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资源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38分钟。
2.考查范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岩浆→岩石→新岩浆是地壳物质的基本循环运动过程;②只有沉积岩能够变成变质岩;
③沉积物只来源于岩浆岩和变质岩;④参与地壳物质循环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各种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北美五大淡水湖 B.我国南海诸岛 C.桂林山水 D.夏威夷群岛
3.与流水作用相关的地貌类型是 ( )
①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②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③崇明岛的形成与扩大; ④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组图中,属于向斜的是 ( )
图中1-5岩层由老到新
5.有关内外力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华北平原是由黄河冲积而成,不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③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④内外力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同等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下图为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 )
A.a B.b
C.c D.e
7.背斜成谷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8.黄河、海河和辽河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流入渤海,而渤海海域深度至今无大的变化,其原因是 ( )
A.外力作用微弱 B.风力作用微弱 C.泥沙被洋流带走 D.内外力作用互补
阅读下面材料,据此完成9-11题。
《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发现了十分罕见且奇特的花岗岩地貌。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奇特的花岗岩地貌类型。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穴。“蜂穴”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形成距今不到1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沉积岩地层。
9.造成这种“蜂穴”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0.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仅据此材料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11.下列地貌与材料中所述的“蜂穴”地貌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
12.关于下图中瀑布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岩层断裂,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因为上面岩层较下面岩层软,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C.因为上面岩层较下面岩层硬,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D.因为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垂直落差
13.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两个单元,即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
B.板块漂浮在地幔之上,处在不断运动中
C.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形成海沟和山脉
D.板块内部比较活跃,边缘比较稳定
流水侵蚀是重要的侵蚀作用,其侵蚀地表强度与地形、降雨、植被、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结合材料并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读土壤结构图,图中何种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读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图,当坡度超过40°,流水的侵蚀强度反而逐渐变小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坡面植被覆盖程度越好 B.降雨强度减弱,坡面流量减少
C.坡面流水冲击力减小 D.接受雨量减小,坡面流量减少
下图是对世界某一区域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后完成17-18题。
17.甲湖泊的地质构造是 ( )
A.褶皱
B.断层
C.向斜
D.背斜
18.有关乙地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居民以黄色皮肤为主 B.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
C.夏季炎热干燥,水资源紧缺 D.属于印度洋板块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读下列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分析判断20-21题。
20.有关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沉积岩 B.②——喷出岩
C.④——变质岩 D.⑤——岩浆
21.从地质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 )
A.①——天然气 B.②——煤炭
C.④——大理石 D.⑥——石油
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
A.山地 B.盆地
C.背斜 D.向斜
23.关于Q处的地下水,叙述正确的是 ( )
A.属于潜水 B.属于承压水
C.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
D.循环周期短
24.不考虑岩性,在①②③④四处修建越岭的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面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
A.a瓦斯爆炸
B.a井喷事故
C.b瓦斯爆炸
D.b透水事故
以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土耳其、奥地利等21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荷兰鹿特丹港的“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构想一经公布,立刻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结合下图,完成26题。
26.有关“第三亚欧大陆桥”跨越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
B.穿越三个大洲
C.属生长边界、有3块板块
D.属消亡边界、有2块板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二.综合题(12分)
27.读“我国某高原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补画出图中河流M的支流L的AB段河流。
(2)说出图中河流M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3)假若AB段为地下暗河,请指出该流域在我国最可能分布的地区,并说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三种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也均可变成变质岩。
2.D【解析】A为冰蚀湖,B为珊瑚岛,C为喀斯特地貌,三者均是外力作用形成;夏威夷群岛为火山岛,属内力作用。
3.C【解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堆积;东非大裂谷是内力作用(张裂);崇明岛与冲积扇都是流水沉积。
4.C【解析】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5.D【解析】任何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6.C【解析】岩石风化和侵蚀的产物被外力搬运,然后受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而形成沉积岩,沉积岩还可再被风化和侵蚀。
7.B【解析】背斜成谷最主要是顶部受张力后,岩石破碎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8.D【解析】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下沉,外力作用表现为泥沙沉积,两者速度相当,达成互补。
9.C【解析】该地在沙漠地区,风力作用强盛,故长期风力侵蚀使花岗岩被雕刻成各种奇特形状,故材料所述应为风力侵蚀地貌。
10.B【解析】据材料分析,该地有花岗岩,其外围有沉积岩,且花岗岩形成较晚,由此可知:该地沉积岩形成后发生了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
11.D【解析】A是风积地貌;B是火山地貌;C是流水沉积地貌;只有D与“蜂穴”地貌形成作用相同。
12.C【解析】瀑布为流水侵蚀地貌,且是上硬下软的岩石受水的不均匀侵蚀所致。
13.D【解析】④为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最适宜建水库大坝。
14.C【解析】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边缘比较活跃,内部比较稳定,相撞挤压处多海沟与山脉或岛弧。
15.A【解析】①土壤粘粘比重最高,说明其最有可能生长有较密的植物,故受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
16.D【解析】山坡达到一定坡度后,由于其更接近于垂直地面,受自上而下降水的冲刷面反而减少,坡面流量也减少,则流水侵蚀强度反而减小。
17.B【解析】据图示经纬度及地形剖面图判读。图示明显表明甲为断层形成的湖泊——死海。
18.C【解析】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此处政治动荡,经济发展不稳;居民以阿拉伯(白)人为主,属非洲板块。
(二)双项选择题
19.AD【解析】图中A、D分别为褶皱和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
20.AC【解析】①处为沉积岩层受力形成向下弯曲的向斜构造;②为侵入岩;④受岩浆作用形成变质岩;⑤为喷出岩(火山岛)。
21.CD【解析】①处向斜应多煤和地下水;②处侵入岩处一般形成金属矿;④为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石;⑥为背斜,可能有石油。
22.AD【解析】从地质构造来看,当地为向斜;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中间温度低,四周温度高,地形为山地。
23.BC【解析】Q处地下水埋藏深,受静水压力,属承压水(循环周期长),受地表水影响小,水流稳定水质好,不易污染,但污染后难发现难治理。
24.AC【解析】②④两坡岩层与坡面平行,易出现滑坡;而①③两处岩层与坡面垂直,不易出现滑坡。
25.AD【解析】甲为背斜,其下a处采煤易出现穹窿部瓦斯爆炸;而乙为向斜,其下b处(地下水集水区)采煤易出现透水事故。
26.AD【解析】据图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第三亚欧大陆桥经过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穿越两个大洲;属消亡边界,有2个板块。
二.综合题
27.【解析】河流易发育于地形的山谷处,等高线表现为由低值向高处弯曲;而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高低,从高处向低处流;地下暗河多见于喀斯特地貌区,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最可能具有此特征。
【答案】(1)画图略(沿等高线弯曲处画)(2分)(2)东北向西南流;(1分)河流沿山谷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2分)(3)最可能分布在云贵高原;(2分)独特自然地理特征:喀斯特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石林等);(2分)成因: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易发生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溶洞等独特地貌形态。(3分)
ABCD
a
b
第三亚欧大陆桥路线构想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