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2)第八课太阳1.观察太阳的方法:(1)用电焊护目镜片观察太阳(2)在一盆清水中滴上墨汁,使其均匀散开,观察墨汁在水中的太阳。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球。2.科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了下面的事实:(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2)太阳发出的光(即光的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到达地球要8分20秒。(3)太阳的直径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4)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5)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其中主要为(氢气)和(氧气)。二、简答:1、什么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怎样产生的?答: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太阳黑子”。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漩涡状气流产生的,由于气流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所以看起来是黑的。2、什么是日珥?日珥有什么特点?答: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有的日珥像巨大的喷泉,有的像拱桥和怪石。3、什么是“日冕”?答:如果发生在日全食时观察太阳,你将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了,变成了一个“黑色太阳”,外面包着很薄一层玫瑰色的环;在玫瑰色环的外围,还有珍珠色的美丽光芒,这就是“日冕”。第九课太阳与动植物1、由于太阳提供了生命的能量,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生存。植物通过阳光获取能量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养料得以生存,动物主要靠吃植物或其它动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由此可见一切生物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2、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都是依靠太阳来完成,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会降低,那么植物就永远处于休眠状态。3、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4、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大多数动物依靠植物得以生存,植物依靠阳光获取能量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上就不会具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二、简答1、在植物的一生中生命活动中,太阳起到了哪些作用?答:太阳的能量主要有二种形式:光(光照)和热(温度)。适宜的温度使种子发芽长叶,光照使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自制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温度的高低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使根吸收水份,同时植物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休眠)。2、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为什么?答: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就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并且不能产生氧气,那么植物会不断消耗氧气,直到氧气用完为此,最后植物只能走向灭绝。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将会降低,那么植物将永远处于休眠状态。3、太阳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又有哪些影响?答:因为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发育。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种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和温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适应性)。如:鸟、兽、虫、鱼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徙、回游活动都受到日照长短的影响。动物的分布地区、物候的形成、休眠及形态行为等受着温度变化的影响。4、有人说,因为有太阳,地球上才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照,没有光照植物无法生长,草食动物找不到食物无法生存,肉食动物没有草食动物作食物也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可能存在,因此,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不可能存在。第十课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1、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变化现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这是常说的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会产生新的物质,也就是化学变化。2、太阳照射温度的变化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与太阳有关系的物质变化现象主要有三种:岩石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3、归纳太阳与地球上众多物质变化现象的关系,把这种关系表示在方框里。二、简答:1、岩石风化、水的循和风的形成等物质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答:岩石风化:指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昼夜之间和寒暖季节的温度变化,使岩石交替膨胀,表层形成裂缝而破碎。岩石缝隙的水,反复冻结,融化及岩石中盐类的结晶,使岩石崩解,以及当岩石露出地表,压力解除,产生差别膨胀而破裂。水的循环:在太阳的辐射下,水分被蒸发了,使得空气中的水气达到饱和时就以多种形式降落下来。有些被大地吸收,有些流入江河湖海,太阳辐射继续,周而复始。风是空气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移动的结果。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太阳照射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种改变不仅包括太阳的热使岩石以历热胀冷缩最终风化,也包括液态水受热变为气态水,还包括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上升形成空气对流。2、如果没有太阳,现有的各种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变化?(列举岩石的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答:(1)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岩石就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没有岩石的物理变化,就很难进行岩石的化学风化,没有岩石的化学风化就很难转化为生长植物的土壤。(2)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就没有自然界水的蒸发,没有水的蒸发就没有水的循环,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降水的发生……(3)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空气就不会受热膨胀,空气不受热膨胀就不会比周围的空气轻,各个地方的空气都一样重,空气就不会流动,空气不流动就不会形成风。第十一课太阳与人类1、太阳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地球传递能量,这些能量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方式,或者以风能、水能、生物能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2、人们直接对太阳能应用的是太阳的光和热,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3、大多数能源的能量都是太阳能通过(能量转换)而来,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能量是由于远古时期的生物储存了太阳能形成的,风能、水能是太阳的光和热促进自然界中空气的流动与水的循环而形成。4、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能量转换)的形式实现的。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二、问答:1、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答:太阳对人类的影响很多,从提供光明到提供热量,从间接制造燃料能源到创造提供非燃料能源的条件,从影响人类的无线电通讯到影响人类的生老病死……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来源于太阳能,即使地球上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也都是来源于远古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产生的光能和热能,这所有的正被人利用的各种能源其实都来源于太阳,正是人类拥有并利用了这些能源,所以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活动和发展。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答:没有太阳就没有动植物的生长,就不会有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形成,人类的飞机会因为没有汽油不能飞行……没有太阳就没有水分蒸发,就不会发生水的循环,就不会形成水的流动,就不能用流水发电,没有电人类无法使用电器……没有太阳,空气就不会被加热,就不会膨胀变轻,就不会形成风,没有风,风力发电机就不能工作……如果没有太阳,植物不会生长,动物也无法生存,人类将无法获得食物,总之离开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第十二课太阳能热水器1、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方面都直接利用了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灶做饭)、(太阳能电池)、(白天看书)、(晾晒衣物)、阳光下进行生产生活等等。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有(集热器)、(不锈钢蓄热保温水箱)、(定温热水箱)、(水位自控装置)、(热水自动供应装置)、(上下循环管)等几部分组成。