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9科10份)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等差数列中,的值是( )
A.16 B.8 C.7 D.4
2.要完成下列两项调查:①从某社区125户高收入家庭、280户中等收入家庭、95户低收入家庭中选出100户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②某中学的15名艺术特长生中选出3人调查学习负担情况。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依次为( )
A.①用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随机抽样法
C.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①②都用分层抽样法
3.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4.设双曲线以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为焦点,其准线过椭圆的焦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5.若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棱柱的体积为( )
A. B. C. D.6
6.设,,且∥,则锐角为( )
A. B. C. D.
7.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A、B、C,若命题命题,则P是Q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已知F是抛物线的焦点,P是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线段PF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 在条件下, 则的最大值是 .
10. 若经过点P(-1,0)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的方程是 .
11.向量且,则= .
12.两灯塔与海洋观察站的距离都等于,灯塔在北偏东处, 灯塔在南偏东处, 则之间的距离为 .
13.如果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那么输出的值 .
14.已知数列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数列的前100项的和等于100,则数列的前200项的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向量,,.
(1) 求的值; (2) 若, , 求的值.
16. (本小题满分12分)投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每个面上标有一个数字的正方体玩具,它的六个面中,有两个面标的数字是0,两个面标的数字是2,两个面标的数字是4,将此玩具连续抛掷两次,以两次朝上一面出的数字分别作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1)求点P落在区域C:内的概率;
(2)若以落在区域C上的所有点为顶点作面积最大的多边形区域M,在区域C上随机撒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在区域M上的概率.
17.(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其中、、依次成等比数列,且 .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菱形,,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1)证明:;
(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9.(本小题满分14分)某建筑公司用800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2层、每层4000平方米的楼房。经初步估计得知,如果将楼房建为x(x12)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Q(x)=3000+50x(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小值是多少?
(注:平均综合费用=平均建筑费用+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且经过、、三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点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当内切圆的面积最大时,求内切圆圆心的坐标;
(3)若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证明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直线上.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数学(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9. -3 10. 11. 12. 13. 3825
14.
三、解答题
(2)解: 由(1)知,且, ∴ . ……6分
∵,, 由正弦定理得,即,
∴. ……8分 ∵,∴.……10分
∴. ∴.……12分
∴所求概率为。……8分
(2)因为区域M的面积为4,而区域C的面积为,……10分
∴所求概率为。……12分
17.解:(1)n>1时, ………3分
又n=1时,a1=S1=4-2=2,也符合上式, ………4分
故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 ……5分
设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又b2、b4、b9依次成等比数列,得
,解得, ……7分
故 ……8分
(2)由Tn=++4+…+
∴ 2Tn=1++++… ……10分
∴两式相减Tn = l+3(+++…+)-
=1+3() -
=1+3(1-)-= 4- …………14分
18. 解:如图,作于点P, 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1分
(1)证明:
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则
即 …………3分
取,解得 …………4分
∵即
又∵
∴…………6分
(3)解:设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由 , 得, ………13分
即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14分
19. 解:设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为元,依题意得
……5分
法一: ………9分
当且仅当上式取”=” ………12分
因此,当时,取得最小值5000(元).
答: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少,该楼房应建为20层,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小值为5000元。 ………14分
答: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少,该楼房应建为20层,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小值为5000元。 ………14分
20.解:(1)设椭圆方程为
将代入椭圆E的方程,得
,解得 ∴椭圆的方程 ……2分
(2),设的边上的高为, …3分
设的内切圆的半径为,因为的周长为定值6.
所以, ……4分
当在椭圆上顶点时,最大为,
故的最大值为,
于是也随之最大值为 ……5分
此时内切圆圆心的坐标为……7分
因此结论成立.
综上可知.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住直线上. ………14分
开始
输出
结束
(13题图)


y
x
O
F
H
A
B
D一、单项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国著名的饮料企业王老吉原先的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缺乏个性的广告语,没有让企业的产品销售有多大起色。后来,王老吉提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新广告语,专业定位于“消火”,企业产品销售量于是猛增。由此可见( )
A.只要大力投入广告,企业经营就能够成功
B.成功的企业经营离不开正确的经营战略
C.优美的广告语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D.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消费者利益
2.“志愿精神”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支撑。公民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主要体现了( )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意识
C.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
D.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的公民意识
3.2010年9月8日,人民网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该留言板突出互动性,旨在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网络可以杜绝国家机构的腐败行为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实现了公民对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对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只能通过创造经济价值来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6. 2011年2月13日,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电影和电视剧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志和相关内容;不得表现未成年人买烟、吸烟等情节;不得出现有未成年人吸烟的镜头。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 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文化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能起到的作用有(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使中国的文化成为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0.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们都应该继承发展
11.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文化消费费者的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 
A 文化决定人的思维
B 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 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二、材料题(13题25分,14题27分,共52分)
13、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材料二: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得到了长足发展,居民文化消费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文化消费已日渐成为我国整个消费市场的诸多合力中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GDP增长的重要一极。但与此同时,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大肆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渲染色情暴力……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现象,专家们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9分)
(2)材料二中的各种做法分别体现了政府的什么职能?(8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8分)
14题、
材料一: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粤剧是岭南特有的传统戏曲剧种,发源于南粤,流行于广东、广西,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标志设计象征着广州亚运会将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方宾客,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材料二: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勇于使其融入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创新。
材料三:“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年轻一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表现。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9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对文化创新途径的认识(12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青年学生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分)
高二期末考试答案
13.(1)①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分)
③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3分)
(2)加强“三农”工作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2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分)
(3)①材料一反映当前我国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2分)
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人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3分)
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而不顾及自身的基本职责,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3分)
(2)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应立足广州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勇于创新,充分体现地方特色。(3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对广州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3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外文化的有益经验和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3分)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分)
(3)
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4分)
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C.有氧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2、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②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4、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T细胞缺陷的小鼠,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C.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5、以下各项是对生长素运输有关情况的叙述。其中能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①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运往侧芽部位。
②单侧光条件下,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
③在缺氧的条件下,生长素的运输速度减慢。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③ B.①② C. ①④ D.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全对得6分,漏选且对得3分,其他答案不得分,共12分)
7、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员之间都存在着捕食关系
C.消费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
D.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8、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D.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低
三、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4分)
9、(16分)右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_______和丁分泌的 ____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3)甲分泌的______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
10、(16分))根据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施用植物激素而收获的果实被称为“激素水果”。能促进植物果实发育和防止落花落果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促进青少年性成熟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因此,儿童常吃“激素水果”不会引起性早熟。
(2) 据下图,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对芽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____,对根的生长效应为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使用生长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 。
11、(16分)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 O2
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填“下降”或“升高”)。
(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
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5)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
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填“光反应”或“暗反应”)阶段。
12、(16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答案
选择题
9、(16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负)反馈
(2)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3)生长(激素) 协同
(4)下丘脑 (5)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
11、(16分)(1)光合 呼吸 (2)吸收大气中的CO2 A→C O2
(3)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 下降
(4) ①③④ (5)光反应
12、(16分)(1)活细胞 (2)① 抗体 同种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低 高本试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35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Several years ago I studied in a university in the biggest city in our country. It’s beautiful but it’s hot in __1__. So I usually returned to my hometown when my __2__ began. It is not big, but it’s cool and quiet. I could __3__ in the daytime and have a good sleep at night.
