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洋浦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洋浦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命题人:张作崇 审题人:石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C.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2(气)和1体积B2(气)化合生成2体积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B3 B、AB2 C、A3B D、A2B3
5、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6、欲配制100ml 1.0 mol/L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 将14.2 g Na2SO4 溶于100ml水中
② 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 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也无气体逸出,则这种溶液中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SO42– 或Ag+ 或CO32– D.可能含有SO42– 或Ag+
8、为了确定碳酸氢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中正确的是
A.观察加热时能否放出气体 B.观察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
C.溶于水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2含有的原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14g 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C.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 /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10、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透过滤纸 D.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
11、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Cl-、HCO3-、SO42- B. Mg2+、Cl-、Al3+、SO42-
C. Ca2+、Fe3+、Na+、NO3- D. Ba2+、Cl-、Na+、CO32-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的反应: Cu(OH)2 + 2H+ == Cu2++ 2H2O
B.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 + 6H+ == 2Fe3++3H2↑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 +2H+ = H2O + CO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 SO42- + Ba2+ = BaSO4↓
14、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Na2S B. S C. SO2 D. H2SO4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钡晶体 ③铜 ④蔗糖 ⑤二氧化碳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①⑤
16、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 B.3︰2 C.1︰2 D.1︰1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Na2O2可用在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一种来源,供人们呼吸所需。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在这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为 被氧化的是 价态 元素,氧化剂是 。
18、(8分)下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左边圆底烧瓶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

(2)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
   ;
(3) 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 ,
其作用是:    。
19、(12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转换关系,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 、丁 、戊 。
(2)写出甲物质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 。
(3)写出甲→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乙+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请将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和离子反应方程式填入实验报告中。
编号 现象 离子方程式



三、计算题
21、(10分)向20mL AlCl3溶液中滴入2mol/L NaOH溶液时,沉淀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
(1)A点表示的意义是

(2)B点表示的意义是

(3)假设溶液中有Al(OH)3沉淀0.39g,则此时
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为
(写出计算过程)。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命题人:张作崇 审题人:石峰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
; ; ;
18、(8分)
(1)
(2)
(3) ;
19、(12分)
(1)乙 、丁 、戊
(2)
(3) ;
20、 (12分)
编号 现象 离子方程式



21、(10分)
(1)A点表示的意义是

(2)B点表示的意义是

(3)假设溶液中有Al(OH)3沉淀0.39g,则此时
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为
(写出计算过程)。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B A B B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B A A A 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0、(12分)
编号 现象 离子方程式
①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3++3OH-==Fe(OH)3↓
②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蓝色 Ba2+ + SO42-== BaSO4↓
③ 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 Cl- == AgCl↓
21、(10分)(1)表示滴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Al(OH)3量最大点 (2分)
(2)表示滴入NaOH溶液使沉淀Al(OH)3恰好完全溶解生成NaAlO2点 (2分)
(6分)
滴加NH3 H2O
C

NaOH溶液
A
+B

NaOH溶液
盐酸




NaOH溶液
Fe2(SO4)3溶液
BaCl2溶液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稀HNO3
BaCl2溶液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命题人 刘金凤 审题人 潘乔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品交换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B.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
C.物与物相交换的关系 D.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
2. 2011年5月15日母亲节这天,小李买了一块“书形母亲节蛋糕”送给妈妈。对该家蛋糕店来说,这块“书形母亲节蛋糕” :
①实现了其价值 ②实现了其使用价值 ③出让了其价值 ④出让了其使用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 )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4、2010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电影《三楂树之恋》在内地的票房超过了1.45亿元人民币。在影院出售的《三楂树之恋》电影票:( )
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其价值决定于市场的火爆程度
③其使用价值是由货币来衡量的 ④其价格受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决定商品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最终原因是( )
A.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B.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C.因为价格变动具有调节社会生产的作用
D.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6、有位著名作家曾总结出“西方人崇尚个性,东方人追求共性”,道出了我们的心理定势:一说流行什么,满大街全是时尚。这说明( )
A、盲从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B、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居民的消费
C、“物美价廉”消费理念已经过时 D、攀比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7、2010年以来,“有尊严的生活”成了一个温暖的热门词汇。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财富这块蛋糕必须“一要做大,二要分好”,但首先要把“蛋糕”做大,这是因为: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只有蛋糕做大,人民才能富裕
C.消费对生产有消费作用 D.生产发展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8、作为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和营利主要来源的是( )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信托投资 D.购买债券
9、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累计拨款102.95亿元。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 )
A.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财政预算 D. 财政决算
10、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需要( )
A.劳动者职业素质技能的提高 B.国家政策环境的引导和改善
C.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D.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改变
11、近期猪肉价格一路狂奔引人关注,多地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五成。猪肉涨价可能导致
①养猪劳动时间增加,扩大竞争优势 ②羊肉的需求量增加
③以猪肉为原料的火腿肠需求量上升 ④养猪规模的扩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按照收益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股票  ②企业债券  ③金融债券  ④国债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13、“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强调的是要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
A.流动性 B. 灵活性 C. 风险性 D. 稳定性
14、作为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和营利主要来源的是( )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信托投资 D.购买债券
15、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在家出租房屋,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16、到图书馆有偿借阅图书属于( )
A.劳务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17、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18、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19、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购买商品时候,当消费者向商家索要发票时,消费者就要多付钱;如果不需要发票,则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打折优惠。商家的行为是( )
A.是一种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B.是一种抗税行为
C.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D.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20、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努力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截止7月底,已累计下达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7478亿元,民生投入继续加大。这里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是( )
A.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D.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1、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上调个税起征点有利于
A.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B.扩大就业,改善各阶层生活福利
C.增加国家税收,完善分配制度 D.调节个人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22、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最痛心医疗住房等问题未解决好。”当今一些百姓对医院药价高感到无奈。药价虚高很大程度是由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成本、虚定高价所致。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 )
A.竞争性 B.盲目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23、针对我国的用电状况和电力供应现状,国家发改委拟实行“电价阶梯制度”,即当用电量达到某一高度,便适度提高用电价格,这体现了(   )
A.国家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C.国家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4、“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句俗话是说( )
A、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B、发展市场经济要加强宏观调控
C、市场调节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取向
D、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辨析题( 共13分)
26.(13分)有人认为,公民纳税,国家受益。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题(27题12分 28题23分 共35分)
27、
材料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二: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在社会建设方面“欠账”过多,以至广大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请结合材料,为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28、
材料一 由于玉米、豆粕的价格不断上涨,使饲料价格上扬,致使养猪成本增加;同时,入夏以来,南方地区旱涝急转,湖南、江西等养猪大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异常天气致生猪市场供应紧张,因此,近期猪肉价格飞涨到15元左右,被人称为“猪坚强”。
材料二 2010年以来的食品普遍涨价,先是“逗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段时间又迎来了“不蛋定”、“糖高宗”、“油不得”、“猪坚强”,食品价格上涨问题紧紧牵动着普通家庭主妇的心。
材料三 面对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各地政府纷纷对系列食品实施了 “限价令”,控制价格上涨,但有很多学者认为,通过价格管理等直接行政干预的做法,是应对价格变化的“下下策”。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说明,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由材料二说明为什么食品价格的上涨紧紧牵动着普通家庭主妇的心?(8分)
(3)感受三则材料,请你就政府如何更好地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提出你的“上上策”。(9分)