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三部分组成。3、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主要与(选择的材料)、(颜色)和(摆放的方向)有关。要想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就应考虑选择(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作材料、材料的颜色以(黑色)为主、热水器的摆放以(正对太阳)为佳。另外还可以考虑集热管的(受热面积)要尽可能大。二、问答:1、太阳能与水能、风能等其他能量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即可以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2、说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答:太阳能热水器将吸收的太阳光线转换成热能,利用冷水的比重大,热水的比重小的特点,在热水器内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使整个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的温度。第十三课太阳系1、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这些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行星”是指直接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所谓“矮行星”是指太阳系外围较小的天体或称为小行星。而太阳系小天体则是那些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2、八颗行星的的数据资料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填写的行星名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平均距离(106千米)58108150228778142728704497相当于水星到太阳距离的倍数123413255078赤道直径(千米)按体积大小排序4880⑧12104⑥12756⑤6787⑦142800①120000②51800③49500④已知卫星数001263342713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没有卫星。金星:第二近行星,自转最慢,自转方向特殊:自东向西转,没有卫星,夜空中除月亮外最亮的星星。地球:距离太阳第三近行星,绕太阳一周约需365天,自转一圈需24小时,有一颗卫星月亮。火星:体积在八大行星中居倒数第二。有两颗卫星。木星:体积最大,卫星最多,有63个。土星:八大行星中体积居第二位,卫星个数也居第二位,有34颗。它有一个美丽的光环。天王星:体积在八大行星中居第三位,自转是躺着的。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3、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最大,卫星数目最多有(63)颗;(水星)最小,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没有卫星。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行星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慧星。慧星是由(慧发)、(慧核)和(慧尾)组成。最著名的慧星是哈雷慧星,它的公转周期是76年。4、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慧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5、(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曾划规到大行星之列,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科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里不是卫星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并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列之外。第十四课太阳系一、填空:1、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都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2、制作太阳系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按行星距离太阳系的远近(调整好)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二、问答:1、做太阳系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答: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合适的材料,②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③要了解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弄清行星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注意行星的体积和与太阳的距离之间的比例。PAGE2第十五课天上有条河填空:1、夜空中有一条明亮的光带,这条银色的光带叫(银河),是由许多(星星)组成。2、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3、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8万)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1.2万)光年。4、从侧面观察,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所包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5、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路程,计算公式为(1光年等于300000×60×60×24×365.)=94608亿千米6、银河系直径=94608亿千米×80000=7568640000亿千米第十六课艰辛的探索填空:1、(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2、我国的航天大事记:13世纪我国发明了火药,14至15世纪发明了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发射成功。2013年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3、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哥白尼)的日心说曾被查封;(布鲁诺)因探索宇宙神秘被处死刑;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二、问答: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探索宇宙是艰辛而又十分危险的,但科学家们为进一步探究宇宙的奥秘,仍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第十七课人造卫星与飞船填空:1、晴朗的夜空,有时会看到一种移动的星星,它们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它是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2、卫星按照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之类。3、(科学卫星)使用各种探测仪器,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的卫星;(技术实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4、应用卫星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到目前为止,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空间局、中国、印度等国家仅气象卫星就发射了100多颗。5、不同的人造卫星有各自的用途。利用卫星传输信息图片(卫星云图、太平洋上空台风照片、地面照片、卫星转播电视)6、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7、(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研制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8、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可以为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接送宇航员)和(物资)。9、宇宙飞船上有许多特别设置的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如(环境控制系统)、(报话通讯系统)、(仪表照明系统)、(逃逸救生系统)等等。宇宙飞船要和别的航天器准确地交会对接,这样才能完成它的运输任务。宇宙飞船还要精确地返回地面。10、我知道的宇宙飞船有:“神舟”五号(中国),“阿波罗”号(美国),“联盟”号(俄罗斯),“猎户座”号(美国),“凡尔纳”号(欧洲空间局)??第十八课运载火箭填空: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火箭是靠(反冲作用)的力量飞上天空的。3、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靠(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它包括仪器舱、三级发动机、二级发动机、一级发动机。4、中国的(“长二捆”)火箭和法国的(“阿丽亚娜”)号火箭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箭。5、“火箭”模型的制作步骤:①在空的大塑料瓶的底部,用硬纸板粘贴做成“火箭”的头。②在塑料瓶身部分,等距离地用硬纸板粘贴成火箭的三个翅膀。③在塑料瓶身部分,装上一个自行车的气门芯。④在瓶中装水(约占瓶容积的三分之一),然后盖紧瓶盖。⑤把打气筒夹在气门芯上往塑料瓶中打气,小心观察,当用手捏瓶子感到胀鼓鼓的时候,就停止打气。⑥把火箭拿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固定在发射架上,使它的头朝向天空。⑦小心打开发射架的开关,此时,就可以看见火箭升空了。第十九课无限宇宙填空:宇宙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天文学家测量宇宙的大小是用(“光年”)作单位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过程:①18世纪以前,人们初步认识了地球所在的太阳系。②18世纪以来,借助光学望远镜,人们才知道太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太阳,组成了一个更大的星系集团---银河系。在巨大的银河系中,太阳犹如沧海一粟,既不显眼又不特殊。③后来,人们又认识到银河系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④随着探测技术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人们发现,在银河系外,还有数以百亿计的星系存在。星系又组成了更高一级的星系集团----星系团以至总星系。⑤现在,由于射电探望远镜的出现,人们的视野已经扩展到了一百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星系世界里,银河系也只是一颗沙粒而已。3、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探测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什么关系?