One day I had some __4__ to solve. But I didn’t take the dictionaries home. My father told me Charlie, one of my __5__, had a good library. I went to his house at once. We didn’t see each other after I __6__ middle school. At first he didn’t recognize me. He __7__ me up and down. And then he called out, “Oh, dear! It’s you, Fred!”
Of course we were __8__ to meet each other again and talked a lot about our schoolmates and __9__. Later on he showed me around his library. It wasn’t big but there were a lot of nice books in it. And the dictionaries I __10__ were in them too. At last I said, “Can you __11__ some dictionaries to me, please ”
“I’m sorry I don’t lend any books to __12__,” said the young man.
“Are you afraid I’ll __13__ them ”
“No, I’m not. I’m afraid you won’t __14__ them to me. Look! All the books are not __15__, but borrowed!”
A. spring B. summer C. autumn D. winter
A. birthday B. Saturday C. Sunday D. holiday
A. study B. play C. rest D. run
A. words B. sentences C. problems D. stories
A. brothers B. sisters C. aunts D. classmates
A. finished B. heard C. saw D. met
A. lifted B. carried C. looked D. pulled
A. angry B. happy C. worried D. sad
A. doctors B. teachers C. workers D. drivers
A. looked for B. read C. wrote D. looked at
A. borrow B. give C. pass D. lend
A. 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s D. another
A. lose B. sell C. throw D. know
A. pay B. return C. use D. look after
A. made B. picked C. won D. bought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No one knows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future for sure. 16 we often think of the future and wonder what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17 a hundred years' time.
Think of space. Perhaps 18 permanent station on the moon will have been set up. Perhaps people will be able to visit the moon as tourists. Cheap rockets for space travel will have been developed, 19 (permit) long journeys throughout the solar system. 20 that time comes, people will be taking holidays in space 21 visiting other planets, such as the Mars Colony and the Venus Exploration Outpost.
Scientists of the future will almost certainly find other ways to make life last 22 (long).
23 probably will find cures for most diseases. Hospitals will probably have "body banks" 24 can give you almost any new part you need 25 (keep) on living. People of the future may live to be a lot older than 100 years.
Ⅱ 阅读 (共两节, 满分50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t was a dark and cold night. The car driver didn’t have even one passenger all day. When he went by the railway station, he saw a young man coming out with two bags in his hands. So he quickly opened the door of the car and asked,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ir ”
“To the Star Hotel,” the young man answered. When the car driver heard that, he didn’t feel happy. The young man would give him only three dollars because the hotel was not far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But suddenly, he had an idea. He took the passenger through many streets of the big city.
After a long time, the car finally arrived at the hotel. “You should pay me fifteen dollars,” the car driver said to the young man. “What! Fifteen dollars Do you think I’m a fool Only last week I took a car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to this same hotel and I only gave the driver thirteen dollars. I know how much I have to pay for the trip. I won’t pay you one dollar more than I paid to the other car driver last week. ”
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young man went past the railway station.
B. The young man was working in the railway station.
C. The young man had just got off a train.
D. The young man was waiting for his friend there.
27.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r driver
A. He was a nice and clever man. B. He was good at driving.
C. He was a dishonest person. D. He liked to work very hard.
28. The driver felt very ____ when he saw the young man coming out of the railway station.
A. sorry B. happy C. proud D. worried
29.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the young man__________.
A. didn’t want to stay in this city.
B. had been to the hotel several times.
C. knew clearly how far it was from the station to the hotel.
D. must be a stranger and didn’t know the city very well.
30. The driver took the passenger through many streets so as to_________.
A. make the young man happy
B. get more than twenty dollars.
C. let the young man think it was very far from the station to the hotel.
D. let the young man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city.
B
One summer my friend and I decided to go to Italy for a holiday and we decided to travel there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travel agency. You know, you would be submerged (淹没) in crowds of tourists and lose lots of opportunitie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country more closely. We started to think over our trip and managed to come up with a free tour of Italy.
The trip was not very long but it was still very impressive. We look forward to going there again! Of course, we spent lots of time arranging the trip, but it was well worth it! Of course I was afraid that something would go wrong and I was especially anxious about my visa, but everything went quite smoothly in the end.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was getting a visa without an invitation. In the Italian consulate(领事馆), one must hand in some official paper proving that one has a hotel booked for oneself in order to get the visa. Then we had to solve the ticket problem. Airlines often sell cheap tickets and we bought ours far in advance. The next step was to book a hotel. We finally booked a hotel about thirty km away from the heart of Rome and it was the perfect choice for our trip.
Every day we took a train that carried us to the heart of Rome. Our big house, which was surrounded by the forest, was a rare girl for the fresh air and absolute silence, beautiful views, hospitable (好客的) hosts, comfortable living conditions delighted us to no end. Besides this, we were very lucky that our mistress was Russian. She gave us a lot of advice that was of great use. She told us what transport to choose and where the best places to go.
Don’t be afraid to arrange your trip by yourself. It’ s not difficult! The only thing I'll say right now is that we really enjoyed traveling by ourselves. We walked with a map and a guide-book to wherever we wanted and we even met some of our fellow countrymen on the way just two or three times. So, if you're also planning a "single" trip, don't forget to take a Russian-Italian phrasebook as people in Italy prefer to speak in their native tongue.
31. 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go to Italy again
A. He had a great time there.
B. Italy has a lot of attractions.
C. His friend invited him there.
D. He didn't stay in Italy long enough.
32.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was the hardest in preparing for his Italian trip
A. Buying cheap airline tickets to Italy before the traveling
B. Getting a visa without an invitation from the Italian consulate.
C. Booking a comfortable hotel on his own in Rome.
D. Solving the ticket problem far in advance.
33.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the author mainly explains
A. the reason why he chose to live in the center of Rome
B. the reason why the hotel he booked was the right choice
C. what transport they chose to travel in their Italian trip
D. the reason why the mistress gave them some advice
3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as NOT been answered in the passage
A. 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to go to Italy for a holiday for the first time
B. 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not to follow a travel agency
C. How did the author prepare for his trip
D. What tools did the author use for his traveling
35. From the text we can know the author
A. enjoys traveling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B. likes being accompanied by tour guides
C. advises us to arrange trips by ourselves
D. met with a lot of his countrymen in Italy
C
If English means endless new words, difficult grammar and sometimes strange pronunciation, you are wrong. Haven’t you noticed that you have become smarter since you started to learn a language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by a British university,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your brain powe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learning other languages changes grey matter. This is the area of the brain which processes information. It is similar to the way that exercise builds muscle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e younger people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the greater the effect is.
A team led by Dr Andrea Mechelli,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took a group of Britons who only spoke English.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a group of “early bilinguals” who had learnt a second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five, as well as a number of later learners.
Scans showed that grey matter density(密度)in the brain was greater in bilinguals than in people without a second language. But the longer a person waited before mastering a new language, the smaller the differen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is changed by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said the scientists.?
