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知识点14: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课标:1-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复习建议:知道并能结合材料说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刑罚的含义与分类,区分主刑和附加刑。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自律,远离犯罪。一、犯罪1.含义:是具有、触犯了、应当受的行为。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地位关系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3.一般违法与犯罪虽然有着严格的,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二、刑罚1.含义:又称、,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分类:刑罚包括和。前者包括管制、、、无期徒刑和,后者包括、、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三、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1)自身问题: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淡薄,交友不慎,抵御能力差,存在过激情绪、不良心理和行为等。(2)家庭问题:家庭教育方法和观念不当、父母品行不端或有违法犯罪现象等问题,没有尽到的职责等。(3)学校问题:教育方法的不当,没有尽到的职责等。(4)社会问题:社会上还存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没有尽到的职责等。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3)我们应增强,依法,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020温州)某校向学生发放禁毒宣传手册,帮助学生了解毒品危害,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学生民主意识B.提高学生实践能力C.维护学生人身自由D.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毒品侵蚀人的肌体,毒害人的精神;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题文中,学校向学生发放禁毒宣传手册,旨在引导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预防学生违法犯罪,D符合题意;A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2.(2020镇海模拟)(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有所呼】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时有发生,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有人说,高空抛物不能止于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还应诉诸法律,像对待酒驾一样进行惩治,使道德规范真正"硬起来"【法有所应】2019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2019年11月29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蒋某高空抛物案公开审理,被告人蒋某为泄愤,从14楼往楼下扔刀扔电脑,造成三辆轿车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思考:请说明蒋某行为的性质和判断依据,并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的意义。(5分)【答案】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1分),蒋某故意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公民财产损失,影响社会和谐,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2分)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意见》有利于司法案件审判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切实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等。(2分)【解析】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原因可以从犯罪的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意见》出台的意义可以从有利于司法案件审判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切实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回答即可。本题考查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一、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法、刑罚处罚;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二、1.刑事处罚、刑事处分、强制性;2、主刑、附加刑、拘役、有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3.界限、鸿沟、犯罪。三、1.法律意识、不良诱惑、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2.犯罪危害、不良行为、法治观念、自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知识点14: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一、选择题1.(2020金华)如图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有( )①拒绝不良诱惑,切莫图一时之快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③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处罚④依法自律,努力增强法治观念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嘉兴)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定性为严重不良行为,规定要依法矫治。法律这样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会(??)①危害身心健康②滑向犯罪深渊③受到社会排斥④遭受同伴谴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张某通过网络盗播他人影视作品,四个月获利四万元。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1.7万元。这一案例说明()①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②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均应受刑罚处罚③我们要实施法律所鼓励的行为④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金华)2019年4月,H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破获一起运输、贩卖毒品案,抓获嫌疑人徐某(20岁),收缴冰毒800克,徐某随即被刑事拘留,并将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我国刑法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的规定,你认为徐某的行为(??)A.属于犯罪行为????????B.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轻微????????C.可受司法保护????????D.引起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2019温州)读下图,回答小题。5.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①被告人郑某某侵犯了他人的物质帮助权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9嘉兴)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定性为严重不良行为,规定要依法矫治。法律这样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会(??)①危害身心健康②滑向犯罪深渊③受到社会排斥④遭受同伴谴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9台州)读下图漫画《合力禁毒》,以下对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力量要联合保护,关爱学生成长②各级学校要加强宣传,增强防范意识③行政部门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④学生群体要敬畏生命,远离毒品A.