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六物态变化的应用和内能相关问题考点解析☆目标分解a级目标:认识熔化、凝固;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知道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说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以及能量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和内能的转化。b级目标:绘制晶体熔化曲线;说明生物体能量来源及其转化。c级目标: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目标分解:①物态变化的应用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③内能与内燃机④物质的比热容内容计算考点剖析☆聚焦高频考点一:物态变化的应用1.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C.吸烟时,嘴里喷出的“白气”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答案】C【解答】A.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户外的空气温度很低,此时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吸烟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固态小颗粒;?D.夏天,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空气温度很低,而外面的空气温度很高,外面的水蒸气在冰箱门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而“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那么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解析】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白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2.杭州正在修建地铁,在它的四周围栏上而安装了大量的喷雾装置,可见很多的“白汽”,如图。这些“白汽”不断喷洒,不断消失,有关“白汽”的分析正确的是(????)A.“白汽”是水蒸气?????B.“消失”是汽化现象?????C.“喷洒”是升华现象?????D.“消失”时需要放热【答案】B【解答】“白汽”是小水珠,在空气中吸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而消失,这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3.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B.?48?C时的海波是液态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答案】A【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6min时开始熔化,12min时熔化结束,那么熔化用的时间为:12min-6min=6min,故A正确;B.48℃时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那么这就是海波的熔点。如果熔化刚刚开始,那么海波为固态;如果熔化已经结束,那么海波为液态;如果熔化正在进行,那么海波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C.海波在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混合态,CD段为液态,故C错误;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正在熔化,仍然需要不断加热,故D错误。【解析】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雾气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雪消融【答案】A【解答】A.湖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因此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雾气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雾气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C.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因此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故C不合题意;D.冰雪是固态,水是液态,因此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D不合题意。【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判断物质的初态和末态即可。5.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答案】B【解答】解: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B正确.【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解答】?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它是晶体,而它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热;AB段该物质是固态,10min内从50℃升高到80℃,那么升高的温度△t=30℃;CD段该物质是液态,10min内温度从80℃升高到100℃,那么升高的温度△t'=20℃;因为△t>△t',所以c固<c液。【解析】(1)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2)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的熔点;(3)由于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因此时间相同就意味着吸收的热量相同;AB段是固态,CD段是液态,比较10min内升高温度的多少;根据公式可知,△t越小,比热容越大。7.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答案】例1.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水蒸发吸热,头部气体温度下降,气压下降,液柱上升;底部的液态乙醚沿着玻璃管逐渐上升,重心逐渐向前移动,鸟身逐渐前倾,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解答】由图可知,喝水鸟体内装的是易挥发、易液化的乙醚,当在小鸟的头部滴一滴水后,水蒸发吸热,导致小鸟体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底部的压强,乙醚被压入小鸟的头部,这时导致小鸟头部的重力增大,即动力增大,而阻力减小,当动力与动力臂的积大于阻力与阻力臂的积,小鸟会低头喝水;喝水时,小鸟头部的液体则会重新流回底部,导致阻力增大,则小鸟会逆时针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考点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答案】D【解答】如果碗内的汤的温度低于外面水的温度,那么汤可以从外面吸热而升温。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可以达到水的沸点,但是无法从锅内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解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凝固放热???????????????????????????B.?汽化放热???????????????????????????C.?蒸发吸热???????????????????????????D.?液化吸热【答案】C【解答】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的蒸发,使食物温度降低,防止变质,故C正确,而A、B、D错误。【解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需要吸热;②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她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刚好被吹干。这一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不变【答案】B【解答】酒精很快蒸发,吸收了气球的热量,从而使气球的温度降低,里面的空气体积缩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解析】根据蒸发吸热和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判断。4.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答案】A【解答】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沸腾,故D正确不合题意。【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而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4)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5.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C.?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答案】A【解答】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压强减小,于是水的沸点降低。由于水的温度高于沸点,所以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解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据此分析判断。6.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表示水在沸腾前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2)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答案】(1)乙(2)沸腾需要持续吸热【解答】(1)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故选乙;(2)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这一现象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解析】(1)沸腾前,下面的水温高,上面的水温低,因此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沸腾后,上下水温一致,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面破裂。