It means that the change itself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learn.?
Professor Dylan Vaughan Jones of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has researched the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maths skills. “Having two languages gives you two windows on the world and makes the brain more flexible(灵活的),”he said. “You are actually going beyond language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ideas.”
The findings were matched in a study of native Italian speakers who had learne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etween the ages of two and 34. Reading, writing, and comprehension were all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ounger they started to learn, the better. “Studying a language means you get an entrance to another world,” explained the scientists.
36. The main subject talked about in this passage is_____________.
A. science o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B. language can help brain power
C. man's ability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D. language learning and maths study
37.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writer mentions “exercise” in order to_____________.
A. make people believe language learning helps grey matter work well
B. prove that one needs more practice when he (she) is learning a language
C.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the language when you learn the language
D. say language is also a kind of physical labor
38. The underlined word “bilingual”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___.
A. a researcher on language learning
B.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
C. an active language learner
D. a person who can speak two languages
39. We may know from the scientific findings that_____________.
A.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
B.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 late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and one who doesn't know a second language
C.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has bad effect on people's brain
D. the earlier you start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the higher the grey matter density is
40. In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us that_____________.
A. early learning of a second language helps you a great deal in study other subjects
B.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the same as studying maths
C. Italian is the best choice for you as a second language
D. you’d better choose the ages between 2 and 34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D
Modern science suggests that a healthy lifestyle matters much to how long you can live and how well you live. Here are some tips for you to form a healthy lifestyle.
Keep a scientific diet. Keep in mind that sugar can be removed from our diet completely. Over intake of sugar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getting fat. Over intake of protein or fat and low intake of fiber can also lead to getting fat. We need only a few grams of protein every day to keep our body in order. Like rain to crops, not the more the better.
Be always in a good mood.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od and health. A good mood keeps you in high spirits. Thanks to the Internet, we can enjoy and learn much without going out. Take a look at some online shops and pick up some bargains, enjoy music and movies and chat with some good friends. Just keep happy.
Enough sleep. Two studies show the reasons why teens and adults don’t have enough sleep. With teens, a major reason is mobile phone use; with adults, it’s work. Meanwhile, a third study of young children shows that a lack of sleep in early life may lead to serious problems in future. Everyone needs at least 8-hour sleep to recover from tiredness and the hurt caused by hard work in the daytime.
Proper exercise. Do exercise to keep away from fatness. Because of the quick pace of modern life, you don’t have time to do exercise every day, but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and 45 minutes each time.
41. The author wrote the passage to _______.
A. tell the readers how to take proper exercise every day
B. provide some advice on how to form a healthy lifestyle
C. ask people to care about their health rather than their work
D. make some surveys among those who have health problems
4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lead to getting fa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low intake of protein.
B. low intake of fat.
C. over intake of fiber.
D. over intake of sugar.
43. The main reason why teenagers don’t have enough sleep is that they _______.
A. use mobile phones too much
B. have too much homework
C. eat too much sugar every day
D. don’t have enough exercise
44. How many minutes do you need to do exercise at least every week
A. 45 minutes. B. 90 minutes. C. 115 minutes. D. 135 minutes.
45. 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A. We must take in much sugar for our body’s functioning well.
B. The Internet leads to more health problems.
C. The least sleep time needed for adults is less that that of teens.
D. We need to do many things to form a healthy lifestyle.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请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的相应选项字母涂黑。 注:选E请填涂AB, 选F请填涂CD.
首先,请阅读下列教学部门的信息:
A. Cradle of a Violinist
In this department they have risen to fame by some great violin players born there. The students there have several comfortable places to practice their violin and some other instruments. Meanwhile the students have a chance to practice other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piano, the drum.
B. Home of Musicians
In this department they don’t plan to bring up a musician. They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appreciate all types of music, especially for the students who loves to be a listener, not a player of the drum. This is their first choice.
C. Guitar Garden
This department is home of the guitar players. If the students haven’t played the guitar and hope to learn from the beginning, this is likely to be their favorite place. Of course, they are also able to learn country music, jazz and so on.
D. Jazz Paradise
In this department you can learn jazz, opera, classical but jazz is the best of all. Jazz teachers are experienced and have won a lot of notional contests.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 improve your skills in playing the guitar and the piano there.
E. Palace of Piano
As is known, the piano is more versatile than any other instrument. In this department only the students who have learned the piano for at least five years can be admitted. They are good at teaching advanced learners. After the hard practice, the students have a chance to enjoy all kinds of music.
F. Eden of Percussion Instruments
In this department they do well in teaching instruments, especially the drum. They have excellent drums and every student has a chance to practice every day. All the teachers are very patient and experienced. What’s more, the students can learn rock, classical music and jazz.
请阅读下列五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匹配学生与所拟要选择的学习部门:
46. Kathy likes jazz very much. He wants to make a living by it in the future. His favorite instrument is the guitar and he also wants to get his skill of playing the guitar better.
47. Ronald started to play the violin when he was five. His favorite style of music is country music. His wish is to learn both of them further and become a violinist in the future.
48. Gilbert is fond of music, but his wish is to be a computer expert. He especially loves the sound of the drum and he likes rock.
49. Hugo Clinton is only fourteen years old. He has been learning to play the piano for nearly ten years. Hugo says the best instrument is the piano. He expects to be a pianist in the future. In his spare time he likes to listen to opera.
50. Green was born in a worker’s family. His grandfather was a musician, so he wants to learn to play drums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wishes to study classical music.
III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近年微博(micro blog)在中国越来越流行,2011年也被有关媒体称为“微博元年”。假设你是校报记者,请根据下列提示为校报写一篇介绍微博的英语短文。
1. 非常方便,人们可以随时利用微博来表达心声,交流想法。
2. 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3. 与朋友分享心情,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
4. 也有潜在的危险,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或其他重要信息。
5. 综上所述,使用微博要谨慎。
【写作要求】
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第一句已经给出,但不计入总句数)
Micro blog has become part of our 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读写任务(共1小题;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Failure is what often happens in or life. Students may fail in exams, scientists may fail in their research work, and athletes may fail in competitions.
Although failure happens to everyone,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 are various. Some people don’t think their failure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at all. So they pay no attention to it. As a result, they will have the same failure many times later. They spend their time and energy on useless things and they may really be fools as they have thought. Other peopl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eople mentioned above. Instead of being distressed and lost, they draw a lesson from every failure and become more experienced. After hard work, they will be successful in the end. It is said that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Success will be gained after times of failures so long as we are good at drawing a lesson from our failure.
In my opinion, failure is not a bad thing: the really bad thing is taking a failure as failure or even losing heart after failure.
[写作内容]
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
2)然后以约120个词就“失败是坏事吗 ”的主题发表看法,并包括如下要点:
a)失败并非坏事,但从失败中再站起来,的确不易;
b)失败对一个胜利者、成功者来说,却是重要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c)你对失败的看法和态度如何?
