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08: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38分钟。2.考查范围: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国家中,人口数量呈负增长的是 ( )A.中国 B.尼日利亚 C.印度尼西亚 D.日本2.“传统型”人口再生产模式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极高出生率、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3.人口再生产模式决定于 ( )A.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4.人口再生产模式中,原始型与传统型的共同之处是 ( )A.高出生率 B.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 D.低死亡率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5-8题。5.四国中人口再生产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6.图中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④ B.③C.② D.①7.若图中所示的序号表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再生产模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8.图中四国中,可能是巴基斯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9.人口过亿的国家中,仍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新加坡10.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 )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C.人口结构年轻 D.文化教育水平高1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12.我国“五一、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13.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14.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量较少的原因是 ( )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②经济发展速度快,各地区生活水平相差不大;③交通条件落后; ④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5.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频率加快,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经济重心的改变C.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与方便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6.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气候因素 C.战争因素 D.交通和通信因素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某城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17-18题。年龄段 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1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老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1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状况 B.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据报载近期中国进入“抢聘”民工的时期。北京和天津等23个城市在2006年春节后大规模招聘民工,港资厂林立的珠三角正面临更严峻的“抢民工潮”。2006年春节后,深圳和广州都出现超过几十万的职位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企业只有各出奇谋网罗民工,有厂商高薪招聘,亦有港资和台资厂调动大巴,深入四川、湖南山区农村“抢人”。结合材料完成下列19-20题。19.出现上述“抢人”现象的原因是 ( )A.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B.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已大大缩小C.经济因素依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D.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价格在上涨,山区劳动力廉价20.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输入地农村经济的发展B.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C.通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D.农民工外出打工只为了增加经济收入21.下列人口比较富于迁移性的是 ( )A.中青年男性 B.离退休人员 C.高学历人群 D.青少年儿童下图是“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据图回答22-23题。22.1990-2000年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人口向市中心集中B.人口向郊区发展C.这种人口分布变化是大城市人口分布的发展趋势D.这种人口分布变化在发达国家不明显23.引起该市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 )A.环境恶化B.交通条件改善C.工业化速度加快D.城市布局变化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24-26题。24.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可能会有 (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社会负担会加重25.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将会是 ( )A.平均寿命延长 B.平均寿命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 D.平均寿命女性长于男性26.我国未来20年内人口将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双重压力 B.国家和社会负担比较重C.劳动力缺乏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D.人口出现负增长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二.综合题(12分)27.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国。(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15岁以下 15-64岁 65岁以下A国 50 45 5B国 17 65 18(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等。(5)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世界上德国、俄罗斯、匈牙利和日本的人口呈负增长。2.B【解析】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农业文明时期,需要劳动力很多,出生率高,而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升高。3.C【解析】人口再生产模式(类型)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4.A【解析】原始型与传统型时期,由于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出生率都高。5.C【解析】现代型应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6.D【解析】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知①的自然增长率最高。7.C【解析】人口再生产模式先后顺序是原始型④、传统型①②到现代型③。8.A【解析】巴基斯坦是南亚人口大国,表现为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9.C【解析】日本虽是人口过亿大国,但由于人口呈负增长,已出现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所以鼓励生育。10.C【解析】影响人口死亡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新兴移民城市,年轻人创业的摇篮,所以人口结构年轻是死亡率低的原因。11.B【解析】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与A项目方向相反;CD两项为19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的特点。12.D【解析】旅游过程中的人口位置不涉及定居,属于临时性的人口流动。13.D【解析】德国、南非、埃及、日本等国定居移民并不多,完全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组合是加拿大和新西兰。14. A【解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量较少是受计划经济与严格户籍管理限制所致。15.C【解析】我国经济重心并未改变(仍在东部);自然环境变化与文教发展对人口迁移数量、频率、空间扩大影响并不大,主要是交通方便的作用明显。16.A【解析】注意题中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要求,应是经济因素。17.B【解析】从数量对比上是女性略多于男性;材料无法反映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迁入人口中青年人口较多。经济因素应是主要因素。18.D【解析】迁入以年轻人为主,加剧就业紧张;增加该市绝对被抚养对象;对该市经济发展有利,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压力。(二)双项选择题19.CD【解析】我国劳动力数量充足,就业压力依然形势严峻;地区间经济水平和城乡差异较大。20.BC【解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输入地应为城市;农民外出务工有多种目的,不只是为了增加收入。21.AC【解析】一般而言,高学历人群比低学历人群,青年人群比老年、少年人群,男性比女性更富于迁移性。22.BC【解析】1990~2000年,该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而郊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口流动表现为逆城市化。23.BD【解析】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原因应该是交通条件改善及城市布局变化所致。24.BD【解析】图中显示该国老人比重上升较快,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并相应加重社会负担。25.AD【解析】从三图对比可知平均寿命延长(老人比重增大),且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26.AB【解析】未来20年,我国可能迎来人口总量、老龄化、就业压力高峰期,不会有劳力缺乏或人口负增长(因为基数大及原有人口年龄结构因素)。二.综合题27.【解析】此题图表资料丰富,阅读量大,但如把握好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逐个解决相关问题并不难,关键是对图中信息与表中资料的分析提取要到位。【答案】(1)30 A C (3分)(2)A(1分)(3)见图(1分)(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3分)(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2分)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2分)。4-3-2-1-· · · ·1 2 3 4①②③④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图1 2004年三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