四、填空题(共4分)
29、你所在的是 号教学楼, 教学楼的名字是: 。
7号楼的名字是: 。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答题卷
命题人 刘金凤 审题人 潘乔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辨析题(共13分)
26.(13分)有人认为,公民纳税,国家受益。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题(27题12分 28题23分 共35分)
27、请结合材料,为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28、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说明,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由材料二说明为什么食品价格的上涨紧紧牵动着普通家庭主妇的心?(8分)
(3)感受三则材料,请你就政府如何更好地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提出你的“上上策”。(9分)

四、填空题(共4分)
29、①你所在的是 号教学楼,教学楼的名字是: 。(2分)
② 7号楼的名字是: 。(2分)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二、非选择题(52分)
28、(23分)
(1)①价值决定价格。饲料价格的上涨致使养猪成本增加,从而使猪肉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上涨。(3分)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入夏以来,南方异常天气致生猪市场供应紧张,出现供不应求,从而价格上涨。(3分))
(2)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而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较大。油、豆、鸡蛋、猪肉等食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上涨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下降。(4分)
②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命题:张绍兰 审题:唐小萍
第一部分听力(共二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The blue tie is the same as the red one.
B.The blue tie is batter than the red one
C.The red tie is batter than the blue one
2.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hey haven’t seen Sarah before.
B.Sarah has been keeping silent for a long time.
C.They haven’t received any information about Sarah for a long time.
3.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n operating room.B.In a doctor’s office.C.In a professor’s office.
4.When did Jack leave home
A.At 11:20 B.At 10:30. C.At 10:50
5.What is the man trying to do
A.Make an offer. B.Ask for help. C.Do exercis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题。
6.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Hotels. B.Their vacation plan. C.Lake Tahoe.
7.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 the end of the conversation
A.She failed to book a room.
B.She booked a room for the man.
C.She meant not to go on vacatio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10题。
8. How is the man feeling
A.Happy. B.Unhappy. C.Surprised.
9. How does the man’s team play in the match
A.Poorly. B.Very well. C.Just so so.
10.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and his teammates to do
A. Find a good trainer and practice harder.
B. Take it easy and forget this game.
C. Read a book and then practic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第13题。
11.What do you know about Rolex
A.It’s a famous watch maker.
B.It’s a well-known brand of watch.
C.It’s a new brand of watch.
12.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for it
A.90 dollars. B.16 dollars. C.99 dollars.
13.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rice
A. Quite reasonable. B. Too high. C. Too high.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第17题。
14.How much money will Mike get if he helps Lucy’s friend with his English
A.100 yuan an hour.
B.100 dollars an hour.
C.50 dollars an hour.
15.Why doesn’t Mike agree to do it at once
A.He doesn’t like teaching someone at his home.
B.He will be very bus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C.He is afraid he would be unfit for the work.
16.When will Lucy meet her friend at the airport
A.On Saturday morning.
B.Just before noon on Saturday.
C.On Saturday afternoon.
17. How will Lucy come to Mike’s home
A. By bus. B. In her friend’s car. C. By taxi.
听第l0段材料,回答第18至第20题。
18.What did the boy put into his mouth
A.A cap. B.A pen. C.A pen cap.
19.What kind of treatment did the doctor give him
A.The doctor gave him some medicine.
B.The doctor performed an operation on him.
C.The doctor let him stay at home alone.
20.Where do we probably get this news
A.In a newspaper. B.On the radio. C.In a magazine.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人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Miss Shut, their new teacher of English, is European.
A. a; an B. the; 不填 C. an; the D. 不填;a
22.All of us were______ when we heard the______ news that we would not go climbing
the next day.
A.disappointed;disappointing B.disappointing;disappointed
C.disappointed;disappointed D.disappointing;disappointing
23. ----The cars give off a great deal of waste gas into the streets.
---- Yes. But I’m sure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_____ air pollution.
A. reduce B. remove C. collect D. increase
24. It was common in _______ that people in _______ thirties went to college.
A. late 1970s; the B. late1970s; their
C. the late 1970s; a D. the late 1970s; their
25. We’ll have a picture in the park this Sunday _______ it rains or it’s very cold.
A. since B. if C. unless D. until
26. It is the fifth time (that) he _______ me this week.
A. has rung B. had rung C. ring D. rings
27. —Shall we go skating or stay at home
—Which ___do yourself
A. do you rather to B. would you rather
C. will you rather D. should you rather
28.Mrs Black doesn’t believe her son is able to design a digital(数码的)camera,____
A. is she B. isn’t she C. doesn’t she D. does she
29. The house rent is expensive. I’ve got about half the space I had at home and I’m paying ____here.
three times much B. as much three times
C. much as three times D. three times as much
30.— Alice , why didn’t you come yesterday
—I_____, but I had an unexpected visitor.
A. had B. would C. was going to D. did
31.--- _________my notebook
---Notebook What’s it like
---One with a yellow cover and the pages of it are torn.
A. Have you seen B. Did you see C. Do you see D. Will you see
32. I’m looking forward _______ with you about English study.
A. to talk B. to not talk C. to talking D. to not talking
33. Being a teacher, we should be patient ______ students.
A. with B. to C. for D. of
34. He spoke _________ quickly that we couldn’t understand him.
A. such B. so C. very D. that
35. –Do you mind if I record your lecture
-- ________. Go ahead.
A. Never mind B. No way C. Not at all D. No, you’d better no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0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t was my birthday last Thursday. I decided to 36 by inviting a few friends out to supper. I chose a restaurant in a 37 part of town. It is one of my favorite restaurants because the food is good and the waiters are friendly. It is 38 ever crowded, because not many people know about it, so it is not usually 39 to book a table. In any case, Thursday is not a busy evening 40 .
When we entered the restaurant, we were surprised to find it completely 41 . I looked around but not 42 table was free. One of the waiters recognized me. He came across and explained the situation. "A party of tourists came in about half an hour ago.” he said. "It was like an invasion(侵略). Suddenly the place was full! We can hardly 43 " The waiter then pointed to a table in the corner. "The people there are about to 44 " he said, "Just hold on and you'll _ 45 a place there." He was right. Fifteen minutes later, the people 46 the corner table paid their 47 , got up and left. I led my friends across and we all sat down.
48 our table was almost out of sight. We tried to call the attention of the waiter 49 sent us there, but he, like all the other waiters, 50 the party of tourism. They ordered lots of food. At last, an hour later, the tourists were finishing their meal and looking very 51 with life. The waiter now very tired, appeared at our table. I advised my friends about the best dishes and finally the waiter went off with our 52
A few moments later he returned to our table. We could tell from his face that he had 53 for us. 54 a little sorry he told us that there was 55 left. "All we can offer you" he said, "is an omelet(煎蛋卷) !"
36. A. remember B. celebrate C. memorize D. congratulate
37. A. quiet B. calm C. busy D. silent
38. A. hard B. often C. hardly D. always
39. A. necessary B. possible C. important D. certain
40. A. as before B. as a matter of fact C. as usual D. as is known to all
41. A. empty B. full C. free D. quiet
42. A. all B. an empty C. a single D. a double
43. A. watch B. look after C. try D. manage
44. A. start B. leave C. end D. pay
45. A. find B. find out C. wait D. see
46. A. by B. beside C. at D. near
47. A money B. bill C. food D. drinks
48. A. Luckily B. Fortunately C. Generally D. Unluckily
49. A. whom B. which C. he D. who
50. A. were kept busy B. was busy with C. kept busy with D. were busy with
51. A. exciting B. tired C. pleased D. disappointed
52. A. dishes B. food C. order D. menu
53. A. good presents B. good news C. bad news D. bad presents
54. A. Looking B. Seeing C. Looked D. Found
55. A. no meat or fish B. no meat and fish C. meat and fish D. not meat or fish
第三节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 a small farm in Mexico, there are no schools. A bus is the school! The driver of the bus is the teacher! It is a school bus, but it doesn’t take children to school! It just goes round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sometimes it comes to this farm. The bus will stay here for three months. The farmers call it a school on wheels (车轮).