①②③?????B.①③④??????C.④②④?????D.②③④8.2018年11月15日,杭州市启动文明养犬专项治理活动。微博名为“森宫久仁”和“鬼影赛斯”的网友发布微博,捏造杭州近日全城捕杀流浪动物等不实信息,在网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警方对二人依法分别作出行政罚款500元并具结悔过和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这两位网友依法承担的责任是()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9.(2020嘉兴南湖模拟)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开考,监考工作人员在对一名考生进行身份核对时发现异样,经民警调查发现是“替考”,公安机关依法对该考生进行刑事拘留。该考生的行为涉嫌()A.行政违法B.严重违法C.危害公共安全D.民事违法10.有人认为代考未必是违法行为,危害不大,但《刑法修正案》将其规定为犯罪予以严厉打击。这警示我们()①勿以恶小而为之②不良行为也会演变成为犯罪行为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分④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2020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召开的“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295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9814个。其中,有未成年人参与的占到近20%,未成年人涉案人数占总数7%左右。”未成年人涉黑涉恶警示我们要(???)①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②自觉遵纪守法,抵御不良诱惑?③杜绝不良行为,认清犯罪危害?④坚决远离社会,以免受到伤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中学生王某自从沉迷网络,就放纵自己,经常小偷小摸,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后因拦路抢劫,被法院依法判刑。这告诉我们(?)①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②抢劫行为应受行政处罚③应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④应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气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这主要警示青少年应(??)A.积极见义勇为???B.寻求法律援助???C.坚持依法行政???D.加强自我防范15.(2020.江西)骆某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获中华蟾蜍209只。经人民法院审理,骆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①骆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②骆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6.(2019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毛某某为首的涉黑涉恶团伙,因聚众斗殴、非法拘禁、开设赌场、非法持有枪支等行为被奉化区警方抓获。检察机关对此案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审理,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毛某某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三百万元;团伙其他成员也受到相应处罚。对这一典型案件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市民纷纷点赞“扫黑除恶”行动,表示法治社会人人都应遵守法律。(1)毛某某的行为性质是什么?请写出你判断的依据。(2)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扫黑除恶”的重要意义。17.(10分)公共交通的发展,满足了市民出行的需求,同时也给公共交通安全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8年11月28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民法院以酒后乘客抢司机方向盘引发冲突,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三年。材料二:近期各种霸座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关注。因铁路法律法规对此并无相关规定,铁路部门只能将此行为认定为道德问题,引发人们不满。2018年12月3日,大连出现霸座现象,乘警在多次警告无果后,将霸座者强制带离现场,随后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霸座者处以行政拘留,这是首个因霸座而被拘留的乘客,得到网友的一致点赞。(1)材料一的周某及材料二中霸座者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2分)简述两种违法行为之间的联系。(2分)18.(12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三条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3)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做一名守法公民?(6分)(2019椒江模拟)(12分)2019年,是打黑除恶攻坚年。某区人民法院刘法官来校宣传。法治课堂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案情回顾]刘法官讲述了这样一则案例:(1)郑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一法律责任?(2分)(2)李某面对侵害,通过了哪些途径进行求助?从法律的作用角度分析李某举报行为的意义。(6分)法治知识点14知识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目12345678910答案BABACACCBC题目1112131415答案ABADC材料题16.(1)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2)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绳和行为规范,扫黑除恶,厉行法治,就是警示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扫黑除恶,惩治犯罪,有利于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我们的生活。17.(1)材料一是犯罪(或刑事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材料二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每一点1分,共2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每一点1分,共2分)18.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认清犯罪的危害,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6分)19.(1)刑事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1分)刑事责任(或刑罚处罚);(1分)(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依法到公安机关举报。(2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李某的举报行为有利于规范包括郑某在内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2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李某的举报行为有利于法律通过制裁郑某等人的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分)【第一幕】2017年2月,由于郑某与李某在正常商业竞争中失败,于是,指使手下将李某打成重伤,并威胁不许报案。【第二幕】李某在咨询了律师事务所后,着手收集郑某的犯罪证据。在2017年12月,李某携证据向公安机关举报。【第三幕】接报后,公安机关展开调查,查证郑某自2005年以来的40多起不法行为。随后,将收集的证据移交检察院,由检察院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四幕】2018年10月,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有关规定,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二十年……其犯罪团伙相关成员也受到了法律制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知识点14 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doc (知识训练)知识点14 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