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资源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38分钟。
2.考查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 )
A. 彼此孤立存在的 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
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 )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 B. 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
3.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
A. 碳 B. 氧 C. 氮 D. 氢
4.能正确地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 ( )
A. 沙漠地区的骆驼刺 B. 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C. 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 D. 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5-7题。
5.影响稀树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 ( )
A.深居内陆,难以受海洋影响
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C.终年受高压带控制
D.受地形的影响
6.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 (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7.苔原与亚寒带针叶林划分界线是 ( )
A.最冷月0℃等温线 B.最热月10℃等温线
C.最冷月-10℃等温线 D.最热月0℃等温线
读下图,回答8-12题。
8.关于①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湖泊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 B.①湖泊周围为茂密的热带雨林
C.7月,①湖泊周围水草丰美 D.①湖泊西侧的河流为世界第一长河
9.②、③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10.有关②、③两湖所处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
A.③湖所在地为世界著名产棉基地 B.②湖所在地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
C.水源是两地区农业生产共同制约因素 D.③湖所在地区的光照条件优于②湖
11.④湖泊所在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有 ( )
A.湖泊附近高大山脉南坡的雪线比北坡高
B.自然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但无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C.人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D.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12.②湖泊与④湖泊比较 ( )
A.两个湖泊都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且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也相似
B.两个湖泊都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但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不同
C.两个湖泊都位于降水较多的地区,但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也相似
D.两个湖泊都位于降水较多的地区,但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不同
1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
A.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 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14.世界各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15.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16.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7.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18.人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列四幅景观图,哪一个图的树木毁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 河道淤塞? (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19-21题。
19.关于a、b两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为天山 B.b为大巴山 C.a属于断块山 D.b属于火山
20.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是( )
A.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C.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1.关于c、d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河流汛期长 B.d河流汛期长
C.c河流含沙量小 D.d河流含沙量小
22.沿下列各线旅游,其沿途自然带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的是 ( )
A.沿安第斯山自北向南旅行 B.从尼罗河口逆流而上到维多利亚湖
C.从哈尔滨经包头到塔里木盆地 D.从莱茵河到多瑙河再到乌拉尔河下游
23.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明显的是 ( )
A.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B.南半球高纬度缺失苔原带
C.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侧自然带不同
24.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 ( )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 D.降低噪声
25.能够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 ( )
A.温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6.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B.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主要依赖于人类的工农业生产 D.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二.综合题(12分)
27.读下图左某地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 ,同纬度大陆东侧(纬度小于35°)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右图字母中的 (填字母),该气候类型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在七大洲中缺少唯一该气候类型的是 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描述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应是各要素的三个相互关系的统一作用下形成的。
2.B【解析】海陆位置影响西北地区降水量,是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主要原因。
3.A【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化学元素是碳。
4.A【解析】注意题中“陆地环境”及正确反映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沙漠地区骆驼刺是正确组合。
5.B【解析】稀疏草原对应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季节移动)而成。
6.A【解析】亚寒带针叶林带主体呈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应属于纬度地带性。
7.B【解析】苔原气候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区分是以最热月10℃上下来区分的。所以其分界线应为10℃。
8.A【解析】①湖位于南半球东非高原上,属东非大裂谷部分,是断层湖(内力作用),此处为热带草原,7月为干季,草木枯黄,西侧河流是刚果河,不是尼罗河。
9.A【解析】②为我国洞庭湖,③为咸海,两处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荒漠带。
10.C【解析】③咸海附近农业生产是以水源为制约因素的。②湖附近水源只是重要条件,不具制约作用。其他说法均正确。
11.A【解析】④在阿尔卑斯山区,其山南侧向阳,雪线比北侧(背阳)高。以垂直地带性为主。山区人口密度受海拔与地形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地区目前在亚洲。
12.D【解析】②④两湖所在地降水均较多,②地区以锋面雨为主,④地区以山地地形雨为主。
13.B【解析】注意题中“特殊”两字,光合作用是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特殊作用,它是整个生物循环的起源。
14.A【解析】亚欧大陆是东西最宽的大陆,由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差异最明显。
15.D【解析】植物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综合产物,所以以植被为最明显标志。
16.C【解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其降水的多少又分为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所以发育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
17.B【解析】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是因为这两个带的相应纬度,在南半球几乎全是海洋,所以缺失了。这属于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18.A【解析】A图有明显山坡水源林,若破坏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致河道淤塞。B为平原,C为干旱区降水少,D为雨林地区,森林自我恢复快。
(二)双项选择题
19.BC【解析】依据经纬度可判断a山脉为我国秦岭、b为大巴山,c则为汉水,d则为渭河。
20.AD【解析】秦岭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1.AC【解析】c是汉水,d是渭河,c汛期长,d汛期短;c 含沙量小(d有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流入)。
22.CD【解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CD两项符合要求。
23.BD【解析】B是海陆分布的影响;D是地形起伏造成迎风坡与背风坡自然带差异。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干扰作用。
24.CD【解析】涵养水源与保持水土是护坡林的主要作用;城市绿地主要是CD两项作用。
25.CD【解析】A带一般只有大陆内部才有,B带只有大陆东侧才会有分布;而CD两带在北半球高纬能横穿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26.BD【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以植物光合作用为标志,而这一作用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是整体功能的表现。
二.综合题
27.【解析】图中气温与降水呈反相关,为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依据自然带分布模式,A、B、C、D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极洲缺失地中海气候(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因为其纬度太高,没有形成条件。
【解析】(1)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分)(2)B 地中海沿岸 南极洲 南极洲纬度太高(4分)(3)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分)形成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