[写作要求]
(1)可以使用实例或其它论述方法支持你的论点,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标题自定。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篇章连贯。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
Ⅱ 阅读 (共两节, 满分50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26—30.CCBDC 31—35.ABBAC 36—40.BADDA 41—45.BDADD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46—50. DABEF
III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基础写作(one possible version)
Micro blog has become part of our life.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 instantly at any time. Besides, it provides a chance for people to release their inner stress. By showing their heartfelt emotions on the micro blog, their friends may also know about their condition and can offer timely comfort. However, micro blog can also be potentially dangerous as it may give away people’s privacy and other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All in all, micro blog provides us with some concerns as well as comfort and large quantities of information, so we should be careful while using it.
第二节 读写任务(one possible version)
Is Failure a Bad Thing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failure is a common thing in life. Bu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 A person who can learn a lesson from his failure will succeed in his life.
As is known to all, the success says the defeat to a victor is actually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skills and a required course. Whoever draws a lesson form each failure, he will become experienced and succeed.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A={x|y=},B={y|y=lg(x2+10)},则A∪ RB= (  )
A. B.[10,+∞) C.[1,+∞) D.R
2.已知a,b是实数,则“a>0且b>0”是“a+b>0且ab>0”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若曲线y=x2+ax+b在点(0,b)处的切线方程是x-y+1=0,则 (  )
A.a=1,b=1 B.a=-1.b=1
C.a=1,b=-1 D.a=-1,b=-1
4.设F1,F2是双曲线x2-=1的两个焦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3|PF1|=4|PF2|,则△PF1F2的面积等于 (  )
A.4 B.8 C.24 D.48
5.4.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则a20等于 (  )
A.-1 B.3 C.1 D.7
6.在△ABC中,A=60°,B=75°,a=10,则c= (  )
A.5 B.10 C. D.5
7.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
A. B. C. D.
8.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恰好为双曲线的上焦点,则= (  )
A.1 B.4 C.8 D.16
9.设x0是函数=ln x+x-3的零点,则x0在区间 ( )
A.(3,4)内 B.(2,3)内 C.(1,2)内 D.(0,1)内
10.已知=2x3-6x2+m在[-2,2]上有最大值3,那么函数在[-2,2]上的最小值 A.-37 B.-29 C.-5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那么目标函数z=2x+4y的最小值是____.
12.已知△ABC中,tan A=-,则cos A= ________.
13.B1、B2是椭圆短轴的两端点,O为椭圆中心,过左焦点F1作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是||和||的等比中项,则的值________.
14.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
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
何体的侧面积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0分)
15.(本题12分)设函数f(x)=sin(2x+φ)(-π<φ<0),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是直线x=.
(1)求φ;
(2)求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16.(本题12分)为了对某问题进行分析,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三所学校A,B,C的相关人员中,抽取若干人组成分析小组,有关数据见下表(单位:人).
学校 相关人数 抽取人数
A 18 x
B 36 2
C 54 y
(1)求x,y;
(2)若从学校B,C抽取的人中选2人作专题发言,求这2人都来自学校C的概率.
17.(本题14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当n∈N*时满足Sn=-3n2+6n,数列{bn}满足bn=n-1,数列{cn}满足,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
18. (本题14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PAD⊥ 平面ABCD,AB=AD,∠BAD=6°,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19、(本题14分) 已知抛物线的焦 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轴上方的点,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作AB垂直于轴,垂足为B,OB的中点为M.
(1)求抛物线方程;
(2)过M作,垂足为N,求点N的坐标;
(3)以M为圆心,MB为半径作圆M,当是轴上一动点时,讨论直线AK与圆M的位置关系.
20.(本题14分)已知函数f(x)=x3+mx2+nx-2的图象过点(-1,-6),且函数
g(x)=f′(x)+6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1)求m、n的值及函数y=f(x)的单调区间;
(2)若a>0,求函数y=f(x)在区间(a-1,a+1)内的极值.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文科数学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共80分)
15解:解:(1)令2×+φ=kπ+,k∈Z,………………2分
令-+2kπ≤2x-≤+2kπ,……………………10分
可解得+kπ≤x≤+kπ,k∈Z,
因此y=f(x)的单调增区间为,k∈Z. ……12分
16解: (1)由题意可得,==,……………………2分
所以x=1,y=3. ……………………4分
故选中的2人都来自学校C的概率为.……………………12分
17解:(1)当n=1时,a1=S1=3,……………………2分
当n≥2时,an=Sn-Sn-1=9-6n. ……………4分
∴an=9-6n(n∈N*). ……………………6分
(2)∵bn=n-1,
cn=anbn=n-1=(3-2n)n,…………8分
∴Tn=c1+c2+…+cn=-2+…+(3-2n)n. ……10分
利用错位相减法,得Tn=(2n+1)n-1. ……………14分
18解:(1)因为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直线EF//平面PCD ……………………7分
(2)连接BD, 为正三角形
F是AD的中点,
又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14分
19解:(1抛物线方程为 ……………………2分
(2)∵点A的坐标是(4,4), 由题意得B(0,4),M(0,2),
又∵F(1,0), ∴
则FA的方程为y=(x-1),MN的方程为 ……………6分
解方程组 ……………………8分
(3)由题意得,圆M的圆心是点(0,2),半径为2.
当m=4时,直线AK的方程为x=4,此时,直线AK与圆M相离,……10分
当m≠4时,直线AK的方程为 即为
圆心M(0,2)到直线AK的距离,令,得 ……12分
故当时,直线AK与圆M相离;
当m=1时,直线AK与圆M相切;
当时,直线AK与圆M相交. ……………………14分
20.解:(1)由函数f(x)图象过点(-1,-6)得m-n=-3.①
所以m=-3,代入①得n=0.
于是f′(x)=3x2-6x=3x(x-2).
由f′(x)>0得x>2或x<0, ……………………6分
故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和(2,+∞);
由f′(x)<0得0<x<2,
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2), ……………………7分
(2)由(1)得f′(x)=3x(x-2), 令f′(x)=0得x=0或x=2,
当x 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0 (0,2) 2 (2,+∞)
f′(x) + 0 - 0 +
f(x) ? 极大值 ? 极小值 ?
由此可得:
当0<a<1时,f(x)在(a-1,a+1)内有极大值f(0)=-2,无极小值;
当a=1时,f(x)在(a-1,a+1)内无极值;
当1<a<3时,f(x)在(a-1,a+1)内有极小值f(2)=-6,无极大值;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烷 B.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O
C.汽油中只含有烷烃 D.天然气是高效清洁燃料
.有机物 的名称是( )
A.3-甲基-4-己炔 B.4-乙基-2-戊炔
C.4-甲基-2-己炔 D.2-乙基-3-戊炔
.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有(考虑顺反异构)(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无色的有机物I是印制防伪商标的一种原料,在紫外光辐射下I可转变成结构Ⅱ(显橙色),反应如下 (R1、R2、R3是烃基):
有关上述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属于芳香烃 B.II可看作醇类
C.I、Ⅱ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D.I和II互为同分异构体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B.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C.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D.配制新制Cu(OH)2溶液时,在2mL 10% CuSO4溶液中滴入几滴2%NaOH溶液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H++CO== CO2↑+H2O
B.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C6H5O-+CO2+H2O2C6H5OH+CO
D.乙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CH3CHO+2[Ag(NH3)2]++2OH- CH3COO-+NH+2Ag↓+3NH3+ H2O
.杀虫剂“阿乐丹”的结构如右图,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溶于水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溴水反应
D.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三、非选择题(共64分)
.(16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2SO4② ③NaOH④ ⑤Na2SO4⑥ ⑦SO2⑧SO3 ⑨NH3
(2)以K、Na、H、O、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④、⑥后面。(请写在答题卡对应空格中)
(3)写出⑦转化为⑧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实验室需要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配制时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量筒、 、 .