(2)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解答。7.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由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冰箱使用的制冷剂是一种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物质,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内的蒸发器后发生剧烈________(填物态变化),使食物降温保鲜,在这过程中制冷剂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低;汽化;增加【解答】(1)制冷剂的沸点越低,它吸热后越容易汽化,越容易将里面的热量携带出来,因此冰箱使用的制冷剂是一种沸点低的物质;(2)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内的蒸发器后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3)使食物降温保鲜,在这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解析】冰箱里的制冷剂从冰箱内吸收热量后,由液态变成气体发生汽化现象,将里面的热量携带出来。在冰箱外面通过散热管和压缩机的作用,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将热量散失在外面的空气中。8.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______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1)液体的温度(2)a、b(3)不正确(4)正确【解答】(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a、b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那么液体上方空气流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则他这样做不正确。(4)根据乙图可知,经过相同时间后,水剩余的多而酒精剩余的少,因此我认为小丽的猜想正确。【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还需要控制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改变液体的种类,据此确定对比实验;(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4)如果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无关;如果剩余液体的体积不同,那么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根据乙图分析即可。考点三:内能与内燃机1.以下事例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B.?返回舱经大气层时舱体温度升高C.?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D.?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答案】D【解答】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即通过摩擦做功增加内能;?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即通过弯折做功增加内能;返回舱经大气层时舱体温度升高,即通过摩擦做功增加内能;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因此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据此分析判断。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B.?硝化棉燃烧的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C.?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答案】C【解答】A.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然后空气使棉花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故A错误;?B.硝化棉燃烧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C.活塞被向上顶起,将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正确;?D.缓慢压下活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速度很慢,大部分散失,使空气的温度变化很小,因此不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故D错误。【解析】(1)(2)(4)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3)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判断。3.婚礼上常用的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罐内气体的内能增加???????????????????????????????????????????B.?气罐内壁温度升高C.?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D.?该过程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答案】D【解答】罐内气体推动礼花,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气体的内能减少,故A错误;气罐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B错误;罐内气体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自身内能,故C错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D正确。【解析】根据“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可知,该过程将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据此分析判断。4.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N2O4光照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下图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A.???????????????????B.???????????????????C.???????????????????D.?【答案】A【解答】A.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B.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C.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C不合题意;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关键点拨】当窗口有光射入时,化学反应室内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做功向外移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判断。5.如图所示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丙、丁、乙、甲?????????????B.?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D.?甲、乙、丙、丁【答案】B【解答】甲: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乙: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丙: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丁: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那么正确的顺序为:乙、丁、甲和丙。【解析】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根据气门的关闭和活塞的运行方向确定冲程的名称即可。6.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失去鲜味。厨师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C.?在炒肉片的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D.?附近能够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C【解答】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正确不合题意;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减小了蒸发面积,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炒肉片的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故C错误符合题意;D.附近能够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解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7.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所含的内能越大,热量也越多C.?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D.?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答案】C【解答】A.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A错误;?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所含的内能越大,但是不能说热量越多,故B错误;C.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故C正确;?D.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其它形式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故D错误。【解析】(1)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分析;(2)热量是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3)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分析;(4)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分析。