Every time the bus comes, the farmers come running to it, shouting and laughing. They warmly welcome the school bus!
When the bus is on the farm, in the morning,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small children. In the afternoon, the bigger children come to have their lessons because they must work in the morning. At night, the fathers and mothers come to school. They want to learn, too. How the farmers hope that some day they can have a real school on their farm!
56. The driver of the bus is _______.
A. the teacher B. the student C. the farmer D. the school
57. The bus school will _____.
A. take children to school
B. stay there for lunch
C. take the fathers and mothers to school
D. go round from place to place
58. When the school bus comes, the farmers ________.
A. stop working B. warmly welcome it
C. laugh at it D. learn to drive it
59.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school bus is a real school for farmers’ children.
The bus school has no teachers at all.
The bus school has no students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on the farm all come to the bus school to learn.
B
In China,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getting shorter sleeping time than before. More students sleep less than nine hours every night, because they have much homework to do. Some homework is given by their teachers, and some by their parents. Also, som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save time. They are not careful enough while they do their homework, so it takes them a lot of time. Some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time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hey stay up very late. Some students have to get up early every morning on weekdays to get to school on time by bus or by bike. It can be a long way from home to school. It will probably make them sleepy during school hours.
Schools and parents should cut down some of the homework so that our children can enjoy more than nine hours of sleep every night for their health. For children, they should make the most use of their time. When they have enough time for sleeping, they will find it much better for both their study and health.
60. What makes most students sleep less than nine hours every night
A. Watching TV. B. Playing computer games.
C. Doing homework D. Doing housework.
61.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who else gives children some homework to do except their teachers
A. Their parents B. Other students.
C.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D. Nobody else.
62. What is most likely to happen to a student who often goes to bed late and gets
up early
He would fall asleep in class.
He would do well in study.
He would finish his homework fast.
He would have good heath.
6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Some students are so careless that they spend much time on the homework.
All the students stay up late for their homework.
Children should be given less homework.
School and parents should take care of children’s health.
C
One year ago all eyes were on Beijing. The excitement of looking forward to the 2008 Olympics increases day by day. Then something happened--the earthquake. Our eyes turned quickly from Beijing towards Sichuan. Day after day we watched the terrible pictures on television. They went deep into our hearts.
But our spirits were also lifted as we saw so many ordinary people became heroes. Many people risked their own lives to save the lives of others. Soon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were trying to help.
The Sichuan earthquake was a terrible thing but it did teach us some valuable lessons. First, it taught us the importance of helping others. Without everyone joining together, the situation would have been much worse. It also taught us to appreciate our friends and family.. We realized that the people we love so much could be taken from us at any time.
We also learned to respect the power of nature. The earth did our home but it can sometimes be a dangerous place to live. Earthquakes, tsunamis(海啸),floods and droughts(干旱) can happen at any time. We can’t do anything about that, but we do have the power to show our respect for nature by not causing pollution. That may be the most valuable lesson of all.
6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many lessons can we learn from the Sichuan earthquake
A. 4. B. 3. C. 2. D. 5.
65.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know that __________.
the 2008 Olympics was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Sichuan earthquake.
with everyone joining together, the situation of Sichuan didn’t become much worse
human beings can control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floods, tsunamis
we can stay with the people we love all the time
6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lif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in Chinese
A. 振奋 B. 举起 C. 解除 D. 电梯
67. The passage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_________.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Sichuan earthquake
the 2008 Olympic Games
people’s behaviors towards the Sichuan earthquake
the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he Sichuan earthquake
D
John H. Johnson was born in a black family in Arkansas City in 1918. His father died in an accident when John was six. He was reaching high school age, but his hometown offered no high school for Blacks.
Fortunately he had a strong-willed , caring mother. John remembers that his mother told him many times, “ Son,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really want to be if you just believe.” She told him not to be dependent on others, including his mother. “ You have to get success,” said she. “All the people who work hard don’t succeed, but the only people who do succeed are those who work hard.”
These words came from a woman less than a third grade education(schooling). She also knew that belief and hard work don’t mean everything. So she worked hard as a cook for two years to save enough to take her son—then 15—to Chicago.
Chicago in 1933 was not the Promised Land that black southerners were looking for. John’s mother and stepfather could not find work. But here John could go to school, and here he learned the power of words—as editor of the newspaper and yearbook at Du Sable High School. His wish was to publish a magazine for the blacks.
While others discouraged him, John’s mother offered him more words to live by: “ Nothing beats a failure but a try.” She also let him pawn(典当)her furniture to get the $500 he needed to start the Negro magazine.
It is natural the difficulties and failures followed John closely until he became very successful. He always keeps his mother’s words in mind. “ Son, failure is not in your vocabulary.”
Now John H. Johnson is one of the 400 richest people in America—worth $ 150 million.
68. Why did John’s mother decide to move to Chicago Because__________.
John’s father died in his hometown when John was very young
life was too hard for them to stay on in their hometown, while life in Chicago would be better for them blacks
blacks were not allowed to go to school
John needed more education and he could go to school there
69.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fifth paragraph means_________.
A. if you try, you will surely succeed in the end
B. a failure is difficult to beat, even if you try
C. a try is always followed by a failure
D. nothing but a try can help you out of failure
70.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How John H Johnson became famous.
The mental ( 精神) support John’s mother gave him.
The importance of a good education.
The key to success for blacks.
第二节:阅读文章,从A至F 七个答案中选出五个符合每题的最佳选项。
_____71. Teenagers have opinions about everything and they aren’t shy about sharing them. So allow them to make more decisions. For example, let them decide when and where to study, what to wear, what sports team to join. However, keep in mind that some decisions can’t be discussed or changed. Parents need to set limits that protect their children’ health and safety.
_____72. There’s something happy about the family sitting together around the dinner table. The evening meal is often the time of the day when the family can sit together in one place and talk with each other. So make dinner a family affair. You can use the chance to share the news of the day and make weekend plans.
_____73. You can tell your children that you, too, sometimes feel angry or unhappy, which shows your children that you’re not just a parent—you’re a human. Not only will your children feel closer to you, but he or she may feel safe enough to disclose uncomfortable things or feelings.
____ 74. They maybe make some wrong choices sometimes. But if they’re over 18, give them the chance to deal with problems on their own. After all, didn’t you want the same from your parents when you were their age
_____75. Don’t read her diary, eavesdrop(偷听) on his phone conversations, or upset her with questions. Remember that they are humans and have their own privacy(隐私) just like you. If you think they have some problems, point it out directly, using five little words: “Can we talk about it ” For example, you can use the words such as “I’ve smelled smoke when you walk into the room several times now. Have you been smoking Can we talk about it ”
Share your own feelings with your children.
