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24:区域农业发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24:区域农业发展

资源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冲刺天天练习24:区域农业发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38分钟。
2.考查范围:区域农业发展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受气候条件制约的是 ( )
A.作物品种 B.耕作制度 C.生产季节 D.农业机械
2.关于气候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最北部的180天左右
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
D.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
3.东北地区农事活动特点是 ( )
A.秋播、春管、夏收 B.春播、夏管、秋收
C.夏播、秋管、冬收 D.秋播、春夏管、冬收
4.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5.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排列顺序的是 (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 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
6.下列关于东北经济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重要农业基地和轻工业基地
C.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D.农业非常发达而重工业基础薄弱
7.易使东北农作物受到影响的是 ( )
A.春旱 B.低温冷害 C.伏旱 D.洪水
8.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冬小麦、棉花 B.春小麦、水稻 C.玉米、高粱 D.春小麦、大豆
9.下列关于东北沼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沼泽是生态系统;②沼泽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③沼泽可缓解气温的日、年变化;④应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东北沼泽,以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东北林区开发所造成的问题是 ( )
A.黑土退化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盐碱化 D.湿度过大
11.“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 )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14.东北国土开发整治的一个方向就是发挥 ( )
A.劳动力资源优势 B.土地资源优势 C.气候资源优势 D.动物资源优势
15.关于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干旱风沙区 B.位于东北平原多林地区
C.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成效显著
16.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比较,主要区别是 ( )
A.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B.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麦
C.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17.下列著名的畜牧优良品种中,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
A.牦牛 B.滩羊 C.细毛羊 D.三河牛、红牛
18.东北区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省区是 ( )
A.黑 B.辽 C.吉 D.内蒙古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下列有关东北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地域单元完整 B.资源丰富
C.只包括黑、吉、辽三省 D.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20-22题。
20.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21.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C.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22.针对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区将建设全国性的( )
A.商品粮基地 B.商品棉基地 C.林业基地 D.牧业基地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a 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气温日较差大
24.图中a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甜菜 D.棉花
25.近年来,黑龙江省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大力倡导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稻米、木耳、蜂蜜等产品销售旺盛。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 ( )
A.国内及国际市场对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B.农业生态环境较好,污染轻 C.交通运输网发达,交通运输方便
D.城市及工矿业发展
26.我国的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应该建在 ( )
A.劳力充足和粮食产量大的地区 B.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
C.粮食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的地区 D.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二.综合题(12分)
27.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地区某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后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2)除(1)灾害外,农业生产还受__________威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有效地开发当地土地资源,拟在该地区建设一个新村庄。A、B、C、D四点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点,理由是: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该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都与气候条件(热量和水分)密切相关,而农业机械属于社会因素,不受气候条件制约。
2.D【解析】东北热量只能基本满足一年一熟;无霜期应从北到南递增;东北因为有积雪融水,所以基本不受春旱影响。
3.B【解析】东北由于冬季太寒冷,冻土无法开耕,所以只有春夏秋三季有农事活动。
4.B【解析】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5.A【解析】暖温带应是落叶阔叶林;甜菜比春小麦纬度稍低;黑土与黑钙土是东西差异。
6.C【解析】东北棉花很少,是重要的农业和重工业基地,由于原有基础好,是我国第一个较成熟的大经济区,被称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7.B【解析】东北有积雪融水,没有春旱;伏旱是江淮地区现象;东北降水不太多,洪水现象较少;由于纬度较高,低温冷害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8.D【解析】东北棉花很少,水稻只有南部有少量分布;高粱不是主要农作物。
9.D【解析】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对东北的沼泽现在已严禁开垦。
10.B【解析】我国东北林区存在过度砍伐现象,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黑土是沼泽区的土壤。
11.C【解析】“北大仓”指三江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由于地广人稀,大多作为商品粮远销其他各地。
12.A【解析】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地形平坦,故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程度高。
13.A【解析】东北农业资源类型多,从发展方向看,应以综合开发最有价值。
14.B【解析】东北纬度较高,地广人稀,国土开发与整治的方向应立足于土地资源优势。
15.C【解析】东北防护林的位置在大兴安岭以东、东北平原西侧原有森林破坏较严重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16.C【解析】主要区别是我国东北是国营农场,而美国中央大平原是家庭经营,其他三点是两地的共同点。
17.D【解析】A属于青藏高寒畜牧业区;滩羊在宁夏;细毛羊在新疆;东北的为三河牛、三河马和红牛。
18.A【解析】黑龙江省由于地广人稀,又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所以其提供的商品粮最多。
(二)双项选择题
19.AB【解析】东北山环水绕,平原中开,自然地域单元完整,且资源丰富;但其范围包括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一部分;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20.BC【解析】东北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夏季风和距离海洋远近因素影响。
21.AB【解析】肥力下降、湿地破坏是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AC【解析】东北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林区。
23.AD【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a点位于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晴天多,因此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24.AC【解析】据a地所处地理位置,冬季气温低,冬小麦不能安全过冬(应为春小麦),甜菜是一种喜温凉的糖料作物,此处适宜。
25.AB【解析】“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是在农业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为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满足人们对健康、无公害产品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与城市、工矿业发展,使农业布局与结构发生变化。
26.BC【解析】劳力充足和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一般也是人口较多地区,商品率并不高;人多地少,商品率不可能高。
二.综合题
27.【解析】题目已明确该地区为黄淮海地区,并且图的中心位置为河流、沼泽地,因此低洼易涝、盐碱是其主要问题。通过图中数据和图例分析,C点海拔较高,靠近耕地,应为建村落的理想地方。治理低洼易涝、盐碱地的主要措施是,挖鱼塘、筑台田,调节水盐运动规律。
【答案】(1)洪涝(1分)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多沼泽,排水不畅(2分)(2)盐碱(1分) 地表水丰富,但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高;且华北地区受春旱影响,蒸发量大(2分)(3)C(1分) 靠近农田和牧场;交通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地势相对较高,免受洪水威胁(3分)(4)在低洼的沼泽地带发展水产养殖业,推行鱼塘-台田模式;在蔬林地和灌木林地发展经济林木。(2分)
106°
39°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