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 日本 教学设计 课题 7.1 日本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2.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环保教育;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 难点 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请描述一下亚洲的地形特点? 2、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3、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 在太平洋惊涛骇浪的冲击下,日本这个在我们眼里被地震搞得飘摇不定的国家,却有着令许多人大跌眼球的数字,即例如外汇储备量、国民生产总值、森林覆盖率、数码科技以及当前总被经济学家挂在嘴上的“GDP”竟然都高居世界前几位。因此作为大多数国民来讲,虽然给与了他足够的关注度,依然是陌生多过熟悉。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 2.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3.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日本的位置与组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理区域划分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看图,描述一下日本的海陆位置。 教师总结: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到北纬45°的北温带。 (2)请在图中找出“东 横 名 大 神, 长期(崎)居九州” 教师总结: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为什么说日本“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 目标导学二:日本的自然环境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请同学们阅读日本自然情况地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日本与英国相比,跨越的经度和纬度范围哪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2)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总结:多山、平原狭小。 (3)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原因吗?这种自然条件蕴藏着丰富的什么资源? (4)日本海岸线有何特征? (5)这种特征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6)请简单介绍日本的气候。 教师总结: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全年降水多,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7)你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由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先后多次喷发。人们可以感受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日本多火山、地震,对人们生活、生产影响巨大。 火山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火山在非 活动期间,它能为人类造福吗? 链接生活:我国也是个多地震的国家,那么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防震减灾?(当你在学校、室外、家里)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讲“临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目标导学三: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勾画知识点,并分析以下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日本产品? 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说明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请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条件。 4.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 教师总结: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因此对外依赖愈加严重。 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如煤、铁矿石,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例如日本在美国有500多家独资或合资企业,遍及各产业领域,包括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和纺织以及电子工业产品。 5.议一议: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 6.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框图,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7.日本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8.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哪些国家和地区? 教师总结: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 目标导学四: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日本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你有哪些关于中日文化交融的例子,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提示如:日本中学生教室;鉴真和尚像; 中华街是日本最大的华侨城,进入中华街的牌楼,就好象是到了中国一样。街道两旁的中国菜馆林立,不少都是日本有名的大饭店。这里的中国菜和日本其他地方的中国料理有所不同,绝对是地道的中国菜。在日本吃腻了日本料理,可以来这里尽情享受,吃家乡饭,而且语言也是相同的。 3.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和什么自然环境有关? 教师总结: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拓展延伸: 日本文化东西兼容的特点,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也感受到了异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读图,分析并回答如:日本海陆位置:在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 学生回答如: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学生读图回答:日本的经纬度比英国广,所以,自然环境更多样 学生讨论并回答,如:1、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2、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学生总结:日本位于特殊的板块位置,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学生举手回答: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 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所知,列举如:丰田汽车…… 学生分析如:不利条件: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有利条件: 多优良港湾、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学生分析并回答如: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学生分析并回答,如: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已达到 1万亿美元,雇佣了近7万美国人,涉及钢铁、 机械、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部门。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回答如:特点:东方与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并存; 学生介绍如: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借助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及河流特点等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 在介绍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这一部分时,在师生共同参与之下,使学生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日本经济发展条件,使知识系统化,易于学生理解。 在探究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时,通过图示,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更易于识记。 通过出示关于中日文化交融的例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复习巩固 1.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 )? A.森林资源? B.水能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2.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3.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 )? A.接近消费地区?? B.方便对外贸易? C.劳动力丰富?? D.工业用水方便 4、日本文化东西兼容的特点,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也感受到了异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日本,知道了日本的首都等自然环境,明确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 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