8.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答案】D【解答】在此实验中,活塞在压缩空气做功,并没有对硝化棉做功。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要将活塞用力迅速向下压,在压缩空气时,活塞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压时用力较大,做功较多;同时快压的时间短,尽量减少由于热传递使筒内空气内能减少。擦燃火柴是利用了火柴与擦纸摩擦生热,温度升高点燃火柴,它也是采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故此题选D。【分析】该题考查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探究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使棉花点燃是利用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在筒内温度随之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它是利用了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9.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答案】C【解答】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此题选C。【分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0.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对________(选填“浸有乙醚的棉花”或“筒内气体”)做功,它的内能会增大。若该汽油机的曲轴转速是3600转/分钟,则其每秒对外做功________次。【答案】筒内气体;30【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对筒内气体做功。(2)汽油机曲轴转速3600转/分钟,那么每分钟对外做功:3600÷2=1800次,每秒钟对外做功:1800÷60=30次。【解析】(1)当快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从而使空气温度升高,点燃棉花;(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曲轴转动2圈做功1次,据此计算每秒对外做功的次数。考点四:物质的比热容内容计算1.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吸热的过程中,该固体温度达到80℃后就保持不变了,那么这就是它的熔点,则该物质为晶体。该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的加热,因此熔化过程吸热。(2)根据图像可知,当物质为固态时,加热10min时,温度从30℃升高到80℃,即升高了50℃。当物质为液态时,加热10min,温度从90℃升高到100℃,即升高了10℃,那么△t固>△t液;根据根据公式Q=cm△t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比热容c固【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熔点就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分析熔化是否吸热;(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2.最新一款无人驾驶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8km消耗汽油1.2千克(汽油热值为4.5×107J/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________J;若其中30%的能量为推动汽车前进的机械能,则为________J,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答案】5.4×107;1.62×107;2025【解答】汽油放出的热量Q=mq=4.5×107J/kg×1.2kg=5.4×107J;推动汽车前进的机械能:W=30%Q=30%×5.4×107J=1.62×107J;受到的阻力:。【解析】根据Q=mq计算出汽油放出的热量;根据W=30%Q计算出机械能,根据计算受到的阻力。3.某太阳能热水器受光面积为2米2,内装80千克水,太阳每分钟辐射到1米2面积上热量是7×104焦。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收,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C),问:(1)日晒3小时后,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有多少?(2)太阳辐射的这些热量能使20℃的水温最终达到多少?(3)煤气的热值是4.2×107焦/千克,若煤气灶的效率为40%,请问:使等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答案】(1)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Q=7×104J/(m2?min)×2m2×3×60min=2.52×107J;(2)水吸收的热量Q吸=Q×60%=2.52×107J×60%=1.512×107J,水温升高值:水温最终达到:t=△t+t0=20℃+45℃=65℃;(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需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考点过关☆专项突破考点一:物态变化的应用1.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M和N进行加热。M和N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在35分钟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肯定都是晶体????????????????????????????????????????????B.?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C.?M肯定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35分钟??????????????????D.?若N是晶体,其熔点不低于100℃【答案】D【解答】根据乙图可知,物质M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肯定是晶体。用水浴法加热,物质的温度只能到达100℃,这时物质N还是固体,尚未开始熔化,无法确定它在熔化时是否温度保持不变,因此N是否为晶体无法确定,故A、B错误;M肯定是晶体,熔化时间为:25min-10min=15min,故C错误;D.100℃时N尚未熔化,因此如果N是晶体,那么它的熔点肯定不低于100℃,故D正确。2.用湿手到冰箱冷冻室取食物,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其原理与以下各种现象相同的是(???)A.?干冰长胡须????????????B.?干手器干手C.?岩浆变固态?????????D.?茶壶冒白气【答案】C【解答】冰箱中的物体温度很低,手上的水接触物体后放热,发生凝固现象,这就是“黏住”的原因。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的温度非常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干冰表面放热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很多小冰晶,看似长胡须,故A不合题意;B.手上的水从干手器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C.岩浆变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符合题意;D.茶壶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后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D不合题意。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棍包装后会看到冰棍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答案】C【解答】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揭开冰棍包装后会看到冰棍冒“白汽”,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4.小徐洗完澡后,发现浴室的瓷砖墙面有很多小水珠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选填“熔化”或“液化”或“汽化”),这是一个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答案】液化;放热【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小徐洗完澡后,发现浴室的瓷砖墙面有很多小水珠,这是里面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墙面后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这个物态变化较液化,这是一个放热过程。5.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小组成员发现冰从开始加热至开始熔化,酒精灯内共消耗了3.5g酒精,若加热的效率为10%,则酒精的热值是________J/kg(C水=4.2×103J/kg℃)(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实验后将烧杯中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答案】(1)较小(2)非晶体;3×107J/kg(3)固液共存;不会;A【解答】(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根据表格可知,蜡熔化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温度,即没有熔点,属于非晶体。冰吸收的热量为:Q=cm△t=2.1×103J/(kg?℃)×【0℃-(-10℃)】×0.5kg=1.05×104J;酒精放出的热量为:;酒精的热值为:;(3)AB段冰吸热但温度不变,因此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是无法从外面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它不会沸腾。水在沸腾前,由于不断的加热,所以温度升高较快;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停止沸腾后,开始温度下降的快,后来下降的慢,当到达室温时几乎保持不变,故选A。考点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018年1月16日,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桥”景观,往日里“万马奔腾”“千里紫烟”的瀑布呈现出别样风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种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A.??