①在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凭借自己的肉眼或者用肉眼配合古代天文仪器来观测天体,所能观测到的主要是天体的视位置和视运动。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人们都未能建立起正确的宇宙图像。②17世纪初天文望远镜诞生了,为天文学提供了新的观测工具,使天体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1785年,科学家借助望远镜初步确立了银河系的概念,使人们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③进入20世纪后,射电探测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相继兴起,20年代河外星系的发现则又一次扩充了人们的视野,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的一页。④20世纪中叶问世的空间无人探测器,使人类不再仅仅只是从地球来观测、认识宇宙了。探测器作为探索宇宙的得力工具,几乎遍布了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和星际环境,使人类获得了许多在地球上观测无法获取的信息,有了很多新发现和新成果。⑤现在人们可以登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宇宙空间研究宇宙,开展科学实验;利用太空望远镜直接观测宇宙。第二十课整理我们的科学课学习填空我们是按照从(家庭)(学校)(家乡和祖国)(地球和宇宙)的顺序使科学课的学习不断深化和扩展。2、动物的分类(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动物的繁殖(胎生、卵生)动物的运动(爬行、行走)、飞翔、水里游动、跳跃、蠕动、奔跑)3、科学课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即(地球和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4、科学课中,我们学习过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和结论)(表达和交流)等。5、我对科学探索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得出科学结论)第1页共3页-----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2、四种常见化石:(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琥珀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是(模铸化石)。3、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4、(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5、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6、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第二课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里。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体型比始祖马略大,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体型更高。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体型已接近现代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二、简答: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第三课谁能生存下来一、填空:1、“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生物自然发展的规律。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当时地球上气候温暖,动植物丰富,很适合它们的生存,所以它们繁殖得很快,成为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二、简答题:1、按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学说,讨论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答:颈长的长颈鹿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存活,颈短的长颈鹿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死亡。由于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一代代选择,颈部变得更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导致现在的长颈鹿的颈部这样长。2、说说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答:科学家做了多种猜测:①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食草恐龙为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②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变全部死掉③由于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④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第四课月球上有什么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较高的地方是(高原),较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的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存在。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6、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测定月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比地球古老。二、简答: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答:可能是由小天体碰撞和火山爆炸形成的。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6。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不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4、月球上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吗?答:没有。因为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气和水等条件。5、月球上有什么?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广阔的平原、有星罗棋布的环形山。第五课观察月球一、填空: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运动。但明亮部分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同时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运动规律:月球(明亮和黑暗两部分的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3、各时间段月相名称:农历上半月时:农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东),圆弧(向西),是为(蛾眉月)。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为满月(或望月)。进入农历下半月时,月亮出现的时间会每天变(晚),并且逐渐出现(缺口),缺口(向西)。在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时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称(残月)。4、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规律:上半月在傍晚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增多)。直至(满月)。下半月在清晨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东),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变少),直至(朔月)。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月相的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第六课月相的成因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4、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5、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二、问答;1、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也随着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第七课登上月球一、填空1、(1609年)加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球后,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2、(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吧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3、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枚)探测装置。4、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5、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6、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庆大的月球探测计划。7、(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18时)“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8、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有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同时升空,任务时间15天。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二、问答:1、宇航员登月球前要做哪些准备?答:乘着宇宙飞船,带上氧气、水、食品(特制的)、穿上既散热又保暖、能防辐射的宇航服,配备通信,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各类仪器等。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二单元.doc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doc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四单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