.(16分)有机物A可以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和D三种物质,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1)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
(2) A→C的反应类型是 ;A~D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3)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16分) 下图装置Ⅰ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常用装置:
实验中所用的某些试剂及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物 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 醇 -114 78 0.789
乙 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0
98%H2SO4 10 338 1.84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CH3CO18OH与CH3CH2OH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反应物
和生成物中标出18O的位置) ,
浓H2SO4的作用是 。
(2)要从装置Ⅰ中右侧小试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应进行的操作是:撤出小试管,
将混合液倒入 (填仪器名称),用力振荡,静置,
(填现象).
(3)采用装置Ⅱ可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说明该装置可提高乙酸
乙酯产率的原因: 。
12.CYP73A1炔抑制剂的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A核磁共振氢谱有______ ______种峰。
(2)化合物C中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填名称)。
(3)鉴别化合物B和C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 ________。
(4)写出A B的化学方程式___ _ __________ _。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6分)
三、非选择题(共64分)
10.(16分)(1)醛基、羧基(各2分) (2)消去反应(2分);C和D(2分)。
(3)
(4分)
(4)
(4分)
发。采用装置Ⅱ可使反应物能冷凝回流,使反应物充分反应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4分)
12、(本题共16分)
CH3
—C
C
CH
—CH3
C2H5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氢化物
。。。。。。
2,4,6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应该是指 (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2.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  )
A.九品中正制 B.孝廉 C.科举制 D.军功爵制
3.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12岁时就不让其上学,结果小娟就把父亲告上法庭。案子最后小娟获胜。小娟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4.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
A.《我是公社小社员》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在希望的田野上》
5.山东广饶大王镇刘集村保存有一本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出版。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  )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了新的文学流派 (  )
A.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7.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  )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8.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可看出 (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9.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是 (  )
①“两弹”的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5号”飞船成功进行载人飞行 ④“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当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时尚方式,一个小企鹅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
这应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 (  )
A.电话的广泛应用 B.无线电报试拍成功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D.航天技术的应用
11.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中说:“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孙中山主张建立 (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议会君主制 D.君主专制政体
12.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52分。
13.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 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人权宣言》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黄宗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4)将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思想体系的异同。(6分)
14.(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
材料二: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体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12月)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不同主张?简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12分)
(2)简要评述材料三中陈独秀的观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变在中国近代化历程
中的作用和地位。(8分)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题(共24分):
主张:三权分立;(2分)
反对:个人专权。(2分)
作用: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4分)
不同点:启蒙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专制王权和封建神
权的同时提倡建立民主政治,追求自由和平等。中国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虽然也反对专制王权,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还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题. (共28分)
(2)评述陈独秀的观点:倡导“民主”和“科学”,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6分)但是,他认定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这存在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片面化倾向。(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作用: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近代中国,思想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并引发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地位:近代前期思想的演变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倜傥(tì) 伺候(sì ) 卮(zhī)酒 睚眦必报(zì)
B.载人(zǎi) 饥馑(jǐn) 瞋目(chēn) 擢发难数(zhuó)
C.笃厚(dǔ ) 觊觎(jì) 断垣(huán) 鳞次栉比(zhì)
D.炽热(chì) 氛围(fēn ) 封识(zhì ) 气息奄奄 (y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即便中国足球又一次与世界杯失之交臂,就像其他城市一样,北京已深深地陷入了世界杯的浪潮之中。
B. “超级女声”在3年内成为了全民娱乐的一种方式,观众们甚至把它的饱受欢迎与上世纪80年代初港剧风潮时《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令万人空巷的现象去相比。
C. 国内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丁汝昌指挥失误,错误的战斗队形导致了失败云云,都属不谙军事的外行话,不足为训。
D. 人才有天才、奇才、大器早成和大器晚成之分,神童若能如期崭露头角,则为英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 )
A.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我们拟编写下列任意选修课教材。
B.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可少的因素。
C.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D.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使我喜欢的是鹅毛般飘飞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①朔风裹挟着雪花,交织成一片白色的网,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
②它们忽上忽下交织成一片白色的网,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
③雪花常常冰丝丝凉津津地落在我的头上、脸上,寒气袭人
④这时,我常常走出去,任它凉津津甜丝丝地在脸上亲吻
⑤北京的雪美却可畏,片大而茂密,让人望而却步
⑥北京的雪特别可爱,片大而茂密,让人愿意和她亲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22分。
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
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召归,宴劳弥日。
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洪武二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③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 ②阃外:朝廷之外。③踔厉:精神振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士诚寇严州 寇:侵犯
B.薄上都 薄:迫近
C.天雨雪 雨:雨水
D.帝雅爱重之 雅:非常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 国家之事在此一举
B.濒死者数矣 擅入民居者死
C.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 阃外之事苟利于国
D.以舍人将亲军 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
7.下列各句中,添加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句是 ( )
A.令(其)从己姓 B.御之(于)东门
