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一节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一)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1)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论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 (2)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注意:在民事诉论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1)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论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 (2)该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 (1)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2)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二、寻求法律援助 1、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原因:在生活中,有一些公民因受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难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从而可能丧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宝贵机会。 2、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含义: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等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 3、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1)?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2)?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 (3)?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 (4)?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解护人、诉论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法定程序,获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或代理。 (5)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 4、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要求: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 ? 第二节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1、?起诉,俗称“告状”,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1)?在我国,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2、?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系统内部有明确的管辖分工,确保案件获得公正、及时审判。 提醒:人民法院分类: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 3、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4、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还要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5、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与宣告判决等阶段。 提醒:开庭审理的含义: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6、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 第三节???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一、处处留心皆证据 1、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一份合同、一张收据、一条短信等.这些时常被忽视的东西,在打官司时却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证据。 (1)诉讼证据的含义;就是证明的根据。诉讼证据不同于生活中通常所说的“证据”,它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如果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发生争议,诉讼证据就变得至关重要。 (2)诉讼证据有不同的种类。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2、收集与保存证据非常重要。做事要留痕,讲的就是要留证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缺乏证据意识,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一旦发生纠纷,难免处于不利地位。 例如,与别人合作要尽量签书面合同;借钱给别人,要对方写借条等等。 二、主张权利靠举证 1、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 2、在有些情况下,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法律出于公平合理的考虑,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时,由对方负责举证。 3、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其原因在于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行政相对人在举证能力上无法与行政机关抗衡。因此,法律以这样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来体现公正。 4、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任何诉讼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5、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在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