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23: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发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23: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发展

资源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23: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发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38分钟。
2.考查范围: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发展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保持完好的原因是 ( )
A.人们以畜牧业为主 B.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
C.人口较少 D.人们环保意强
2.自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是 ( )
A.人口激增 B.土地退化 C.环境污染 D.气候异常
3.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后易出现的问题是 ( )
A.干旱地盐渍化 B.径流减少 C.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D.需修建水利工程
4.决定河流流域的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 )
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人口密度 C.流域的植被状况 D.流域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5-8题。
5.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田纳西河流域主要位于 ( )
A.中央大平原 B.落基山区 C.东部山地区 D.西部高山区
7.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田纳西河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河流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回答9-11题。
9.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流域的综合开发 B.河流的梯级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10.TVA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有 ( )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措施中,对提高该河流水质无关的是 ( )
A.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获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大丰收”。据此完成12-13题。
12.田纳西河有利于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
A.有众多优良的建坝坝址 B.地势平坦
C.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 D.地区经济基础
13.田纳西河两岸之所以能形成一条 “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005年9月,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提前并网发电,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由诗境变成了现实。据此完成14-17题。
14.我国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 )
A.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服务 B.改善荆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C.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D.利用三峡水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5.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三峡工程可有效改善长江中下游湖区生存环境;②彻底解决洞庭湖萎缩和泥沙淤积问题;③重庆市夏季炎热的天气将有所缓和;④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6.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中,其后果不可逆转的是 ( )
A.加剧水土流失 B.库区和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
C.诱发地震 D.淹没农田和古迹
17.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②上下游间物种无法交流;
③减缓水流速度,造成水质下降及三角洲面积减小;④引发地震等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大型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可能有 ( )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总径流量 B.显著加快河流的下泄速度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下列关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坡地种果树、蔬菜 B.平原种亚麻、甜菜、大豆
C.电厂附近发展奶牛场 D.电站附近发展温室蔬菜
20.田纳西河流域在梯级开发水能的同时,为何又建设了大量火电、核电 ( )
A.水电、火电、核电相互竞争,符合市场规律
B.发展火电、核电可以调节水电的季节差异
C.煤炭价格低,水运廉价,核电原料运输量小
D.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将水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在2015年从目前的19%提高到40%,我国计划共修建水电站22000座。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国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只有3.8亿千瓦,这主要是因为 ( )
A.建水库筑坝拦水,要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B.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C.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不宜建坝 D.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2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A.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B.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C.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三角洲面积减小 D.引发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3.由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有 ( )
A.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
B.我国江河众多,水力、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C.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了障碍
D.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部分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
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的数量逐年增长,2003年以来,全国许多省区不同程度的面临供电不足的问题。据此完成16-18题。
24.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
A.山西和内蒙古煤炭含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
C.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集中 D.煤炭资源在北方各省区较均匀地分布
25.我国的水能资源 ( )
A.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B.总蕴藏量居世界第六位
C.集中于西北地区 D.具有不稳定性
26.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应该 ( )
A.加快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同时拓宽进口渠道 B.限制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短缺的限制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开发利用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二.综合题(12分)
27.读长江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与长江干流上的南京、九江、武汉、枝城交汇的铁路线名称。
南京 、九江 。
武汉 、枝城 。
(2)图中长江干流上有两个水电站,由西向东顺次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长江经济带可通过什么方式将其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
(4)长江干流最易受洪涝灾害的河段名称为________,简述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防御洪涝灾害的重大意义。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刚开始开发,人口较少,破坏力较小。
2.A【解析】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人口激增,破坏强度增大,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
3.A【解析】由于澳大利亚气候的干旱特性,灌溉后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极易将盐碱成分残余地表,形成干旱地的盐渍化。
4.D【解析】流域的自然背景是整个流域开发的基础条件,所以它决定了其流域的开发方式和方向。
5.A【解析】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首先排除B、C两种西岸型气候,美国以35°N为界,东部以北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6.C【解析】田纳西河位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与密西西比河平原之间。
7.A【解析】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8.A【解析】河流指整个流域,应综合开发;河谷以水资源开发为主,河口不一定是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9.B【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梯级开发。
10.A【解析】④应当是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措施。
11.D【解析】D项只能充分利用水能,对提高水质无作用。
12.C【解析】河流的梯级开发一般要依赖于河流较大的落差和丰富的水量,形成多段水能集中特征。
13.D【解析】水能带动了发电,水电、火电和核电的发展,建起了相当高能耗企业。
14.C【解析】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15.C【解析】三峡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区萎缩和泥沙问题;由于供水稳定,补充平缓,会提高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
16.D【解析】淹没农田和文物古迹属于不可逆转的影响。
17.B【解析】库区周围云量增多属于有利影响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18.D【解析】大型水电工程不会改变年总径流量,但可调节径流季节变化,减慢河流下泄速度,由于拦蓄水流,会升高库区地下水位。
(二)双项选择题
19.AD【解析】田纳西河位于亚热带,亚麻、甜菜是温带作物;电站附近可以有效利用余热发展冬季温室蔬菜。
20.BD【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煤炭、铀矿丰富,耗能工业集中,水电电量存在季节差异。
21.AC【解析】我国水能开发程度低,主要因为水能集中在西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同时因水库造成的土地淹没面积大,移民量大。
22.BC【解析】库区云量增多属有利影响,山崩、泥石流发生主要因为长时间降水,山体断裂发育,存在大量松散堆积物,沟谷陡峻等原因。
23.CD【解析】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照搬美国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有限,所以江河虽多,但开发程度并不高。
24.AC【解析】三大平原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石油较少;煤炭应以沉积盆地较集中,并非各地均匀分布。
25.AD【解析】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最集中的在西南地区。
26.AD【解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维,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着手,而不是消极地使用能源。
二.综合题
27.【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沟通我国东西经济联系的“黄金水道”;干流上的三峡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其下游紧邻葛洲坝水电站),其巨大的库容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答案】(1)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4分)(2)三峡 葛洲坝(2分)(3)长江南北向的主要支流和南北向的主要铁路干线(2分)(4)荆江(1分)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好位于上游山区向中下游平原的转换处,通过三峡水库巨大的库容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即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从而使荆江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