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 酸和碱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2、知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酸、碱化学相似性的归纳。 教学难点:酸、碱具有化学相似性原因的理解;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烧杯,试管、胶头滴管、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试管架、试管刷 教学过程: 复习测评 1.书写化学式:盐酸___HCl____ 硫酸___H2SO4____ 氢氧化钠__NaOH_____ 氢氧化钙____Ca(OH)2___ 2.稀盐酸呈___酸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碱____性,其pH____>___7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被蜜蜂这蛰后,用肥皂水清洗。被马蜂蛰后,用食醋止痛止痒 问:为什么肥皂水、食醋能缓解蜜蜂和马蜂蛰咬的疼痛?? 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从上节学习中,已经知道酸碱各自有相似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先观察一个实验 [实验8—13]?酸碱溶液导电实验 在六只小烧杯中分别装有下表列出的溶液各100ml,当闭合开关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实验现象 溶液 蒸馏水 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酒精 灯泡亮否 否 亮 亮 亮 亮 否 思考讨论:为什么酸溶液和碱溶液都导电? 解释与结论:从实验可知,蒸馏水酒精不导电,而酸溶液和碱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酸碱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的粒子。只要我们分析酸和碱的组成,就可以看出酸或碱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酸在水中能解离出H+ , 碱在水中能解离出OH- 。这正是它们会各自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8-14]认识酸跟碱的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取3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反应发生?你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探究? [分组探究]现象记录: 编号 操作步骤 现象 ① 取3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2滴酚酞 溶液变红色 ② 逐渐往NaOH溶液中滴稀盐酸,振荡 红色褪去 ③ 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两滴NaOH溶液,振荡 溶液再次变红色 ④ 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红色又褪去 [思考]: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为什么? [解释与结论]: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说明碱溶液与滴入的酸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HCl+NaOH=NaCl+H2O,酸和碱之间都会发生类似的反应,我们把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讨论]:你认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反应物必须是酸与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难点解读]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电离出的__氢离子__与碱中电离出的_氢氧根离子___反应生成水:H+ + OH- == H2O ①少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常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但是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需要借助指示剂判断否发生。 ②发生中和反应时,会放出热量。 ③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Fe2O3+6HCl=2FeCl3+3H2O 讲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方面应用:改良酸性土壤,工业排放的酸性物质随雨水落下,形成酸雨,酸雨对工业设备,石材建筑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十分严重,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十分明显,我们可以用熟石灰的碱性中和土壤的过多酸性,以减轻酸雨的危害。 废水处理?:熟石灰处理废水中的硫酸,以减少水体污染。?????? 3.医药应用:如果被蚊虫叮咬,皮肤会出现红肿而疼痛,这是因为它们向你的皮肤注射了甲酸,这时可以涂抹弱碱性的肥皂水。 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3HCl=AlCl3+3H2O? Mg(OH)2+2HCl=MgCl2+2H2O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在科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将溶液的PH控制在某一特定范围。当溶液中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可以加适当的酸或碱进行调节。 知识归纳——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 1. 酸的通性: (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 色。 (2)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 (3) 酸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 (4) 酸 + 碱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 (5)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复分解反应 ) 2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 色。 (2)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4)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复分解反应 ) 讲解: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通式:AB+CD=AD+CB 特征:双交换,价不变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2,中和反应的本质。3,中和反应的应用。 板书设计:1,中和反应的定义: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本质: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和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一个氢氧根离子结合一个氢离子生成一个水分子 2,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农业方面应用:改良酸性土壤 ②废水处理 ③医药应用 ④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作业:P242第4到6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