C.(士诚)复击败之 D.(文忠)以二营委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反侧,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并改姓为朱。
B.在新城之战中,李文忠向众将士发誓绝不会贪生怕死。他身先士卒,率军大败张士诚手下的军队,因此,朱元璋将他召回并设宴慰劳他。
C.进攻庆阳途中,李文忠听说大同被元军包围,于是提出将军接受君命在外面作战,可以随机应变。他率领军队大败元军,解了大同之围。
D.李文忠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多用刑罚,并对他东征日本表示异议,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因而被解除了兵权。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文 忠 器 量 沉 宏 人 莫 测 其 际 临 阵 踔 厉 风 发 遇 大 敌 益 壮 颇 好 学 问 通 晓 经 义 为 诗 歌 雄 骏 可 观 初 太 祖 定 应 天 以 军 兴 不 给 增 民 田 租 文 忠 请 之 得 减 额。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文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
②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7分)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的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3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
(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
田松
①许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与远方的亲人有密切的联系,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话。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技术异化了我们的生活,常常不是我们在使用技术,而是我们被技术所控制;很多需求根本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被技术刺激出来的,所以不是技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是技术刺激了我们不必要的需求。
②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我顺着“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的问题再往前推导两步之后,我忽然发现,一旦把“资本”引入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中,前面的争论一下子就获得了新的解释。自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
③在工业文明的大框架中,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被发明出来;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得到应用。而那些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即使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使能够为人造福,也不容易被发明出来,也不容易得到应用。曾经看过《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却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④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食物链,一切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释放垃圾。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资本的增殖,归根结底要整体地球的生态为之付出代价。在资本食物链下游生活的人群,则首当其冲承担生态破坏的后果。
⑤90年代初,一项技术在北美获得了专利,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药。很快,中国西南大面积红豆杉遭到了灭顶之灾。从1992年到2001年,滇西北三百万红豆杉惨遭剥皮,而红豆杉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这个食物链是这样的:当地农民剥树皮卖给当地小商贩,小商贩卖给当地小公司,小公司卖给昆明的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汉德公司提取紫杉醇出售给欧美的大制药厂。汉德公司当时是云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创汇企业,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紫杉醇供应商。2002年,该公司涉嫌走私珍稀植物制品被起诉,集团董事长等人被判刑。在这个食物链中,至少出现了两项科学的技术,一是北美那项专利本身;二是用树皮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满足了谁的需求?第一项技术还可以说满足了某类癌症患者的需要,然而,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够买得到、买得起这种药。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及被应用下去,都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而提取紫杉醇的技术,更是在赤裸裸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在这个食物链中,北美的大制药厂以及汉德公司获利最多,而因红豆杉被剥皮而导致的生态后果,都不会直接落到它们头上。所以这两项科学的技术,并没有满足云南红豆杉所在地人们的需求,相反,却对他们构成了直接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汉德集团所采用的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与科学结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同盟,于是,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
⑥高新技术如同一个马达,逐日加速资本链条的运转。然而,在有限地球时代,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无穷的“财富”,所以在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因为在资本链条最下游的,是底层的民众,是大自然本身。当底层民众与自然的关系被彻底剥离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
⑦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
(2008年7月7日《博览群书》,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实例,比如说科学家发明了电话,就满足了人们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快捷沟通的需求。
B.科学及其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确实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更多的需求,也必定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C.在科学技术和人的需求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联是间接的,是通过资本这个中介完成的。
D.在工业文明时代,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给资本增值的科学技术被发明的速度相对来说要快得多,应用也要快得多。
E.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是因为其科学技术的含量高。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太低,许多小公司就能生产。
13.下列事例与作者对“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这一问题所持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近视了,看东西不太清楚,生活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矫正视力的眼镜。
B.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但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C.手机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更新,精明的商家通过广告不断刺激消费者,激起消费欲望。
D.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为了销售生产出的超过自己所需的布匹,就凭武力开拓海外市场。
14.从科学的技术与人的需求关系方面,试概括文本第一段所列的二种看法。结合全文,概括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远来的和尚
冰心
我叫钱清,他叫钱宓,我们是三十多年前在美国认识的。
如今他就坐在我的对面,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却戴着一条黄色绣着金龙的缎子领带,似乎显得俗气,这就是钱宓。他也许看着我这一身褪了色的蓝布中山装觉得寒伧呢。
我是四十年代末期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得了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又得了美国东部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去进修的。因为成绩还不错,得到了系主任威尔逊博士的欣赏,我跟他写了硕士和博士论文。得到博士学位后,他又留我在系里当了他的助手。
也就在这时,我认识了我的妻子艾帼。一年后我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叫“纪中”,一个叫“念华”,也是艾帼给她们起的名字。
也就是这时,钱宓从国内来了,他是自费留学的,也想学生物,知道系里有中国老师,便来找我,拉起同胞的关系来,亲热得了不得!但是他的英文程度很差,我就推荐一个急于找工作的女生,帮他补习。这个女生叫琳达(她的母亲是个黑人,她长得却完全是白种人的样子,白皮肤,蓝眼睛,一头浅黄的卷发,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她便姓了母亲的姓),钱宓和她不久就恋爱上了,钱宓家里大概很有钱,因为我们看见琳达戴上了一只很大的钻石戒指。(他们结婚后,钱宓还花了一大笔钱,把琳达的母亲送到芝加哥她的兄弟处去,因为他怕朋友看见他有个黑人的“丈母娘”。)
钱宓结婚后,两年中间也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琳达,一个叫露西,她们常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在家里都说中国话,琳达和露西都听不懂,因为她们的父亲,从来不教她们说中国话,哪怕是简单的一两个字!但是纪中和念华上的都是美国小学,她们可以用英语交谈。
在美国的十几年,匆匆过去了,在威尔逊博士的苦留和祖国母校的敦促下,我还是选择了回国的道路。这时钱宓又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在我任教的这所大学里替他找个位置,他笑着说:“我听他们都亲昵地叫你‘钱’、‘钱’的,也许他们会让我这个姓‘钱’的顶了你的缺。”
我腻烦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自己去同威尔逊主任说说看。”我们一家就忙着收拾回国了。
这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二十年来,他回国来了好几次,在蒋介石未死之前,他是回大陆一次,也必到台湾一次,也都说是探亲访友,也想法到各大学去演讲。蒋介石死后,他就不去台湾了,专跑大陆。据我在美国的中国朋友信中说,他自称是国内大学请他回去讲学的。他每次回来总要通过外事部门以美籍华人教授的身分请见政府领导,于是报纸和电视上,也有政府领导接见他的短短报道和镜头……
他对我倒是很殷勤的,这时正问着我们的近况,我说:“我还是教我的书,艾帼在生物试验室里当了个副教授。纪中是个北师大的毕业生,现在正教着中学。念华是医科大学毕业了,正在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实习。”同时我也问他,他笑说:“琳达是个地道的美国式的贤妻良母,我的两个女儿都和美国人结了婚,对方都是商业界人士,至于他们做什么买卖,我也没有细问,反正她们都过得不错,因为她们都不必出去工作。”
艾帼把整治好的茶点端了出来,放在茶几上,我们正要开始吃茶,外面的汽车喇叭响了,钱宓赶紧扔下茶巾,站了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去受领导的接见了……你见过这几位领导没有?”