“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C.?形成的“烟”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万马奔腾”而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答案】C【解答】A.“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不合题意;B.形成“烟”的过程是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故B正确不合题意;?C.形成的“烟”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万马奔腾”而下的水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减小,因此它们的的重力势能在减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2.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就会沾满雨滴,严重影响安全驾驶。小明家的新车后视镜有防雾功能,这种防雾镜,其实就是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防雾效果。从物态变化角度看此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答案】B【解答】落在汽车后视镜上的小雨滴,吸收电热丝的热量后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从而起到防雾效果,故B正确。3.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________;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________;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答案】水蒸发;吸热;增大蒸发的表面积放在通风处(合理即可)【解答】(1)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2)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增大蒸发的表面积;(3)为了使简易冰箱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放在阴凉通风处。4.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投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答案】(1)加快水的蒸发(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解答】(1)当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保持内罐的温度较低,而蒸发受到空气流速的影响,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是为了补充水分,让蒸发得以持续进行;5.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答案】解: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解答】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考点三:内能与内燃机1.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源——热动力源(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要使用燃油,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机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内燃机B.?当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上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中③为压缩冲程【答案】D【解答】A.汽油机和柴油机,燃料都在气缸内燃烧,都属于内燃机,故A正确不合题意;B.当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D.上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中③,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故D错误符合题意。2.小明家买的新车有1只气缸,但工作原理还是四冲程的内燃机,下列有关四冲程的内燃机机工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压缩冲程,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所以其他3个冲程可有可无④该汽油机转速3000转/分,则每秒钟做功25次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答】①压缩冲程,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①正确;??②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②正确;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但是排气冲程排出废气,吸气冲程吸进燃料和空气,压缩冲程使气缸内温度升高,每个冲程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故③错误;④该汽油机转速3000转/分,那么做功1500次/分,则每秒钟做功25次,故④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④。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C.?用冰袋降温?????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答案】C【解答】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锯条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错误;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将弯折时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B错误;C.用冰袋降温,将人体的内能转移到冰袋上,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正确;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将运动时的机械能转化为人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D错误。4.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答案】C【解答】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块熔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B.铁块的温度降低,内能肯定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温度高的物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5.一块冰熔化了,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块一定吸收热量??????????????????????????????????????????????B.?可能是对冰块做功,也可能是冰块吸收了热量C.?一定是对冰块做功??????????????????????????????????????????????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答】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一块冰熔化了,那么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冰块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正确,而A、C、D错误。6.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得多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答案】C【解答】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B.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没有限定质量相同,故B错误;?C.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因此煤油温度降低得多,故C正确;?D.内能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故D错误。7.关于内能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给某液体物质加热,若加热前后液体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答案】B【解答】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子弹的机械能会转化为子弹和木板的内能,因此子弹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也增大,故A错误;?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从而使内能逐渐增大,故B正确;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与空气摩擦,将自身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自身的内能增大,故C错误;D.给某液体物质加热,若加热前后液体的温度差增大一倍,但是比热容不变,因为比热容与温度差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8.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甲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球是用同种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水平支持面和细线均为热的不良导体制成。今让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热平衡后(热损失不计)(???)A.?甲球的温度低?????????????B.?两球温度一样高?????????????C.?乙球的温度低?????????????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答案】C【解答】让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它们会膨胀,且膨胀的程度相同。