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策略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的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2、过程:(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乡镇企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开始:(2)普遍实行:(3)农业现代化:主要内容/方式: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2、过程3、主要内容/方式:(1)含义:(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交够国家的,留住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村改革的实质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调整①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②1953年—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2、过程:3、主要内容/方式:4、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张三劳动实在赖,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政社合一,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少自主权积极性不高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化大革命”前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住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1980年,四川率先废除了人民公社,标志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开始成为历史。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已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内容:3、中心环节:4、结果、作用:(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经营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1984年,中共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内容:3、中心环节:4、结果、作用:(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经营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1984年,中共第十二届三中全会(1)企业有了自主权,(2)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局面。(3)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4)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内容:3、中心环节:4、结果、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1984年,中共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但是,近40年的时间中,两个工厂从未实现过铜的买卖。在沈阳市区的一条马路上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前提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方针:2、重点:3、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开始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中共十四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提出:2、决定:3、作用:(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3--中共十四大三中全会项目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所有制形式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历史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2)联系①改革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改革。②二者的改革都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作出决策90年代后市场经济建国后,50年代中后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初期的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弊端日益突出,对农村、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国有企业改革.mp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mp4 小岗村的改革.mp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