Trust your children to make their own choices.
Allow your children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Don’t break your children’s privacy.
Praise your children when you should.
Set a fixed dinnertime to your children.
第二卷(共 35 分)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 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十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Mr. Brown,
I am writing to thank you with your kind help. Before you came to teach us, I had not interest in English. My pronunciation was terribly. I could only speak a few words. But one and a half year later, I now think it funny to learn English. I got a lot from your encouraged words. I will always remember what you said, "if you try to, you can be No.1!” I hope you’ve had pleasant journey home and will come to China again sometimes in the future. I will write again and send you the photos we take together.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Peter来信向你咨询如何才能学好中文。请你根据下列要点写封回信。
参加中文学习班:
看中文书刊,电视:
学唱中文歌曲:
交中国朋友。
要求:1.词数100左右;2.可适当添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开头结尾已为你写好。
Dear Peter,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Li Hua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卡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26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 27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 28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 29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 30 [A] [B] [C] [D]
31 [A] [B] [C] [D] 36 [A] [B] [C] [D] 41 [A] [B] [C] [D]
32 [A] [B] [C] [D] 37 [A] [B] [C] [D] 42 [A] [B] [C] [D]
33 [A] [B] [C] [D] 38 [A] [B] [C] [D] 43 [A] [B] [C] [D]
34 [A] [B] [C] [D] 39 [A] [B] [C] [D] 44 [A] [B] [C] [D]
35 [A] [B] [C] [D] 40 [A] [B] [C] [D] 45 [A] [B] [C] [D]
46 [A] [B] [C] [D] 51 [A] [B] [C] [D] 56 [A] [B] [C] [D]
47 [A] [B] [C] [D] 52 [A] [B] [C] [D] 57 [A] [B] [C] [D]
48 [A] [B] [C] [D] 53 [A] [B] [C] [D] 58 [A] [B] [C] [D]
49 [A] [B] [C] [D] 54 [A] [B] [C] [D] 59 [A] [B] [C] [D]
50 [A] [B] [C] [D] 55 [A] [B] [C] [D] 60 [A] [B] [C] [D]
61 [A] [B] [C] [D] 66 [A] [B] [C] [D] 71 [A] [B] [C] [D] [E] [F] [G]
62 [A] [B] [C] [D] 67 [A] [B] [C] [D] 72 [A] [B] [C] [D] [E] [F] [G]
63 [A] [B] [C] [D] 68 [A] [B] [C] [D] 73 [A] [B] [C] [D] [E] [F] [G]
64 [A] [B] [C] [D] 69 [A] [B] [C] [D] 74 [A] [B] [C] [D] [E] [F] [G]
65 [A] [B] [C] [D] 70 [A] [B] [C] [D] 75 [A] [B] [C] [D] [E] [F] [G]
四. 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Dear Mr. Brown,
I am writing to thank you with your kind help. Before you came to teach us, I had not interest in English. My pronunciation was terribly. I could only speak a few words. But one and a half year later, I now think it funny to learn English. I got a lot from your encouraged words. I will always remember what you said, "if you try to, you can be No.1!” I hope you’ve had pleasant journey home and will come to China again sometimes in the future. I will write again and send you the photos we take together.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六. 书面表达:(25分)
Dear Peter,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Li Hua
高一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Line 1: with---for; line 2: not----no; terribly---terrible; line 3: year---years; funny---fun; Line4: encouraged---encouraging; try to 去掉 to
Line 5: had 后面加a; line 6: sometimes---sometime; take---took
书面表达命题人:魏成湘 审阅人:魏成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在草履虫、细菌、蓝藻、支原体等生物细胞中,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2.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3.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化合物很可能是 ( )
A.肌糖元 B.蛋白质 C.核酸 D.脂类
4.在下列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增加的是 ( )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种子萌发 D.细胞质壁分离
5.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 )
A.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6.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1个3肽、1个6肽、1个9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
A.5 18     B.4 18 C.4 17      D.5 17
7.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纤维素、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8.检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试剂分别是 ( )
A、斐林试剂、苏丹III、碘液、双缩脲试剂
B、苏丹III、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苏丹III
D、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III、碘液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所运用的原理是  (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D.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0.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
A.磷脂含量 B.糖的种类
C.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D.水含量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
12.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B.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13.甜菜肉质贮藏根液泡中的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此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此根,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被染成红色,原因是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 B.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D.花青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于水 (  )
14.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是 (  )
A.全部为主动运输 B.大部分为扩散作用,少部分为主动运输
C.全部为扩散作用 D.少部分为扩散作用,大部分为主动运输
15.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成光能、热能
B.ATP在植物体内和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
C.ATP既可以贮存能量,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在生物体内,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释放ATP,由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16.酶的水解产物是 ( )
A 氨基酸 B 葡萄糖 C 核糖核苷酸 D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1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照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 照光一半变蓝 C. 叶片全不变蓝
18.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
A.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C.光合作用 D.各种酶的合成
19.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
20.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 )
A.都用于还原CO2     B.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2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作用的正确说法是 (  )
A.无氧呼吸是不需要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22.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 (  )
A.N/3 mol B.N mol C.3N mol D.6N mol
23.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  )
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C.分子量最小 D.分子量最大
24.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毒细胞,这一事实说明了细胞膜 ( )
A.具有选择透过性 B.具有全透性  
C.具有保护作用 D.具有一定流动性
25.水溶性溶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原理是 (  )
A.活细胞分解染色剂PI B.活细胞与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D.活细胞与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右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细胞中与x物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直接有关的具膜 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标号),它们的膜与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请判断甲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判断乙图中的d、e、f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中的X物质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何种方式?___________。
27.法囊藻是一种海生绿藻,右图所示为经化学测 定所得的法囊藻细胞及周围海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图中灰色部分表示法囊藻细胞液中离子的浓度,白色部分表示海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法囊藻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 同,如K+和Cl-在细胞内含量高,而Ca2+和Mg2+在细胞内含量较低。这一事实表明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 。
(2)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的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3)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一的方式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
(4)法囊藻细胞如果吸收的镁离子不足,将会影响 (物质)的合成。
28.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其中[H]来自于___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___。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
这里产生的CO2是在_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部位是 ;
产生的水是在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
29. 如图是在不同温度下,A、B、C、D四种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请根据曲线所示回答:
(1)当温度为10℃时,催化效率达最大值的酶为 (填序号)。
(2) (填序号)曲线说明的是温度对人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因为 。
(3)对于酶的催化效率的一般情况而言, (填序号)曲线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 。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答题卷
命题人:魏成湘 审阅人:魏成湘
一.单项选择题(2×25=5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2×25=50)。
26. (1)__________(填标号),_________和_________ 。
(2)①: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②:________ _______。
③ ______ _____。
27.(1) 。
(2) ,

