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三课第四框 明治维新 课件(24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第三课第四框 明治维新 课件(24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3-6简述德国统一、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评析相关事件和任务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明治维新爆发前的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概况以及倒幕运动,理解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2.知道明治维新的性质、内容、影响。3.能够正确评价明治维新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明治宪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师:猜猜日本两次的老师分别是?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生: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活动环节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国内:师:请阅读材料,说说明治维新前日本国内的状况。生: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再幕府将军的手中。国外: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驶抵日本浦贺港,因为船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美国等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日本国内矛盾。师: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出路在哪里?倒幕运动的胜利:归纳:明治维新的背景1.经济: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内忧):闭关锁国、落后封建;天皇大权旁落在幕府将军手中3.外交(外患):
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直接原因)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5.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二、明治维新的内容阅读P73,找出明治维新的措施,并想想这么做的目的。方面具体措施目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四个方面,具体材料,具体展开)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背景: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确立: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四、明治维新的影响阅读材料,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国家时间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日1868—187332.2%英1851—18733.3%美1861—18735%积极影响:1.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简称《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2.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消极影响: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结束环节
请你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谈谈我们中国现代化建设可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2.重视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3.面向世界,全面学习,借鉴学习4.科学发展、和平发展
板书设计
材料1:自1603年起,德川家族建立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掌握大权,曾连续五次发布“锁国令”,长达两百余年……
——《明治维新》
图1:日本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材料2: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但是统治阶级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而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接连爆发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世事见闻录》记载
一些中下级武士逐步放弃排斥,转而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
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
日本内忧外患的危机局面
材料: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政治权,议会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新知导入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
(从封建社会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
新知讲解
图1:日本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明治维新的背景
材料1:自1603年起,德川家族建立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掌握大权,曾连续五次发布“锁国令”,长达两百余年……
——《明治维新》
材料2: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但是统治阶级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而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接连爆发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世事见闻录》记载
国内
请阅读材料,说说明治维新前日本国内的状况
根本原因:幕府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国内矛盾尖锐!
浦贺港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驶抵日本浦贺港,因为船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明治维新的背景
国外
外患:美国等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日本国内矛盾。
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出路在哪里?
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
日本内忧外患的危机局面
一些中下级武士逐步放弃排斥,转而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1868年,推翻推翻幕府统治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
倒幕运动的胜利
1.经济: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内忧):闭关锁国、落后封建;天皇大权旁落在幕府将军手中
3.外交(外患):
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直接原因)
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5.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的背景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名睦仁。不满15岁登基,推翻幕府统治,发布《五条誓文》,1868年改元明治。1868—1912年,推行维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绝对专制政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大力加强对外侵略活动,推动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12年7月因尿毒症病逝,在位45年。
明治维新的内容
方面
具体措施
目的
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
军事
阅读P73,找出明治维新的措施,并想想这么做的目的。
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为日本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明治天皇废除了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了府、县,把当时的日本领土分成了3府72县,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权力。原来的
“士、农、工、商”改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虽然四个阶层之间还是存在着等级之分,但允许进行交往。
1.政治上
三府七十二县
明治维新的内容
废除所有的藩国,设置府、县,(废藩置县)以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改革土地制度,实行新地税法。1872年,解除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颁发土地执照。1873年,实施新的地税政策
2.经济上




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法、易服、剪发等,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社会生活
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建立新式军队,称皇军。改革军队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发展国营军火工业;要求军人忠于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
4.军事上
仔细观察上面这张图,找一找哪些是当时的新事物,哪些是以前的旧事物。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蒸汽火车、铁路、电线、西服等是新事物;而帆船、人力车、马车、日本和服等是旧事物。新事物的出现说明,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主动向西方学习,在多个领域引进西方文明。
背景: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确立: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国家
时间
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1868-1873
32.2%

1851-1873
3.3%

1861-1873
5%

1861-1873
3.8%
实现了富国
强兵
明治维新的影响
材料: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政治权,议会协助天皇1.行使立法权,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1.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简称《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2.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积极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










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消极
明治维新的影响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侵占亚洲,征服全世界
大陆政策
请你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谈谈我们中国现代化建设可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2.重视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面向世界,全面学习,借鉴学习
4.科学发展、和平发展
板书设计
明治维新
1.背景
3.时间
1868年
5.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①积极
②消极
6.影响
4.措施
2.改革者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
内忧外患
课堂练习
1.
19世纪中期,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日本明治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建立天皇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废除旧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3.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允许土地买卖
抓住关键词,转化设问,联系所学知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