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许多金属能与盐酸、硫酸等发生反应。 2、初步认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逐步分析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2、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的有机联系。 二、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化学学习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对化学知识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2、对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能较好的完成,多数学生能带着任务上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得出。 难点: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设问:1、现在农村家家修房造屋,门窗都用铝制品,不用铁制品? ???????? 2、用黄铜冒充黄金的诈骗行为。、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找到化学,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a. Mg在空气中燃烧 常温: Mg表面容易形成一层氧化膜 点燃: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化学方程式:2Mg + O2 === 2Mg O b. Al和O2: 常温:Al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制品耐腐蚀) 点燃: 铝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化学方程式:4Al + 3O2 ===2Al2O3 c. Fe和O2 常温:Fe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铁锈 点燃:Fe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条件 镁 铝 铁 铜 金 空 气 中 剧烈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 易生成致密氧化膜 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潮湿空气中缓慢生锈, 加热变黑 高 温 也 不 反 应 氧 气 中 耀眼白光 火星四射 探究二:???? 1、标题: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2、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架、试管、镊子、镁带、锌粒、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砂纸 3、过程与方法:分组实验,交流分析,总结汇报 4、解决问题: (1)对比铝、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 (2)设问: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形有几类?以上三种金属的发动性强弱顺序? 结论:Al>Fe>(H)>Cu 规律: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 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结论: ①排在越前的金属,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②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稀HCl(或稀H2SO4)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探究三: 1、?标题: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实验药品与器材:试管架、试管、镊子、铝丝、铜丝、硝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 3、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大家讨论交流总结 4、解决问题: (1)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 ? 铜丝插入硫酸银溶液中 ? ?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 ? (2)设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特点? 结论与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 A. Mg+H2SO4=MgSO4+H2↑ B. Cu+2HCl=CuCl2+ H2↑ C. 2Fe+6HCl=2FeCl3+3H2↑ D. Cu+2AgCl==CuCl2+2Ag E. Fe+Zn(NO3)2==Zn+Fe(NO3)2 ????????????? (四)小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2、要求同学树立“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五)教学反思: 易错点:学生易把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的判断标准搞混淆。 补救措施:1、回忆实验探究过程,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达出来的规律; ??2、通过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