(3) ,
(4) 。
2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9.(1) (填序号)。
(2) (填序号), 。
(3) (填序号), 。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答案
命题人:魏成湘 审阅人:魏成湘
一.单项选择题(2×25=50)。
二.填空题(2×25=50)。命题人 吴方武 审题人 王晓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的定义域是 ( )
A.∪ B.
C. ∪ D.
2.函数y=x2+x (-1≤x≤3)的值域是( )
A. [0,12] B. C. [,12] D.
3. 集合,,则 ( )
A.  B.    C.    D.
4.在锐角△ABC中,设则x,y的大小关系为( )
A . B. C. C.
5.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不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6. 若是锐角,且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7. 已知,则的值为(  )
A.0 B.-1 C.1 D.1
8.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B. - C.1 D.-
9. 设是第二象限角,则点在(  )
A.第四象限 B.第一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二象限
10.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右下,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11.若是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函数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12.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函数y=2ax+3(a>0且a≠1)的图象必经过点 (填点的坐标)
14. 函数f(x)=cosx+sin x的图象相邻的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15. 函数的图象可以看成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右
平移得到的,则平移的最小长度为_____________.
16. 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由可得必是的整数倍;
②的表达式可改写为;
③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④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⑤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其中正确的是 . (请将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目共6题,共70分,解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
(1)求的周期和振幅;
(2)在给出的方格纸上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且.
(1)求实数,的值;
(2)求函数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x)=(sinax+cosax)2+2cos2ax(a>0)的最小正周期为.
(1)求a的值;
(2)若函数y=F(x)的图象是由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求y=F(x)的单调增区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线MN的上方,边BC在直线
MN上,E是线段BC上一点,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
正方形AEFG,其中AE=2,记∠FEN=,△EFC的面积为S.
(1)求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2)当角取何值时S最大?并求S的最大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函数f(x)=|sin2x|+|cos2x|
(1)当x∈[0,]时,求f(x)的取值范围;
(2)我们知道,函数的性质通常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请你探究函数f(x)的性质(本小题只需直接写出结论)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二次函数,已知不论,为何实数,恒有和.
(1)求证: ;
(2)若函数的最大值为,求,的值.
***
海 南 省 洋 浦 中 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数学答题卷
命题人 吴方武 审题人 王晓虎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10 111 11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此小题10分)
18(此小题12分)
19(此小题12分)
20(此小题12分)
21(此小题12分)
22. (此小题12分)
洋浦中学2010-2012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参考答案
一.1-6CBDBAB 7-12 CBDADC
二.13.(0,5) 14 15. 16.②③⑤
三、17解:(1)== ……(2分)
函数的周期为T=,振幅为2。 ……(4分)
(2)列表:
0 2 0 -2 0
图象如上(作图不规范者扣1分)。 ……(10分)
18.解析:函数可化为.
(1)由,可得,,所以,. ……(6分)
(2),
故当即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 ……(12分)
19(1)
f(x)=sin2ax+cos2ax+2sinaxcosax+1+cos2ax=sin2ax+cos2ax+2
=sin(2ax+)+2,
依题意得=,故a=. ……(6分)
(2)f(x)=sin+2,
依题意得F(x)=sin+2
=sin+2,
由2kπ-≤3x-≤2kπ+ (k∈Z)解得
kπ+≤x≤kπ+ (k∈Z),
故F(x)的单调增区间为 (k∈Z).(12分)
20
解:(1)过点作,为垂
由三角知识可证明,           ………2 分
在中,
所以………4 分
所以的面积
S
,其中  ………………………………………6分
(2)由(1)可知
  …………………9分
由,得,
∴ 当,即时,      …………………11分
因此,当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12 分
21.解:
(1)当时,,则 …………1分
∴        ……………2分
又∵ 
∴  ∴ 
∴ 当时,的取值范围为. ………………4分
(2)① 的定义域为;     