我也笑着站起来,说:“我一个普通的教授会有被召见的荣幸?只不过在开政协会议的时候,在台下静听他们的报告……”钱宓也不知听见没有,脚步早已跨出了门外。
我们把他送上了车,艾帼关上了院门,回头撇着嘴对我笑,“这真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
16. 对于钱宓这个人,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哪些方面,请结合文中内容内容进行分析。(4分)
17. 小说结尾可谓戛然而止,你认为有什么妙处?(5分)
18. 这篇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是针对哪一类社会病态现象而进行的有意创作呢?现代社会还存在这一现象么?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19—21题。
中国游客海外形象调查
一、华裔导游王先生在华盛顿的一个华人旅行社任职,干这行已有十多年,接待了很多中国来的旅游团。他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绝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表现是好的,但确有一些人的行为举止非常不妥,最常犯的两大“毛病”,一是到处拍照,二是大声喧哗。
美国是个非常注重私人权益的国家,很多人在自家大门上写着“私人财产,不许进入”的字样。一些不明情况的中国游客,看到人家的房子或院子很漂亮,不但私自进入观赏,还四处拍照,这当然会遭到房子主人的严厉警告。即便在公开场所,中国游客也应注意哪些设施可以拍摄和录像,哪些不可以,否则可能陷入麻烦。《纽约时报》曾报道一位来自尼泊尔的游客为家人拍摄关于纽约的录像时,无意中把联邦调查局的一个办公室拍了进去,结果他当即被美国安全人员拘捕并被关押了3个月。
一些中国游客在旅游场所以及飞机、车厢、酒店和电梯等场所大声喧哗、高声说笑的行为,显得很刺眼。王先生说,有一次,他带领中国游客参观华盛顿附近的阿灵顿国家公墓,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墓也位于其中。公墓管理机构要求游客保持安静,以表示向已故者的尊敬。但有两名中国游客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路高声说笑。王先生不得不赶紧过去提醒他们要小声说话,以免引起他人不满。
王先生认为,个别中国游客的行为固然是陋习,但更多的是出于无知。如美国公共场所的自动传输带手扶电梯,一般是站着不走动的在右边,左边则保持畅通,以便他人走动快速通过,但很多中国游客不知道这一点,喜欢并排站立,堵住通道,这在美国人看来很没有教养。
二、说起中国游客在国外不受“待见”的地方,似乎许多人都能举出一大堆: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爱护宾馆里的公共设施,甚至自助餐时间夹带食品出餐厅等等。
法国文华旅行社副总经理李晓彤女士在谈到这些情况时却认为,中国游客确实存在一些素质问题,但不是普遍现象。总的来看,中国游客整体素质正逐步提高。近十年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组成、旅游方式以及举止态度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出境游兴起才十多年,中国旅游市场远没有国外成熟。中国人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一时难以改变。在欧洲的各种旅游项目中,“荷比卢德法五国四日游”是一条常年开设、很受欢迎的旅行线路,报团走这条线路的游客很多。就在这条线路上的一些旅馆中,早餐时间会专门划定一个区域,用中文写着:“中国游客用餐区”。这些字确实让中国人不舒服。可中国游客吃饭时说话声音总是很大,影响到同时进餐的其他顾客。这其实是生活习惯差异的一种表现,中国人一边吃饭一边和同伴旁若无人地聊天在中国司空见惯,但对于习惯了安静吃饭的西方人来说,就无法接受。
至于将自助餐食品带出餐厅的情况,李女士说,现在已经很少发生这种情况。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国游客不在乎买几块面包、几个水果的钱,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更希望能够品尝到旅游地地道的餐饮。不过,随地吐痰确实是一部分中国游客存在的陋习。如果在国外随地吐痰,肯定会招致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这种无言的批评让一些中国人脸红。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象,还需要中国游客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会长蔡伍向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最早向中国大陆开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马来西亚并没有觉得中国游客有“另类”行为。部分中国游客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但总的来看,中国游客在当地并没有造成“文化震荡”。马来西亚的华文和英文报纸也很少报道中国游客的一些不文明举止等。事实上,马政府官员和旅游界还不断通过媒体,频频向中国游客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来此感受独特的多元文化和缤纷的热带风情。
在马来西亚,记者也很少看到专门用中文提醒游客注意文明礼仪的牌子。但也有少数出租车里有类似“不要乱扔垃圾”字样的中文提示语。
不过,蔡伍也指出,有的中国游客身着睡衣、短裤和大背心在星级酒店大厅里走来走去,这不太符合当地礼仪。从四季分明的中国来到终年一夏的马来西亚,难免会觉得热。但是马来西亚公共场所的冷气开得很足,室内外温差很大,如果游客在酒店内穿着“短打扮”常常会感冒。这不仅是礼貌,也关系到游客的健康。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19.说说选文是选定哪几个地点展开调查的,并依据选文内容尝试归结调查结论。(4分)
20. 请依据选文内容尝试给三个部分分拟新闻小标题。(5分)
21. 针对国人出境游的不文明行为,有人认为这只是极少数人所为,并不代表国人的整体素质,因此无需大惊小怪。也有人认为虽然人数不多,但因是出境游,有损国人形象,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根治。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 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  
我是雪,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23.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表达的含义。(6分)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请以“回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电视机来收看的,故以“万人空巷”来形容不妥。
3.D ( A(“发展”与“知识面”不能配搭。)B、“有没有”和“提高”不对应。C“提出”与“质疑”语义重复,删“提出”或将“质疑”改为“的疑问”。)
4.B 解析:所选语句照应“喜欢”一词。
8.D(因果关系有误,李文忠被解除兵权应在他劝谏朱元璋之前。)
9.(10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能力层级B。】
(1)(4分)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每错3个扣1分。]
(2)(6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①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
[译对“帅”和“军”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帅:通“率”,率领。军:驻军。]
[译对“徇”字和“帖然”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徇:示众。帖然:安定的样子。]
【参考译文】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叫宝儿,是盱眙县人,是太祖姐姐的儿子。他的父亲李贞带着他在乱军中辗转反侧,有好几次差点死去。这样过了两年才在滁阳见到了太祖。太祖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并让他跟从自己姓朱。李文忠十九岁,以舍人的身份率领太祖的亲兵,跟着太祖救援池州,打败了天完军,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
张士诚侵犯严州,李文忠率军在东门抵抗,他派出其他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又派遣将领驻守三溪,李文忠打败了他们,斩杀了陆元帅,并烧毁了敌军的营寨。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新城。李文忠领硃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第二天早晨会战,李文忠召集诸位将领对天发誓说:“国家大事成败在此一举,我不敢吝惜一死而躲在三军的后面。”李文忠手拿长矛率领几十个骑兵,从高处飞奔下来。大军也跟在后面击鼓呐喊,敌军于是大败。捷报传来,太祖十分高兴,把李文忠召回身边,终日设宴慰劳他。
李文忠率领硃亮祖等人进攻余杭。余杭的守将是谢五,李文忠告诉他如果投降,就答应不杀他。于是谢五请求投降。诸将要求杀掉谢五,李文忠没有答应。军队在丽谯宿营,李文忠下令说:“谁擅自进入老百姓家里,就处死谁。”一个士兵借了老百姓家一口锅,李文忠将他斩首示众,于是城里就安定下来了。
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进攻元军,一直迫近上都,把元帝都吓得逃走了。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庆阳。军队行军驻扎在太原,听说大同被包围,形势危急,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奉皇上的命令来进攻元军,军营之外的事情如果对国家有利,我们可以单独灵活处理。现在大同被包围,形势危急,我们应该趁便救援他们。”于是率领军队出雁门关,驻扎在马邑,打败了元军的小股军队,进军到白杨门。天上下起了雪,军队本来已经宿营了,李文忠又命令军队向前移五里,把积水阻住坚固防守。天亮的时候,元军的大部队到了。李文忠派出二支部队迎击,和元军殊死作战,他估计元军疲劳了,才派出精兵从左右进攻,大败元军。
李文忠气量沉着宽宏,没有谁能猜测他的心机。他作战时他精神振奋,越是遇到强大的敌人越是充满勇气和力量。他十分喜爱学习,通晓经书的大义,他写的诗歌气势雄伟,不同凡响。起初,太祖在应天定都,因为军队增加,供给不足,就增加百姓的田租,李文忠为百姓请求,最终得以减少田租的数额。他解除兵权。
10、(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的山村日暮图景,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环境氛围。(点出景物1分,环境氛围2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11.不得开心颜!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BE(B.与原文“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不一致。E.原因并非是科技含量高低,而是资本的增值。)(5分)
13.A(BCD所述实际上都是揭示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与作者的观点“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是一致的。)(3分)
15.作者这一结论实际上基于文本第五段详细引用的“红豆杉剥皮事件”这一实例的分析。当从“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与“变成了资本的帮凶”两个方面作答。
(1)作者详细分析了此例中涉及到两项科学技术:一是研制出(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药的技术,一是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两项科学技术都直接给相关的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回报)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需求。(2分)(2)受损的却是红豆杉所在地的环境,受害的还是当地的百姓。(2分)
16.自私、怠惰、爱面子、良知未泯、不知图报(感恩)。(4分,概括出2点即得满分)
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2分)
18.(1)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
(3)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给母亲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2分)
(以上三点,答上两点即可得满分)
20.(5分)一、美国:到处拍照、大声喧哗。二、法国:随地吐痰陋习难改。三、马来西亚:穿着睡衣漫步酒店。
22.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和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我是……我把……。(形似)几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如植物和花朵,修辞是暗喻。(神似)   
【答案示例】我是植物,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我是花朵,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23.(6分)答:①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制作的;②它提醒人们,在使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将其送去回收,而不要当作普通垃圾扔掉。(每点2分)
