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四章知识点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2.三种血细胞比较种类形态特点大小有无细胞核数量异常时病症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状较小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最多贫血(头晕、乏力)白细胞形状不规则最大有最少身体可能有炎症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最小无较少凝血障碍3.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5.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发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有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7.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于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血管结构特点功能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十分细小,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3.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与氧,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最后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血液被运走。4.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3.心房收缩,血液进入心室。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血液进入动脉。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回心房。4.血液循环包括同时进行的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对比体循环肺循环起点左心室右心室终点右心房左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静脉血静脉血变动脉血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联系二者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另一侧心房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其他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其他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6.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是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7.心率、脉搏、血压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上可触到的搏动。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8.血液循环的发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2.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3.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人,还可输入少量A型或B型血。输血关系表某人的血型ABABO可接受的血型A、OB、OAB、A、B、OO可输给的血型A、ABB、ABABO、A、B、AB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烧伤病人输入血浆。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