为偶函数.                  ③ ∵ ,
∴ 是周期为的周期函数;          
④ 由(1)可知,当时,,
∴ 值域为.                 
⑤ 可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第(2)题评分,结论正确即可,若学生能求出函数的最值,对称轴等,每写出一个性质给2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
22.解析:(1)因为且恒成立,所以,又因为 且恒成立,所以, 从而知,,即.………5分
(2)由且恒成立得, 即 ,将代如得,即.…………8分

因为,所以当时, 由 , 解得 , ………………12分命题:彭磊 审题:王满兰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C. 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2.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速度为6m/s,16s末终点速度为17.5m/s,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3.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0s内的位移是10m,则1min内的位移为(   )
A. 36m B. 60m C. 120m D. 360m
4.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量越大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D. 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3N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各运动中,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做旋转运动的体操运动员的动作
B. 估算从海口到北京全程行车时间的火车
C.研究哈雷慧星绕太阳公转时 D.研究转动着的车轮
8.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的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
9.大小不变的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则有( )
A. 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 合力的大小即可等于F1,也可等于F2
C. 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分力
D. 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10.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通过A、B两点,若通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由A到B所用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 >v2
B. 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v2
C. 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 D. 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8分)
11、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s-t图象,AB段表示物体处于 _____状态。 DE段表示物体做__ ____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km/h,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 ____。
12、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2s时,它下落的距离为________m,速度为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g=10m/s2)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3.(6分)做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是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如图1-2-2所示,两个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需记录下_________、_________,描下________,再用一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位置_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6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且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可以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
五、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5.(12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0.4m位移,问:
⑴汽车在第1s末的速度为多大?
⑵汽车在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16.(12分)如图1-5所示是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试求0~10s、10s~40s、40s~60s的位移;
(2)求0~20s的平均速度
(3)作出0~60s内物体运动的a-t图象.
17.(12分)如图所示,用与水平成θ角向上的推力F将重为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使之沿墙壁向上做匀速运动,求(1)物体受到墙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 (2)物体和墙壁的动摩擦因数。
18.(10分) 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命题人 黄伟艳 审题人 张大芳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
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
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全部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艺术
情感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
由变化到整齐难。
B. 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
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C.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理智则驱遣情感。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
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
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B.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
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C. 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
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D. 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
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
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
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与大将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来援。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达曰:“善。”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扩廓方燃烛治军书,仓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马,以十八骑走大同。豁鼻马降,得甲士四万,遂克太原。
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明史·常遇春列传》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
B、臣义不与共生 义:道义
C、太祖欲宥荣死 宥:宽恕
D、师还,次柳河川 次:驻扎
5.下列各组句子能够分别表现常遇春“勇敢”和“有谋略”的一项是( )(3分)
A、军民肃然,无敢犯 遇春以五翼军设伏
B、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 夜劫之可得志
C、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 臣义不与共生
D、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遇春外貌奇特魁伟,最初跟随刘聚为盗贼,但看到刘聚不会成事,就转而跟随明太祖。
B、邵荣和赵继祖密谋想发动兵变,事件败露后,太祖想宽恕邵荣,常遇春义正辞严,坚决反对,使太祖取消了宽恕邵荣的念头。
C、常遇春在攻克太原后,又率部队到柳河川作战,最后战死沙场,朱元璋闻讯,大为震惊,悲痛不已。遗体被运到龙江,元璋亲自出来祭奠。
D、常遇春深沉勇猛又果敢,善于安抚士兵,冲锋陷阵,他在军中听从管束,恭敬谨慎,成为当时的名将之一,被称为“常十万”。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5分)
(2) 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8.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5分)
9.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①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 。(《诗经·氓》)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
③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数百品种中,老菊头最宝贵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花叶难辨,绿溢盆沿;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故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
老菊头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对不起。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
于是,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愈发对那棵绿荷爱护备至。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谬种流传,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之,但任是软的硬的,一概碰壁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记得他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
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呵,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头被风声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跌坏绿荷,倒地时硬是护住了绿荷,故而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检查下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顾菊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虽然窜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他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根芽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荷”的茁壮美丽,直接表现出老菊头养菊技术高超,对“绿荷”呵护备至。
B.小说第三段对老菊头的介绍,突出了他爱菊之极,也为后文他摔伤后侄女照顾他和菊花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侄女”和其“男友”这两个人物的出现,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老菊头的性格特点得以充分展现。
D.老菊头爱“绿荷”与它“出自清廷御花园”的身份有密切关系,所以这种爱完全是一种追慕名气的庸俗之爱。
E.这篇小说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活动片断刻画人物,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形象丰满,作品意蕴丰厚。
(2)小说第八段,用四个“必”,写出了老菊头怎样的心理 四个“必”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3)小说结尾说“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一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4)不参加花卉协会,不给其他菊花爱好者一根一枝,以免谬种流传:老菊头的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是一种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可以理解;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反映出一种狭隘的保守意识,所以不应提倡……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生活中类似行为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①季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②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③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④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⑤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
  ⑥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德华长我四岁。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11个春秋。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他没有!直到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
⑦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朱光潜先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
了说明他是一个“损己而不利人”的捣蛋鬼。
B.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
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C.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
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D.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
和愧疚之情。
E.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
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2)季羡林的人生遗憾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4)文章最后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和季老先生的一篇随笔的题目结尾有何作用?朱光潜先
生的话和季老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实际简要探究一下。(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日本接连发生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正在考验着菅直人的政治能力,日本经济的现状也已如履薄冰,濒临崩溃的边缘。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科林菲斯凭借在《国王的演讲》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
