人陪同;观察月相时,不仅要注意形状,还要注意是左边亮还是右边亮;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以使用AR观看方式或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观察,也可以采用实际观测方式,在长时间内完成观察,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的表格内)学生将月环的纸剪成月相的形状。学生要观察月相。圆形纸片剪出月相的活动,学生认识月相有一定的帮助。讲授新课(三)表达交流师:请大家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看看有没有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想一想怎样说给大家听。生1:我们组发现,初一时没有月亮,看不到月相,我们查了资料知道这天的月相也称为新月。然后几天逐渐出现月牙,这种月相是蛾眉月。月牙逐渐变大,成为半圆时称为上弦月。超过半圆后成为凸月。到了阴历十五和十六,整个月亮表面都亮了,这种月相称为满月。过了十六之后,月相开始逐渐变化,又经历了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最后又变回新月。这样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下个月开始还要重复这样的变化。生2:我们发现上半个月的月相都是右边亮,下半个月的月相都是左边亮。生3:我们还发现月相完整变一次的时间是农历的一个月。生4:我们发现月亮每天都会晚出来大概50分钟,农历二十之后月亮每天出来的太晚了,我们改成了第二天早上进行观察,并且标注了具体的观察时间。师:大家能够坚持长期观察非常不容易,而且记录也都很完整、准确,并且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非常好。师:月相平均每29.53天变化一个周期。人类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明都是最先根据月相的变化来制定历法的,这种历法称为“阴历”,“阴”就是指月亮。阴历中的一个月有时是29天,有时是30天,就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不是整数。还有的历法是考虑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概是365.25天,将一年定为365天或者366天(闰年),这种历法称为“阳历”或者“太阳历”。我国的农历既考虑了月相变化的周期,又考虑到地球公转的周期,所以是一种“阴阳历”。……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月相变化规律。(四)迁移应用师:月相有盈有亏,有圆有缺,总是让人联想到团圆和分离;月相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一样,总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所以,月相的变化和物候的更替一样总是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思绪和感伤,古诗词中自然就有了许多对月相的观察和描写。下面让我们运用掌握的月相知识来判断一下这些诗句中描写的是哪种月相。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蛾眉月、初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宵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蛾眉月、初月)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满月以后逐渐变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蛾眉月、残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蛾眉月、残月)师:谁能说说初月和残月的区别?生:初月应该是农历每月的前几天,太阳刚落下去,月牙挂在西边的天空。残月应该是农历每月的后几天的凌晨,月牙刚刚从东边的天空升起,太阳还没升起。师:你说的非常准确,所以残月也叫晓月。如果诗句中出现了残月,往往说明诗人差不多熬了个通宵,要么是通宵苦读、写作,要么是思念远方的亲人,甚至因悲伤而醉倒在杨柳岸第二天早上才被晨风吹醒的。残月将越来越小,而且出现在后半夜,所以总是和伤感、思念等情绪联系在一起。初月将越来越大,所以总是充满喜爱(“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的意思就是喜爱)和希望(“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这里的“三五”就是指农历十五)。所以懂得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情。……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对月相规律的运用,大家可以去找找看。我们还要去长时间、真实的观察和记录,这样规律才能在心中,规律才能为我们所用。让学生体会古代诗词里的月相变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月相的深刻理解。板书设计月有阴晴圆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课后反思本课对月相观察的处理进行了调整,采取课上视频观察、记录、找规律,课后继续观察验证的办法。这样可以顺畅地处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获得,也能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和记录。但是视频的观察缩短了呈现的时间,却没有真实观察记录的震撼,这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观察活动,真正感悟到月相变化的规律并熟记于心。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5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设计.doc 3.5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课件.pptx 3.5月有阴晴圆缺 练习题(含答案).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