对于甲球,重心变低,重力做正功,那么它的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从而使其温度升高;对于乙球,重心变高,重力做负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温度降低,则最终甲的温度高,乙的温度低。9.很多同学在课间玩扭转矿泉水瓶的游戏,如图所示,在瓶里装有少量的水,盖紧瓶盖,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略松开瓶盖(对着没人的方向)。瓶盖弹出数米远,观察到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请分析整个过程中瓶内气体温度变化及其产生白雾的科学原理解释?【答案】解: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子变形,瓶子的体积变小,此时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略松开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所以当瓶盖弹出时瓶内及瓶口就有白雾。【解答】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子变形,瓶子的体积变小,此时压缩瓶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略松开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所以当瓶盖弹出时瓶内及瓶口就有白雾。考点四:物质的比热容内容计算1.用燃气灶烧水时,把4.4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45g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8×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烧水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2)烧水过程中,天然气产生了多少的化学能?(3)燃气灶烧水时转化效率为多少?【答案】(1)Q吸=cm(t-t0)=4.2×103J/(kg·℃)×2.2kg×(100℃-20℃)=7.392×105J(2)Q放=mq=45×10-3kg×4.4×107J/kg=1.98×106J(3)η=×100%=×100%=37.3%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盛有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完全燃烧酒精3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精确到0.1%)。(3)科学研究表明: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3J的热量。水开始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同时发现水的质量减少了5g,求此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1kg×(100℃-20℃)=3.36×104J。(2)3g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放=mq=3×10-3kg×3.0×107J/kg=9×104J,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η=×100%=×100%≈37.3%。(3)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3J的热量,则5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Q=5g×2.26×103J/g=1.13×104J。3.小明家新买来一台容积为80L的天然气热水器。小明学习了热效率的知识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他把“进水量”设置为40L,“出水温度”设置为40℃后,开始加热。当水温达到40℃时,自动停止加热。已知当时自来水的温度是20℃,加热前天然气表的示数为129.96m3,停止加热后变为130.06m3。天然气的热值q天然气=4.2×107J/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1L=10-3m3。求:(1)水箱中水的质量。(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答案】(1)水的体积V=40L=40×10-3m3=4×10-2m3,根据ρ=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4×10-2m3=40kg。(2)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40kg×(40℃-20℃)=3.36×106J。(3)消耗天然气的体积V=V2-V1=130.06m3-129.96m3=0.1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Vq天然气=0.1m3×4.2×107J/m3=4.2×106J,该热水器的热效率η=×100%=×100%=80%。4.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kg,温度为20℃,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kg、20℃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J/(kg·℃),c合金钢=0.42×103J/(kg·℃)]。求:(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多少热量?(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答案】(1)Q合吸=c合金钢m合金钢Δt=0.42×103J/(kg·℃)×1kg×(836℃-20℃)=3.4272×105J。(2)合金钢和水产生热传递,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则Q合放=Q水吸。把Q=cmΔt代入两边,得:c合金钢m合金钢(t0合金钢-t)=c水m水(t-t0水),0.42×103J/(kg·℃)×1kg×(836℃-t)=4.2×103J/(kg·℃)×5kg×(t-20℃),t=36℃,则淬火后水的温度为3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六物态变化的应用和内能相关问题考点解析☆目标分解a级目标:认识熔化、凝固;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知道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说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以及能量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和内能的转化。b级目标:绘制晶体熔化曲线;说明生物体能量来源及其转化。c级目标: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目标分解:①物态变化的应用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③内能与内燃机④物质的比热容内容计算考点剖析☆聚焦高频考点一:物态变化的应用1.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C.吸烟时,嘴里喷出的“白气”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答案】C【解答】A.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户外的空气温度很低,此时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吸烟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固态小颗粒;?D.夏天,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空气温度很低,而外面的空气温度很高,外面的水蒸气在冰箱门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而“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那么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解析】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白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2.杭州正在修建地铁,在它的四周围栏上而安装了大量的喷雾装置,可见很多的“白汽”,如图。这些“白汽”不断喷洒,不断消失,有关“白汽”的分析正确的是(????)A.“白汽”是水蒸气?????B.“消失”是汽化现象?????C.“喷洒”是升华现象?????D.“消失”时需要放热【答案】B【解答】“白汽”是小水珠,在空气中吸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而消失,这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3.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B.?48?C时的海波是液态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答案】A【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6min时开始熔化,12min时熔化结束,那么熔化用的时间为:12min-6min=6min,故A正确;B.48℃时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那么这就是海波的熔点。如果熔化刚刚开始,那么海波为固态;如果熔化已经结束,那么海波为液态;如果熔化正在进行,那么海波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C.海波在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混合态,CD段为液态,故C错误;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正在熔化,仍然需要不断加热,故D错误。【解析】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雾气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雪消融【答案】A【解答】A.湖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因此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雾气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雾气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C.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因此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故C不合题意;D.冰雪是固态,水是液态,因此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D不合题意。