24.[写作提示]
怎样构思呢?引出题目的提示语启发我们:一、可以想象(虚构)“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回家的故事,或者针对游子归家这一现象发表议论;二、可以实写“快乐的学子的回家”;三、可叙写“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四、还可写一写“回归精神的家园”。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线是在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
B.电场强度方向总是跟电场力方向一致
C.电场线上任一点切线方向总是跟置于该点的电荷受力方向一致
D.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不可能相交
2.一个标有 “220V 60W”的白炽灯泡,电压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图线表示,题中给出的四个图线中,符合实际的是
3.有人根据公式,提出以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跟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的大小成正比
B.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跟通电导线的电流I成反比
C.磁感应强度的数值跟通电导线的长度L成反比
D.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外加导线的长度、电流的强弱和受力情况均无关
4.下列各图中,用带箭头的细实线表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5.磁感应强度的单位1T等于
A.1Wb/m2  B.1Wb/m    C.1N/(A m)   D.N/C
6.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运动到B,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设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EB,电势分别为UA、UB,则
A.EA = EB B.EAC.UA >UB D.UA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恒定不变,变阻器R1的滑片P处在如图位置时,电灯L正常发光。现将滑片P向右移动,则在该过程中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灯L变暗
D.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变小
8.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已知静电计指针张角随着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的增大而增大。现保持电容器的电量不变,且电容器B板位置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A板向左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
B.将A板向左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
C.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
D.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
9.如图所示,在置于匀强磁场中的平行导轨上,横跨在两导轨间的导体杆PQ以速度v向右匀速移动,已知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即纸面)向外,导轨间距为l,闭合电路acQPa中除电阻R外,其他部分的电阻忽略不计,则
A.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IlB
B.电路中的感应电流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是由c向a
D.通过PQ杆中的电流方向是由Q向P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54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 (1)(6分)①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调整游标卡尺两侧脚间距离,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卡尺两脚间狭缝宽度为 mm。
②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2)(12分)为测量某电阻丝R的电阻值, ①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   ”档位(选填“×100”或“×1”),然后进行 ,再次测量电阻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 Ω.
②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P室提供了以下相关器材,电池(4 V,内阻1Ω),电流表(0-300mA,内阻2Ω),电压表(0-3 V,内阻3 kΩ),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1 A),为使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能在0-250mA范围内改变,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适的电路是 。
A B C D
11.(18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长L= 0.1m,两板间距离d = 0.4 cm。有一带电微粒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极板射入,若板间不加电场,由于重力作用微粒恰能落到下板中点O处;若板间加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带电微粒刚好落到下板右边缘B点。已知微粒质量,电量,取g=10m/s2。试求:
(1)带电微粒入射初速度的大小;
(2)板间所加电场的电场强度多大?方向怎样?
12.(18分)如图所示为质谱仪的原理图,A为粒子加速器,电压为U1;B为速度选择器,磁场与电场正交,磁感应强度为B1,板间距离为d;C为偏转分离器,磁感应强度为B2。今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离子经加速后,恰好通过速度选择器,进入分离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粒子的速度v;
(2)速度选择器的电压U2;
(3)粒子在B2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
10.(1)① 0.65 ;(3分)② 1.500 (3分)
(2) ① ×1 (3分); 欧姆调零 (3分); 12 (3分);
② B (3分)
……………………………………………………3分
所以: ………………………………2分
(2)落到B点的粒子做类平抛运动
由类平抛运动规律得:……………………………………………………2分
………………………………………………2分
…………………………………………3分
所以:…………………………………………2分
方向竖直向上………………………………………………………………………1分
12.解:⑴粒子经加速电场U1加速,获得速度v,由动能定理得:
……………………………………………………………………4分
解得…………………………………………………………………2分
⑶在B2中作圆周运动,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4分
解得……………………………………………………2分
v
t
O
A
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 ②农业投入不足
③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土壤条件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2~3题。
2.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3.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
4. 水稻在我国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黑土肥沃
C.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
5. 目前,世界汽车制造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在中国设厂主要因素不包括
A.土地价格低 B.工人工资低
C.科技发达,研发能力强 D.消费市场广阔
6.读“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光谱图”,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最弱的波段是
A.6~8μm B.10~12μm C.14~16μm D.20~22μm
7.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开幕,下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内移动轨迹图。当世博会开幕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轨迹图的
A.DA段 B.AB段
C.BC段 D.CD段
8.下列地形成因与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干旱区 B.石笋——风力搬运——湿润区
C.U形谷——流水侵蚀——湿润区 D.沙丘——流水搬运——干旱区
9.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泥石流 B.沙尘暴 C.台风 D.地震
10.高级购物中心应布局在右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1.读“2008年美洲地区CO2排放量分布图”(圆中数字及面积表示排放量大小,单位:万吨),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墨西哥 D.巴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12.(28分)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7)。
材料二: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图8)。
图7
材料三: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附加价值低。
(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 洲和 洲。(4分)
(2)2011年5月6日19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
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该货轮航行720小时
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1年6月 日 时。(8分)
(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 分之一(填整数)。 (2分)
(4)我国加工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改善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的现状,
主要措施有 。(6分)
(5)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8分)
13.(28分)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 ① (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 ② 区、温带森林带与 ③ 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6分)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 ① 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② 。(4分)
(3)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②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③ ,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④ 。(10分)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8分)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12.(28分)
(1)北美(2分) 欧(2分)
(2)自西向东(2分) 暖流(2分) 5 (2分) 6 (2分)
(3)三 (2分)
(5)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更新生产设备与工艺,节能降耗;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每答1点得2分,满分8分。注意应根据“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限定条件来回答问题,不能将这一问题偷换成“如何减少CO2排放”这一类问题来答,如答成“植树造林”等)
13.(28分)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
图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