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第一节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4.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合作性目标 1.学会运用“围圈传法”“组间批阅法”的合作学习方式。 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倾听、提问和应答”的合作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本节使用的教学方法为演示实验,观察思考,问题引导讲授。本节学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法。学生在学生实验活动的引领下去发现、揭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具学具 教师:木块、铁块、铝块、弹簧测力计、水槽。 学生(分组):烧杯、水、浓盐水、细线、铁块、铝块、弹簧测力计、塑料圆柱体小盒(上标有等距离的格)、配重、空饮料罐、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实验演示:塑料小盒放在手中没有下落,是受到手上向的支持力,放入水中没有沉下去是为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引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二、进行新课 (一)浮力 1、展示教学图片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提出问题: 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你能测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测量原理是什么? 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如何检验它是否受到浮力? 飞艇在空气中上升,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吗? 学生观察生活、生产中的浮力的实例对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形成及如何测量浮力。 2.1演示实验: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学生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2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学生展示实验 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学习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大小。 3、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实验 学生小实验:体验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压力越大。 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你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联系生活现象:船在水中漂浮,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船上装载货物越多,船受重力越大,其受到的浮力越大 ,而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明显变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选择实验器材 1.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步骤: (1)将铜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此时铜块所受重力G =( ),将其逐渐向下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浸没前:铜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了吗?铜块受到的拉力如何变化,浮力如何变化? 浸没后:铜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了吗?铜块受到的拉力如何变化,浮力如何变化?记下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示数F =( ),记下此时浮力F浮=( )。 (2)取同体积的铝圆柱体重复以上实验。 铝块所受重力G =( ),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示数F =( ), 浮力F浮 = ( ) 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运用“围圈传法”的合作学习方式,各小组成员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浮力大小与浸没水中后的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图片展示:人可以在死海里悠闲地看书,由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将加配重的塑料圆柱体小盒分别完全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分别测量出其受到地重力,拉力,及浮力 大小记入下表中。注意:浸没时,小盒不要碰盛放液体的容器底和侧壁。 器材: 实验表格: ρ液/kg·m3 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浮力F浮/N 运用“围圈传法”的合作学习方式,各小组成员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由学生小结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意形状物体位于水面下h 深处受力情况,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 可知: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得到F浮= F向上-F向下 通过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提高学生实验加推导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与测评 练习巩固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辰辰同学和他的上伙伴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 _______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此实验还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评(合计10分) 1、(4分) 小玲将一块体积为的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又将此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力计两次示数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矿石受到浮力的大小多大? (2)将此矿石浸没在盐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会如何变化?浸没在酒精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会如何变化? 2、(3分)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剪断绳子,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 到的浮力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变为零 3、(3分)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石块,把石块慢慢浸没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与石块浸没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是( ???) 运用“组间批阅法”的合作学习方式对各小组成员的成绩汇总,附加课堂展示回答分数2分/次 ,每组将总分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组评比。 四、小结 学生小结学到了什么及想法。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 2、评估合作分(对照评价量表对本次实验进行评估,小组成员互评),合作策略:三步采访法。 组员姓名 平均分数 评估 (5分 每项1分)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交流与合作 (5分 每项1分)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