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
B. “‘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十大任务中,第一个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这里,
关键是启动消费。”有关专家认为,原来我们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C.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
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
D.除能够发出海啸预警外,这套新研制的天灾预警系统还可以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等极
端天气状况发出警报,通知民众迅速撤离。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 外,还可以 。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 。 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 ,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 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16.根据下列新闻报道,拟一条一句话新闻。(5分)
 2011海南省旅游行业创先争优活动评选第一阶段报名初选取得良好反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家旅游企业报名,覆盖旅行社、酒店、景区等8大旅游相关行业。
  在8月30日下午的汇报交流会上,省文明办、省人劳厅、省文体厅等7个成员单位,以及南海网等承 办单位对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及问题进行了总结。海南省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再次强调,此次创先争优活动对海南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意义重大,要充分动员各相关行业的优质企业报名参与,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据了解,目前活动热度持续,在9月10日的复选开始前,所有符合条件的单位都可以参与报名。旅游企业可登陆南海网首页顶部创先争优活动广告栏了解详情。
17.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
  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
  风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某个路口相遇了,它们彼此碰了碰触角,互致问候,然后继续向前爬去。但不幸的是它俩拥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许多宝贝我没发现。
这样想着,两只蜗牛便同时折转头,朝来路爬去。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它们又彼此友好地碰了碰触角,各自继续往前爬去。忙碌了一辈子的蜗牛不知不觉中又爬回了起点。
其实失败和成功的最大区别是,做同一件事,有的人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从不怀疑地一路走下去,而有的人,却总是因为人生路口上的一些事情迷失了真的自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答题卷
命题人 黄伟艳 审题人 张大芳
甲 必考题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选项
7. 文言翻译(10分)
(1)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5分)
9.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 。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 。
③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11( ) 12( )
(1).( ) ( ) (5分)
(2)(6分)
(3)(6分)
(4)(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 语言文字运用
16.根据下列新闻报道,拟一条一句话新闻。(5分)
17.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
说,希望是 , ,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
  风是 , 。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答题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BD(A“说明了他是一个‘损人不利人’的捣蛋鬼”,是为了表现他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少年生活。C无中生有,“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在文中没有依据。E“耿耿于怀”错误,因为季老说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2)①童年没有在父母膝下欢娱,寄居在叔父家中,改变了自己的性格。②整整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去世,懊悔不迭。③夫妻聚少离多,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三个要点,每点2分)
(3)①文章第三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上承季老少年时代天真、活泼、顽皮个性,下启季老一生中三件遗憾之事。(3分)
(4)作用:总结了全文,照应了文题“缺憾人生”;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主题)
人生总有缺陷、不完满,才能够敦促人去追求。朱光潜先生的 “缺陷”说和季羡林先生的“不完满”说,都说明了人生是有缺陷的。既然有缺陷就需要去努力填充生活的“缺陷”,就需要去奋斗。这样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希望、有想象的余地。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在此之前,太祖所任用的将帅中最著名的,是平章邵荣、右丞徐达和常遇春三位。而邵荣尤其是位善战的老将,到这时傲慢不逊有了二心,和参政赵继祖密谋埋伏军队发动兵变。事情被发觉后,太祖想宽恕邵荣的死罪,常遇春径直上前进言说:“为人臣子犯了谋反罪,还有什么可以宽恕的,臣按道义不能和这种人共存。”太祖于是让邵荣饮酒,流着眼泪杀了他,太祖因此更喜爱器重常遇春。
太祖的军队包围了赣州,熊天瑞固守着未能攻下。太祖派使者告谕常遇春:“攻克城池之后不要多杀人。如果得到了土地,没有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常遇春掘深城壕,并竖起栅栏来围困他们。军队围攻了六个月,熊天瑞财力耗尽,于是投降,常遇春果然没有杀人。太祖非常高兴,赐信褒奖勉励。
常遇春和大将军一起攻打太原,扩廓帖木儿前来支援。常遇春对徐达说:“我们的骑兵虽然已经会集,可是步兵还没有到达,突然与他们作战,必定伤亡很大,夜间去偷袭,可以成功。”徐达说:“好。”恰逢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来商谈投降,就请他做内应,于是挑选精锐骑兵,口中衔枚,夜间前去偷袭。扩廓帖木儿正点着蜡烛在研究军书,遇到来袭,仓促间竟不知从那里逃跑,光着一只脚,骑上一匹劣马,只带了十八个骑兵往大同方向逃去。豁鼻马归顺投降常遇春,得到了他的四万名全身披甲的兵士,于是攻下太原。
军队返回,驻扎在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得暴病去世,年仅四十岁。太祖听说了此事,大为震惊,悲痛不已。他的遗体运到龙江,太祖亲自出面祭奠,命令礼官们讨论天子为大臣举行哀悼的礼仪。礼官报上建议,照宋太宗哀悼韩王赵普的先例办事。太祖颁诏令说:“可以。”
800命题 张 冰 审题 张 冰
第I卷
单项选择题 (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请把答案填在第II卷的答题卡上。)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下图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左图为我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问示意图。第五次人口普查还发现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民工流入量最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环境人口容量大 B.气候条件优越
C.资源开发程度高 D.经济发展速度快
2.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主要原因是
A.农村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年龄较轻 B.乡村地区妇女生育率较城市低
C.城市大量老年人到农村养老 D.乡村人口平均寿命高于城市
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B.环境人口容量一般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C.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D. 只以本地资源的多少来确定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4~5题。
4.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I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5.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Ⅳ期的是
A.埃及 B.印度 C.尼日利亚 D. 德国
6.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7.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8.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的豪华程度 B.城市历史长短  
C.城市人口多少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完成9~10题。
9.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10.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是
A.交通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荔枝的种植区域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 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11.水稻喜高温多雨,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B.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2.关于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是
A.均属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B.基础条件是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c.生产规模大,但商品率低 D.区位优势条件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B.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14.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 ②地广人稀 ③高度发达的工业 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如图所示,我国东部某城市拟在郊区征地,用来建一个以化学工业 为主要部门的工业区,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在哪个县征地较为合适
A.甲县 B.乙县
C.丙县 D.丁县
16.我国的下列产业部门,现在在国际竞争上有一定优势的是
A.钢铁工业 B.汽车制造业
C.服装业 D.金融保险业
17.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8.意大利新兴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当地是广阔的销售市场 ⑤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9.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哪些宜靠近钢铁厂
A.食品厂 B.造船厂 C.电视机厂D.印染厂
20.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大型客机研制基地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21.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22.我国“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23.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A.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 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
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 D.速度最快,运价最高
24.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 B.邮政网络
C.电信网络 D.商业网点
25.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26~28题。
26.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7.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28.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回答29-30题。
29.这种行为有违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30.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异常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命题 张冰 审题 张冰
第I卷单项选择题 答题卡(请把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填于此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II卷 综合题 (共40分)
3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由图可知,美、德、日三国人口增长情况
呈现“ ”模式。尼日尔、
塞拉利昂处于 “ ”模式。
中国接近“ ”模式。从图中看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2)人口自然率最高的国家是 ,
最低的国家是 。
(3)尼日尔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解决措施是 。
(4)德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解决措施是 。
3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4分)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 )(1分)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1分)及其主要特点   
    (4分)
33.读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上述甲、乙两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读图可知___________图中商业网点的密度较小。并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图商业网点的布局都体现了___________最优的原则。许多商业网点以此为原则,例如,大型批发市场主要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10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 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分)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你作为当地农民,可能在城市近郊发展什么产业?请说出至少两条,并说出理由。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答题卡
命题 张冰 审题 张冰
第I卷单项选择题 答题卡(请把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填于此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II卷 综合题 (共40分)
31(10分,每空1分)
(1)
.
(2) , 。
(3) 。
(4) , 。
32.(10分)

