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38分钟。
2.考查范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1年以来,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km。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染问题,就要损失用水4000多万米3。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染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依据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此次调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②引珠江水进入东北;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开挖入海新河;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①③ B.②⑤⑥ C.③⑤ D.①④⑥
2.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 )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生活垃圾;④家庭炉灶;⑤水土流失;⑥酸雨。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3.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
①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⑤造成气候干旱。
A.①③ B.①② C.④⑤ D.③⑤
4.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水资源和水平衡原理的合理措施是 ( )
A.扩大灌溉面积,大量抽取地下水 B.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面积植树造林 D.大范围实施人工降雨
以色列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就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果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5-6题。
5.限制以色列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水源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6.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是 ( )
A.改善自然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滴灌技术
C.培育优良品种,增加作物产量 D.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我国西北地区有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用以发展灌溉农业。据此完成7-8题。
7.坎儿井工程直接利用的水源是 (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淡水湖泊水 D.地下水
8.解决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所需的水源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大挖机井、充分利用地下水 B.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化
C.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增雨
9.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结合表完成10-12题。
广州地区 北京、天津地区 日本东京地区
水价(人民币元/吨) 0.3 1.6 14
有效利用率(%) 33 52 87
10.该表格说明了 ( )
A.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B.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11.我国北方地区水价高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12.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违背的是 ( )
A.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B.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
1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 )
A.海洋水、冰川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大气水 D.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14.目前世界上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不是由于 ( )
A.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不均 B.全球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减少
C.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活用水增加 D.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15.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极其贫乏地区之一。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出现过量开采地下水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地表水污染严重;②径流量少;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④河流径流中含沙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为防止水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华北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的管理制度;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
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④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 ( )
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夏秋少,冬春多 D.春夏多,秋冬少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19—20题。
19.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 害有 ( )
A.阻断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 B.冬季雨雪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行团难
C.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 D.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20.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 )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扩大绿化面积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完成21-22题。
21.湖泊面积大量减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
A.加剧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该流域内的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2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有效措施有 ( )
A.退耕还湖 B.扩大水田(水稻田)面积
C.加强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中采沙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据此回答23—24题
2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
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 D.输水线路跨越四大水系
24.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 )
A.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25.下列关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B.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定值
C.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D.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随科技的发展而缩小
26.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B.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C.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二.综合题(12分)
2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水告急!世纪之交的多种传媒,整天谈论缺水问题。的确,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忧的就是淡水危机。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淡水缺乏如此急迫,向海洋夺取淡水和向南极冰山索取淡水都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现有一学校的两个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个相关方案,请你帮助完成一些问题的回答。
(1)A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的方案(见上图),请你帮助说明其设计原理。
(2)海水淡化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开始时间应该是 ( )
A.2000多年前 B.1870年 C.1950年 D.1980年
(4)B研究性学习小组想为沙特阿拉伯设计一个借助洋流或风力从南极运回冰山的路线,请问以下哪两条路线方案可能是合理的 ( )
A.南极洲→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印度洋赤道区域→阿拉伯海→红海→沙特阿拉伯
B.南极洲→莫桑比克海峡→阿拉伯海→波斯湾→沙特阿拉伯
C.南极洲→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阿曼或也门→沙特阿拉伯
D.南极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阿拉伯海→红海→沙特阿拉伯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向外争取——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内部挖潜——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
2.A【解析】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酸雨;③是固体废弃物占用和污染土地;④污染大气环境;⑤破坏生态。
3.B【解析】使本来可用水资源变成不能使用的(水质型缺水),同时劣质水体会危害人类健康。③④⑤并非水污染带的。
4.C【解析】扩大灌溉要考虑水资源数量,大量抽取地下水易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及地面沉降;大面积排干湖沼,会破坏湿地环境,导致循环水量减少;大范围人工降雨要考虑可能性。
5.A【解析】以色列降水少且分配不均匀,所以水源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6.B【解析】高科技是以色列农业的招牌,滴灌技术是解决最大难题(缺水)的最有效途径。
7.D【解析】开挖地下渠道引用地下水,可减少沿途蒸发损耗。
8.C【解析】结合当地气候干旱的特点,发展节水农业,最现实有效。
9.C【解析】注意题中“季节”变化的要求,兴修水库可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
10.C【解析】表中数据说明了水价与有效利用率的关系,由于水价同有效利用率成正比,故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11.B【解析】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总量不足,这是北方水价比南方高的主要原因。
12.D【解析】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耗费的能源和资源多,利用率低,不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方针。
13.B【解析】注意题中的“比较容易利用”,很容易确认B选项。
14.B【解析】ACD均是水紧张的原因;全球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总体不一定减少(因地而异)。
15.C【解析】目前人类能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就是地表径流,即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改变水的时空分配,化害为利。
16.C【解析】时空分布不均是华北水紧张主因,径流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尤显紧张,进而出现开采地下水过量。①④并非主要原因。
17.D【解析】四项措施对华北地区防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均是可取措施。
18.B【解析】我国水资源空间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时间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二)双项选择题
19.AC【解析】AC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B是对社会环境(交通)的影响,D是对气候的影响,BD不属对生态环境影响。
20.BD【解析】AC中只可间接影响北京城市生态环境。BD可直接影响。
21.AD【解析】湖面减小使调蓄洪峰能力减弱,加剧洪涝;且使其生态失调,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22.AC【解析】围湖造田及上游植被破坏致水土流失是湖面减小的主要原因,故退耕还湖与水土保持是主要有效措施。
23.AD【解析】南水北调东线(江都—天津)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水调到海水流域,黄河以南段需逐级抽水。
24.BD【解析】雨水下渗在进入河流之前就已完成,调水后从长江流域水量来看仍是平衡的,只是改变了其径流路径。
25.AC【解析】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规模,其质量影响经济效益,其影响随科学水平而变,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科技发展而扩大。
26.AB【解析】AB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属节流措施;CD是开源措施。
二.综合题
27.【解析】如图所示,第(1)题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方案是运用了温室效应原理。而第(2)题淡化海水的意义,主要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第(3)题属于分析记忆性题目,但可联系新技术革命的时间来把握。第(4)题则要充分考虑印度洋相关洋流流向与风向进行判断,A方案可充分利用洋流与风向(最好在夏半年进入北半球),C方案适合沙特与邻国合作进行,后半段最好在冬半年进入北半球;BD两方案中莫桑比克海峡段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段均逆洋流,不合理。
【答案】(1)玻璃对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但它对海面具有保温(温室)作用;海水受热蒸发(淡化)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凝结的水滴增大后,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水槽内形成淡水;(4分)(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类生产、生活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海水淡化可以解决人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淡水危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3)C(2分)(4)AC(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