【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判断物质的初态和末态即可。5.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答案】B【解答】解: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B正确.【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解答】?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它是晶体,而它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热;AB段该物质是固态,10min内从50℃升高到80℃,那么升高的温度△t=30℃;CD段该物质是液态,10min内温度从80℃升高到100℃,那么升高的温度△t'=20℃;因为△t>△t',所以c固<c液。【解析】(1)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2)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的熔点;(3)由于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因此时间相同就意味着吸收的热量相同;AB段是固态,CD段是液态,比较10min内升高温度的多少;根据公式可知,△t越小,比热容越大。7.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答案】例1.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水蒸发吸热,头部气体温度下降,气压下降,液柱上升;底部的液态乙醚沿着玻璃管逐渐上升,重心逐渐向前移动,鸟身逐渐前倾,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解答】由图可知,喝水鸟体内装的是易挥发、易液化的乙醚,当在小鸟的头部滴一滴水后,水蒸发吸热,导致小鸟体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底部的压强,乙醚被压入小鸟的头部,这时导致小鸟头部的重力增大,即动力增大,而阻力减小,当动力与动力臂的积大于阻力与阻力臂的积,小鸟会低头喝水;喝水时,小鸟头部的液体则会重新流回底部,导致阻力增大,则小鸟会逆时针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考点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答案】D【解答】如果碗内的汤的温度低于外面水的温度,那么汤可以从外面吸热而升温。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可以达到水的沸点,但是无法从锅内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沸腾,故D正确,而A、B、C错误。【解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凝固放热???????????????????????????B.?汽化放热???????????????????????????C.?蒸发吸热???????????????????????????D.?液化吸热【答案】C【解答】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的蒸发,使食物温度降低,防止变质,故C正确,而A、B、D错误。【解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需要吸热;②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她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刚好被吹干。这一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不变【答案】B【解答】酒精很快蒸发,吸收了气球的热量,从而使气球的温度降低,里面的空气体积缩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解析】根据蒸发吸热和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判断。4.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答案】A【解答】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沸腾,故D正确不合题意。【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而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4)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5.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C.?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答案】A【解答】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压强减小,于是水的沸点降低。由于水的温度高于沸点,所以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解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据此分析判断。6.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表示水在沸腾前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2)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答案】(1)乙(2)沸腾需要持续吸热【解答】(1)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故选乙;(2)停止加热后,水停止沸腾,这一现象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解析】(1)沸腾前,下面的水温高,上面的水温低,因此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沸腾后,上下水温一致,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面破裂。(2)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解答。7.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由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冰箱使用的制冷剂是一种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物质,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内的蒸发器后发生剧烈________(填物态变化),使食物降温保鲜,在这过程中制冷剂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低;汽化;增加【解答】(1)制冷剂的沸点越低,它吸热后越容易汽化,越容易将里面的热量携带出来,因此冰箱使用的制冷剂是一种沸点低的物质;(2)制冷剂进入冷冻室内的蒸发器后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3)使食物降温保鲜,在这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解析】冰箱里的制冷剂从冰箱内吸收热量后,由液态变成气体发生汽化现象,将里面的热量携带出来。在冰箱外面通过散热管和压缩机的作用,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将热量散失在外面的空气中。8.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______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1)液体的温度(2)a、b(3)不正确(4)正确【解答】(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a、b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那么液体上方空气流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则他这样做不正确。(4)根据乙图可知,经过相同时间后,水剩余的多而酒精剩余的少,因此我认为小丽的猜想正确。【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还需要控制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改变液体的种类,据此确定对比实验;(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4)如果剩余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无关;如果剩余液体的体积不同,那么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根据乙图分析即可。考点三:内能与内燃机1.以下事例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B.?返回舱经大气层时舱体温度升高C.?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D.?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答案】D【解答】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即通过摩擦做功增加内能;?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即通过弯折做功增加内能;返回舱经大气层时舱体温度升高,即通过摩擦做功增加内能;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因此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据此分析判断。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B.?硝化棉燃烧的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C.?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答案】C【解答】A.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然后空气使棉花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故A错误;?B.硝化棉燃烧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C.活塞被向上顶起,将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C正确;?D.缓慢压下活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速度很慢,大部分散失,使空气的温度变化很小,因此不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故D错误。