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自主探究+检测巩固)-【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自主探究+检测巩固)-【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实现公平正义。

科学精神 树立科学精神,明确法治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法治意识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都要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公共参与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参与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来。
学习重点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学习难点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预习任务: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依法治国的地位:
______是治国之重器,_____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______。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⑥ 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⑦ ,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⑧ ,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
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_____的保证。
要求:必须坚持党_______、保证执法、______司法、带头______,把依法治国与________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________。
坚持_______________。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_____和_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______政治制度。
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_____________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_____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_______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_________、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凭借形式以言代法、以权正法、徇私枉法。
坚持依法治国与___________相结合。
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
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______,大力弘扬_____________,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_________。
要求:必须从我国________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_______、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课堂活动】
情景分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探究一:结合材料,阐述怎样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
情景分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探究二:(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有哪些?
(2)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识。
总结: 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易混易错】
1、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行政。( )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4、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5、公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检测巩固】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
A.法律 B.法治 C.道德 D.道义
2. 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3.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 ③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④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我们要坚决反对特权和歧视,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________原则( B )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需要(  )
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法功能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下列古语蕴含这一思想的是( B )
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②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国因法而昌,法因人而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制定了路线图、施工图,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
答案:1.B 2.C 3.A 4.B 5.C 6.B
7.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