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七章《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第一课时内容。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对于植物种子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在学习了前一节知识基础上,对于植物种子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掌握,但是不够系统、准确,缺乏科学性。七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方面还不够细致、全面,在教学中应加以科学引导和重点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大豆种子(双子叶植物)和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的知识; ⑵会区别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⑶学会观察种子的科学方法,具备使用实验工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参与过程,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⑵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使学生树立植物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⑵通过观察种子结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种子中胚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区别;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 认识生活中的几种种子。 提出问题:1、你对种子的认识有多少?2、你认为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植株的? 相互交流、沟通。 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了解学生对种子知识的前概念。 二、探究活动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简要介绍探究活动的步骤。 提醒观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归纳小结。 把学生绘制的大豆种子结构图展示出来。 对大豆种子的结构进行有序的介绍。 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对大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了解,能否猜想一下他们的功能? 展示大豆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板书:大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根据活动单要求进行记录。 根据自己绘制的结构图,结合教师的讲授对大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进行学习和掌握。 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大胆的猜想。 设计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力体现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根据对种子的结构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方法。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耐心做事的态度。 知道大豆种子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三、探究活动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简要介绍探究活动的步骤。 提醒观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归纳小结。 把学生绘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图展示出来。 对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有序的介绍。特别是对于玉米种子子叶和胚乳的介绍。 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对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了解,以及已经学习的大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能否联想一下玉米种子结构的功能? 展示玉米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板书: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根据活动单要求进行记录。 根据自己绘制的结构图,结合教师的讲授对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进行学习和掌握。 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大胆的猜想。 通过两种植物种子的对比,对于以学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内容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深入的理解。 设计探究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力体现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根据对种子的结构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方法。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耐心做事的态度。 知道玉米种子各部分名称和功能。能通过对比的学习方式来发现两种植物种子的结构区别,懂得在学习中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四、归纳和对比 对两个探究活动的内容进行归纳,把两种植物种子的结构填入活动单上的结构对比表中。 展示学生所填写的结构对比表。提出问题:两种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之外和哪些不同之处? 归纳整理上述学习的内容,总结出两种种子的结构特点。 通过内容的对比突破知识学习的重难部分。 归纳、对比的学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难点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 五、练习和提升 展示三张蚕豆种子的图片,提出问题:哪棵蚕豆种子会萌发?为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的引导,提炼出种子结构中重要的部分:胚。 板书:胚的组成 讨论、交流。 通过创设情景和问题式的引入探讨,明确胚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对以学知识的检验,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要点。 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引导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种有效促进方式。 六、总结和表达 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想。 把自己的学习感想表达出来,并在同学间相互分享。 培养肯于表达交流的胆气,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自我评价过程。体现出学习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皮 保护 护保 皮种 大 子叶 贮存养料 料养存贮 乳胚 玉 豆 输运养料 叶子 米 种 胚根 发育成根 根成育发 根胚 种 子 胚轴 发育成根茎连接处 处接连茎根成育发 轴胚 子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叶和茎成育成 芽胚 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