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向东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多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主要支流有40余条,其中渭河和汾河是两大重要支流。 作者简介 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原藉广东番禺。生于澳门。 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只怕不抵抗》、《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游击军》等 光未然(1913-2002)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主要作品《五月的鲜花》等。 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峡激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应运而生。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演剧队举办了一个朗诵会,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长诗。冼星海听后,约请光未然将其改成歌词,并激动地表示:“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后来,冼星海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了六天的时间便谱好了《黄河大合唱》。1939年3月31日脱稿,4月13日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这次演出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便传遍全国。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冼星海亲自指挥再次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 第二乐章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朗诵歌曲) 第四乐章 《黄水谣》(合唱)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 《黄河怨》(女声独唱)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合唱)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 思考: 作品体裁 : 速 度 : 力 度 : 旋律特点 : 音乐情绪: 进行曲 明快地 强、节奏鲜明有力, ?旋律跌宕起伏 高亢激越?、振奋人心 1、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2、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人民积极投身抗日的斗争场面,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激发了全民族抗战的斗志。 3、歌曲中突出运用了哪些音乐表现要素? 如:节拍、节奏、速度、音色、旋律等方面。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小结: 同学们,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