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课件(26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课件(26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练习)
一、单选题
1.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②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黄金为目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B.?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15世纪先后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两大航海壮举,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宣扬中国的国威???????????B.?促进资本的积累???????????C.?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D.?加快美洲的发展
4.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海的目的几乎相同???????????????????????????????????????????B.?甲的航海规模远小于乙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D.?都使世界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变化
5.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B.?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D.?比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6.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关联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7.史料记载:“人们给他起个绰号叫“百万先生”,因为“他开口闭口总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他向16世纪中叶的欧洲人提供了有关中国最为全面的资料。”这里的“他”是哪里人(
)???????
A.?意大利人?????????????????????????????B.?阿拉伯人?????????????????????????????C.?古希腊人?????????????????????????????D.?日本人
8.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在马六甲修建了郑和文化馆。其中,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图片展,详细介绍了郑和七下西洋的相关历史。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装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一在于(???

A.?宣扬国威????????????????????????????????????????????????????????????B.?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C.?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D.?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9.“他们绕东南亚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继续西航到亚丁和波斯湾口,而个别船则驶入非洲东岸的一些港口。我们应该记得,在这一时期,葡萄牙人只是刚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探寻航路。”“他们”是指谁率领的船队(??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郑和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见图。
【材料三】东南亚某一岛屿的一块墓碑上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当一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同样在东南亚,为了纪念郑和,出现了很多以“三宝”(郑和也称三宝太监)命名的寺庙、港口和城市。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航海事件?对应材料二图中哪一航线?(写字母)
(2)有学者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应该从1500年前后开始。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史实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3)请分析材料三中东南亚人民对麦哲伦与郑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国的”航海日”。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
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1992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共同组织的航队从西班牙出发,沿着哥伦布当年发现新大陆的航线环球航行,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西行开辟新航路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2)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
(3)他们最远分别到了哪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C
4.C
5.C
6.C
7.A
8.B
9.D
二、材料分析题
10.(1)指哥伦布航海(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
(2)1500年左右,迪亚士来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3)因为麦哲伦航海的目的是为了殖民掠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和平交往,他带去了大量中国的货物,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1.(1)1405年???
1492年
(2)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哥伦布远航: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3)郑和下西洋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新知导入
观看导入视频,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学习目标
1.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2.
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3.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
新知讲解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5)
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新知讲解
郑和下西洋
资料一:建文二年,安南国相黎氏掌权,对内“暴征横敛,酷法淫行,”;对外“攻劫占城,欲使臣属.又侵掠思明府”,“此乃中国所疆,……夺而齐之,肆无忌惮.”永乐四年,明成祖出兵讨伐,永乐四年四月郑和船队于安南沿海及占城一带海面活动。
资料二:洪武年间至永乐初年,东南沿海至海南、南洋群岛一代,元朝余孽、张士诚余党、反明豪强等,“私下就藩,交通外国”,因而“贡使往来者苦之”.又因洪武海禁,“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诸藩久缺贡”.——《明史·郑和传》
①协助平定安南地区
1.
原因
②疏通朝贡通道、商道,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
资料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③重振国威,寻找建文帝踪迹
新知讲解
哥伦布(1451——1506)
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是欧洲到达美洲最重要的探险家之一。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航海
Hello,everybody,我是哥伦布。从1492年开始,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去寻找东方遍地黄金和香料的中国和印度。凭着一股探险的精神,终于发现了一块陆地。在我的影响下,西欧其他国家也开始了远洋航行。我们想要的是黄金、市场,所以对善良的印第安人,我们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手段,掠夺了他们的财富、土地等。这样,大量的财富如流水一样流进了我们西欧国家。后来,我们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海上的霸主。
新知讲解
哥伦布航海
1.
原因
资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资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王上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资料二: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资料四: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

①寻找黄金
②获取香料等物品
③掠夺土地,建立殖民地
④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
新知讲解
思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出于什么目的?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动机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主要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朝廷“厚往薄来”对待海外各国,航海不仅没给朝廷带来丰厚的利润,甚至导致国库亏空。哥伦布航海主要是经济利益驱使,无论是哥伦布还是他的支持者西班牙王室都希望从探险活动中获利。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出于政治经济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平地与海外各国交往;发展贸易;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等,最终导致国库亏空。
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有:经济利益驱使,去寻找黄金;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满足欧洲与东方贸易的需求。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侧重政治目的。与之相比,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显得直接又功利——欧洲人的黄金梦。
新知讲解
郑和下西洋
路线

