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有效组织,加深记忆。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促进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促进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酸与碱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酸和碱的存在及用途,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 对比与讲练相结合 实验与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言】:这节课我们将对酸碱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 【复习提问】 常见的酸有哪些? 常见的碱又有哪些? 能举出常见的几种酸和碱吗? 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完成第一栏的填写。即常见酸碱的化学式 (二)质疑探究,整体感知 【思考】你能判断怎样的物质叫酸吗?酸溶液中共同含有的是什么?碱呢?碱溶液中共同含有的又是什么? 【讲述】这几种酸、碱共同的组成元素是什么?在水溶液中的都能电离出什么离子?显什么性?其水溶液的PH值又为何?由于酸电离出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碱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从而表现出在其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我们又把它称之为——酸的通性;碱的通性。也就是相似性,酸具有通性是H+体现出来的。碱具有通性是OH-体现出来的。(指导学生完成学案2) (三)师生互动,融会贯通 【练习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你能将他们分别鉴别出来吗?你有几种方法?你是如何鉴别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方法,点评学生的方法。 【总结性质】(投影) 酸的通性: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与酸不变色。 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H2SO4 + CuO—— 酸 + 盐 ——新盐 + 新酸 HCl + CaCO3—— HCl + AgNO3 — 酸 + 较活泼金属—— 盐 + 氢气 Fe + HCl—— 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碱的通性: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Ca(OH)2 + CO2 —— 碱 + 盐 —— 新盐 + 新碱 NaOH + CuSO4 —— 酸 + 碱 —— 盐 + 水 NaOH + H2SO4 ——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四)巩固提高,拓展迁移 【练习1】二氧化碳气体通往氢氧化钠溶液中,看不到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反应了?为证实这一疑问,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达不到目的是__________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验证吗?如:(叙述或图示均可) 【探究与分析】请解释实验现象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的化学原理。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 【得到启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1、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 2、也可从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讲述】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应密封保存。 【提问】 酸还能和谁反应呢? 【反问】碱又能和谁发生反应?酸和碱的反应叫什么反应?有何应用? 【学生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HCl + NaHCO3===NaCl + CO2 ↑+ H2O 【对比归纳】来, 我们一起伸出双手,展开五指进行对照 看 : 大拇指——酸碱指示剂。 食指———活泼的金属(仅对酸而言) 中指———氧化物(酸性或碱性) 无名指———碱或酸 小指———盐 (对碱而言,盐必须可溶) 酸有五条通性,就是我们的左手的五个手指;碱有四条通性,就是我们的右手去掉食指外的四指。 【讲述】酸中由于所含的酸根离子不同,碱中由于所含的金属离子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由个性决定其特性。而又由于酸中都有H+ 离子和碱中都有 OH- 离子,又决定了它们的共性,由共性又决定了它们的通性。个性决定特性,由共性决定通性。 【课堂练习】见学案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中其余试题 四、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 常见的碱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酸和碱之间的关系 中和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