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澳大利亚 学科 地理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地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图像,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理解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 2.运用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及其特点,并通过对澳大利亚不同地区地形、降水的分析,理解三大牧羊带的经营方式与自然条件间的关系,感受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 3.运用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及冶金业发展的条件和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澳大利亚三大美称的含义,理解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三大牧羊带的经营方式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引入 介绍澳大利亚宣传片《澳大利亚,尽是不同》,引入学习情境。 引入学习情境。 环节一 描述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结合地图,引导学生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并介绍其组成范围。 【学生活动】阅读图像,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感受其领土构成。 提高学生读取地图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对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环节二: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教师活动】展示澳大利亚不同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其古老独特的特点。并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其成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图像,感受澳大利亚的动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澳大利亚的整体认知。 环节三: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活动】介绍羊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给羊过节,引出羊在澳大利亚的重要地位,进而提供数据,介绍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 【学生活动】阅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认识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 【教师活动】结合景观图片,提供农场案例,并总结成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案例,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在图上寻找案例农场的分布区域,从而带领学生认识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寻找农场分布区,认识澳大利亚的三大牧羊带。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分布图,配合景观图片,指出各牧羊带的农场经营特点。 出示澳大利亚地形和降水分布图,对照三大牧羊带分布图,结合主要作物习性,引领学生分析自然条件与三大牧羊带经营方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地形和降水分布图,依次分析三大牧羊带对应的地形和降水特点,感受自然条件与三大牧羊带经营方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各牧羊带的分布和相应特点。 【教师活动】结合地图和景观图片,以图示的形式带领学生回顾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指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 【学生活动】形成知识结构,明确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感受其重要性。 提高学生读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用数据加深学生对澳大利亚发达养羊业的认识。 提高兴趣,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澳大利亚养羊业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高的特点。 提高学生观察图像的能力,初步感受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的分布。 提高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因地制宜的思想。 明确知识框架,完整体会澳大利亚发展经济过程中体现的因地制宜思想。 环节四: 坐在矿车上上的国家 【教师活动】出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与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出主要矿产品。 【学生活动】读图,明确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 【教师活动】结合景观图像和文字资料,介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和采矿业的主要特征。 【学生活动】听讲思考,感受澳大利亚采矿业的规模大、机械化、自动化和环保的特点。 【教师活动】结合图像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冶金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工业部门和布局特点及原因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完成表格。了解澳大利亚冶金工业发展的特点。 【教师活动】介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展示主要旅游景观图像。 【学生活动】认识澳大利亚的主要旅游景观,感受其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提高学生读取地图信息的能力,感受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 结合事例,认识澳大利亚采矿业发展的特点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读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用数据加深学生对澳大利亚采矿业的认识。 全面认识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了解其代表性景观。 环节五: 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活动】听讲思考,理解知识间的结构关联。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并讲解。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完成练习题。 明确知识框架,理解地理位置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习题,加以落实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