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即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抵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途径主要地区: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刺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刺(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锯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新知讲解
哥伦布航海
路线

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
最远抵达古巴、海地到南美大陆北缘
新知讲解
郑和下西洋
意义:
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厚往薄来”,表示通好的诚意,所带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丝绸、瓷器。在国内造价不菲的瓷器,往往只用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就出售了。
郑和下西洋(想象图)
【三宝庙】三宝庙坐落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北岸三宝垄市,就坐落在这个城市的西部约10公里处,是一座与当地其它寺庙风格迥异的中国式古庙。
新知讲解
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欧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意义:
明成祖朱棣说:“朕丕承鸿基,勉绍先志,罔敢或怠.抚辑内外,悉俾生遂夙夜兢惕惟恐弗逮.恒遣使宣教化于海外番国,导从礼义;变其夷习.”——《明史·郑和传》
宣扬中国文教,促进亚非地区文明进步
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郑和下西洋
新知讲解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所用银,约占明初五、六年之岁出钞.郑和每次出洋人员、马匹众多,每日耗费繁多.途径各国为了宣扬国威,一直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库藏为虚”,被视为耗民伤财之举.——《世界史·古代史编》
观点1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以及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观点2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由于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新知讲解
哥伦布航海
哥伦布到美洲后与印第安人进行多次贸易交换.在《航海日记》有多处记载这样的事实:“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商品交换继续进行,为了换取我们提供的东西,甚至是打破了的东西和一些碎玻璃片.”
——哥伦布1492年《航海日志》
1492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的开始,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各种生态的巨大转变.来自美洲的番茄在意大利成为制造番茄酱的原料。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开创了亚非海上通道
新知讲解
哥伦布航海
观看视频,了解拉丁美洲人民为何坚决反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想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
哥伦布航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但暴力手段、殖民侵略也给拉美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1:美洲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观点2:西方航海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有文化。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至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中的85%都为西班牙所有。在占领拉美的300年间,西班牙从那里掠夺的黄金累计数百万千克,白银上亿千克。
新知讲解
哥伦布航海
“郑和”之后——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发布《禁海令》:“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
“哥伦布”之后——
明仁宗(1424年)颁布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下令“一口通商”,实行闭关政策。
发展
和平
镜头二: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想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镜头一: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印发了《郑和下西洋》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
新知讲解
废止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比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早87年,长16年
出航次数
7
4
多3次
随行人员
最多时达27800人
最多时1000人
相当于20倍多
船只数
相当于10倍多
最大船只
长151.8,宽61.6
宝船载1000吨
长24.5米,宽6米,载重120吨
载重相当于10倍
携带的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金银货币
牲畜、农具、种子、粮食、玻璃珠、小镜子、花帽子、铜铃、针线、小刀、眼镜等百货
奢侈品与日用百货
200多艘
3—17艘
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新知讲解



早、规


大、航

技术更先进
问题探究
①推动航海事发展,促进海外贸易。
②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进步。
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
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④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2.
郑和七次下西洋有何意义?
1.
郑和七次下西洋有何条件?
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①皇帝支持②科技发达
③郑和机智的杰出航海和外交才能,以及还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A海上恶劣天气翻船
B与出访地语言不通,产生矛盾
C遇见海盗
D远航水土不服,患上疾病
E后勤保障不足
F当地土著人入侵等等
3.
郑和下西洋可能遇见哪些困难?
内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共同点



开始时间
目的
性质
规模
影响
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流。
和平交往
殖民扩张
1405年
1492年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诸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但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负担。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导致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宣扬国威,发展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政治目的)
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益。(经济目的)


课堂小结
历史启示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为各国共同发展营造和平环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课后拓展
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能实现文明和谐.
课堂练习
1.
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
( 
 )
A.文艺复兴的开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2.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至30余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千米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B
A
课堂练习
3.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4.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 
 )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C
C
课堂练习
材料一: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并把7月11日定位中国的”航海日”。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
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1992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共同组织的航队从西班牙出发,沿着哥伦布当年发现新大陆的航线环球航行,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西行开辟新航路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2)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
(3)他们最远分别到了哪里?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05年;1492年
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哥伦布远航: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郑和下西洋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