(1)     、     。(4分)
(2) ( )(1分)
(3)    ,(1分)        (4分)
33.(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___________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10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 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
(1) __ _、 ________ ____ 。(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2分)
。(2分)
(%)


(%)

甲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彭兴华 审题人:彭兴华
一、选择题(50分)
1、《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2、《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
6、著名历史学家汉斯·德尔布吕克曾说:“为共和国(注:指魏玛共和国)效劳,但并不喜欢它……我是共和国的开路先锋,但庆祝它,我做不到。”这最能说明: ( )
A、历史学家也会有思想上的局限性 B、建立共和国并不代表德国人的利益和愿望
C、一战后德国的知识分子对共和国持反对立场 D、当时德国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
7、威廉·李卜克内西:“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①德意志的军国主义特色②军队在德意志帝国中的重要地位
③德意志的专制主义色彩 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
①数量增多 ②开始深入内地 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A B C D
11、下列哪一项人民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义和团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12、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 ( )
A 土地革命 解放战争 B 国民革命 抗日战争
C 国民革命 解放战争 D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13、下列哪一个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以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 三民主义 D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1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 )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亮相世界外交舞台是参加 (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 联合国大会 D亚欧会议
16、右图照片中,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
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请
问这会心的笑主要来自于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建交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新中国的成立
17、如果说“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那么古希腊则是大海的宠儿,这里的“海”主要是指 ( )
A 红海     B波斯湾  C 地中海     D波罗的海
18、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正式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C加速氏族制度的瓦解 D缓和了阶级矛盾
19、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 ) A 议会发生了变化 B 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权力
C 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 D 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掌权
20、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确立了美国联邦体制 B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废除了南方黑人奴隶制 D 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
21、恩格斯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这是指 ( )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没有设立君主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君主没有实权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形同皇帝D 法国总统实行独裁统治
22、对于资本主义代议制认识正确的是 ( )
① 以选举和立法为特征 ② 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③ 起到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的统治秩序的作用④ 近代中国也受到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3、美国的“冷战”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 )
A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 控制西欧 C 限制中国 D 遏制苏联
24、下列关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极格局瓦解 B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5、苏联解体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引起韩国、中国和朝鲜等周边国家的担忧和疑虑。 ( )
A 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 注重日美关系
C 在欧美国家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 D 军事力量不断膨胀
二、材料题(50分)
26、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 《望风而起》 图片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图片二 《共和》
请回答:
(1)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2分)
(2)图片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2分)
(3)你如何理解图片二的内容?(2分)
(4)图片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4分)
(5)上述宣传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2分)
27、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议共同纲领》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文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2分)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分)
(2)图二是1954年我国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请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3)图三中的《十二铜表法》的发表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它的意义主要是什么?(2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2分)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2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6分)
(2)、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二的典型反映?(2分)政体名称是什么?(2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6分)
(3)、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对比两个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你有何认识?(6分)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答题卷
命题人:彭兴华 审题人:彭兴华
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材料题(50分)
26.(12分)
27. (12分)
28. (26分)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A B D A A C B C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A C B C C C A D B D
二、材料题(50分)
26(12分)
(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或者1911年、1912年左右。(2分)
(2)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分)
(3)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4分)
(4)国家主权在民。(2分)
(5)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27(12分)
(1)背景: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胜利(或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临时宪法或施政纲领(4分)
(2)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6分)
(3)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分)
28(26分)
(1)隋唐,三省六部制;权力: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批政令,尚书省:执行;(10分)
(2)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制);权力: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10分)
(3)感想:(学生自我发挥)(6分)有两点基本的:中国容易形成专制;美国有利于分权制衡。
长子 ①
周 王
庶子
次子 ②
嫡子
长子 ③
次子 ④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总统
联邦法院
国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