【解析】(1)(2)(4)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3)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判断。3.婚礼上常用的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罐内气体的内能增加???????????????????????????????????????????B.?气罐内壁温度升高C.?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D.?该过程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答案】D【解答】罐内气体推动礼花,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气体的内能减少,故A错误;气罐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B错误;罐内气体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自身内能,故C错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D正确。【解析】根据“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可知,该过程将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据此分析判断。4.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N2O4光照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下图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A.???????????????????B.???????????????????C.???????????????????D.?【答案】A【解答】A.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B.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C.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C不合题意;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关键点拨】当窗口有光射入时,化学反应室内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做功向外移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判断。5.如图所示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丙、丁、乙、甲?????????????B.?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D.?甲、乙、丙、丁【答案】B【解答】甲: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乙: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丙: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丁: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那么正确的顺序为:乙、丁、甲和丙。【解析】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根据气门的关闭和活塞的运行方向确定冲程的名称即可。6.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失去鲜味。厨师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C.?在炒肉片的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D.?附近能够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C【解答】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正确不合题意;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减小了蒸发面积,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炒肉片的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故C错误符合题意;D.附近能够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解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7.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所含的内能越大,热量也越多C.?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D.?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答案】C【解答】A.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A错误;?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所含的内能越大,但是不能说热量越多,故B错误;C.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故C正确;?D.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其它形式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故D错误。【解析】(1)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分析;(2)热量是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3)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分析;(4)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分析。8.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答案】D【解答】在此实验中,活塞在压缩空气做功,并没有对硝化棉做功。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要将活塞用力迅速向下压,在压缩空气时,活塞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压时用力较大,做功较多;同时快压的时间短,尽量减少由于热传递使筒内空气内能减少。擦燃火柴是利用了火柴与擦纸摩擦生热,温度升高点燃火柴,它也是采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故此题选D。【分析】该题考查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探究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使棉花点燃是利用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在筒内温度随之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它是利用了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9.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答案】C【解答】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此题选C。【分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0.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对________(选填“浸有乙醚的棉花”或“筒内气体”)做功,它的内能会增大。若该汽油机的曲轴转速是3600转/分钟,则其每秒对外做功________次。【答案】筒内气体;30【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浸有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对筒内气体做功。(2)汽油机曲轴转速3600转/分钟,那么每分钟对外做功:3600÷2=1800次,每秒钟对外做功:1800÷60=30次。【解析】(1)当快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从而使空气温度升高,点燃棉花;(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曲轴转动2圈做功1次,据此计算每秒对外做功的次数。考点四:物质的比热容内容计算1.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吸热的过程中,该固体温度达到80℃后就保持不变了,那么这就是它的熔点,则该物质为晶体。该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的加热,因此熔化过程吸热。(2)根据图像可知,当物质为固态时,加热10min时,温度从30℃升高到80℃,即升高了50℃。当物质为液态时,加热10min,温度从90℃升高到100℃,即升高了10℃,那么△t固>△t液;根据根据公式Q=cm△t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比热容c固【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熔点就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分析熔化是否吸热;(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2.最新一款无人驾驶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8km消耗汽油1.2千克(汽油热值为4.5×107J/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________J;若其中30%的能量为推动汽车前进的机械能,则为________J,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答案】5.4×107;1.62×107;2025【解答】汽油放出的热量Q=mq=4.5×107J/kg×1.2kg=5.4×107J;推动汽车前进的机械能:W=30%Q=30%×5.4×107J=1.62×107J;受到的阻力:。【解析】根据Q=mq计算出汽油放出的热量;根据W=30%Q计算出机械能,根据计算受到的阻力。3.某太阳能热水器受光面积为2米2,内装80千克水,太阳每分钟辐射到1米2面积上热量是7×104焦。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收,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C),问:(1)日晒3小时后,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有多少?(2)太阳辐射的这些热量能使20℃的水温最终达到多少?(3)煤气的热值是4.2×107焦/千克,若煤气灶的效率为40%,请问:使等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答案】(1)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Q=7×104J/(m2?min)×2m2×3×60min=2.52×107J;(2)水吸收的热量Q吸=Q×60%=2.52×107J×60%=1.512×107J,水温升高值:水温最终达到:t=△t+t0=20℃+45℃=65℃;(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需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考点过关☆专项突破考点一:物态变化的应用1.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M和N进行加热。M和N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在35分钟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肯定都是晶体????????????????????????????????????????????B.?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C.?M肯定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35分钟??????????????????D.?若N是晶体,其熔点不低于100℃2.用湿手到冰箱冷冻室取食物,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其原理与以下各种现象相同的是(???)A.?干冰长胡须????????????B.?干手器干手C.?岩浆变固态?????????D.?茶壶冒白气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棍包装后会看到冰棍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小徐洗完澡后,发现浴室的瓷砖墙面有很多小水珠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选填“熔化”或“液化”或“汽化”),这是一个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5.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小组成员发现冰从开始加热至开始熔化,酒精灯内共消耗了3.5g酒精,若加热的效率为10%,则酒精的热值是________J/kg(C水=4.2×103J/kg℃)(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实验后将烧杯中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象,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考点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018年1月16日,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桥”景观,往日里“万马奔腾”“千里紫烟”的瀑布呈现出别样风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种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A.??“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C.?形成的“烟”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万马奔腾”而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2.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就会沾满雨滴,严重影响安全驾驶。小明家的新车后视镜有防雾功能,这种防雾镜,其实就是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防雾效果。从物态变化角度看此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3.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________;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________;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4.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投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5.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考点三:内能与内燃机1.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源——热动力源(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要使用燃油,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机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内燃机B.?当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上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中③为压缩冲程2.小明家买的新车有1只气缸,但工作原理还是四冲程的内燃机,下列有关四冲程的内燃机机工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压缩冲程,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所以其他3个冲程可有可无④该汽油机转速3000转/分,则每秒钟做功25次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C.?用冰袋降温?????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4.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5.一块冰熔化了,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块一定吸收热量??????????????????????????????????????????????B.?可能是对冰块做功,也可能是冰块吸收了热量C.?一定是对冰块做功??????????????????????????????????????????????D.?以上说法都正确6.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得多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7.关于内能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给某液体物质加热,若加热前后液体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8.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甲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球是用同种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水平支持面和细线均为热的不良导体制成。今让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热平衡后(热损失不计)(???)A.?甲球的温度低?????????????B.?两球温度一样高?????????????C.?乙球的温度低?????????????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很多同学在课间玩扭转矿泉水瓶的游戏,如图所示,在瓶里装有少量的水,盖紧瓶盖,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略松开瓶盖(对着没人的方向)。瓶盖弹出数米远,观察到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请分析整个过程中瓶内气体温度变化及其产生白雾的科学原理解释?考点四:物质的比热容内容计算1.用燃气灶烧水时,把4.4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45g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8×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烧水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2)烧水过程中,天然气产生了多少的化学能?(3)燃气灶烧水时转化效率为多少?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盛有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完全燃烧酒精3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精确到0.1%)。(3)科学研究表明: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3J的热量。水开始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同时发现水的质量减少了5g,求此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3.小明家新买来一台容积为80L的天然气热水器。小明学习了热效率的知识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他把“进水量”设置为40L,“出水温度”设置为40℃后,开始加热。当水温达到40℃时,自动停止加热。已知当时自来水的温度是20℃,加热前天然气表的示数为129.96m3,停止加热后变为130.06m3。天然气的热值q天然气=4.2×107J/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1L=10-3m3。求:(1)水箱中水的质量。(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4.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kg,温度为20℃,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kg、20℃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J/(kg·℃),c合金钢=0.42×103J/(kg·℃)]。求:(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多少热量?(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考2021】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六物态变化的应用和内能相关问题.doc 【备考2021】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六物态变化的应用和内能相关问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