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问题从哪里来?生活中遇到的别人给出的主动发现的如何发现问题?“用心”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试验和技术研究做梦发现问题色盲症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红绿灯能发现什么问题吗?例如:能否制造一个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机械装置带动车辆运行?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一、发现问题二、明确问题如何才能明确问题呢?一、明确问题的内容能否发明一种色盲症患者也可识别的交通信号灯?3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否明确如何判断一个问题的提出是否明确呢?1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2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要抓住核心概念—要抓住问题所涉及的环境—要抓住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与条件马上行动(p84)判断以下问题是否明确.1.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 2.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 表面上看问题是明确的,当进一步分析时就会发现要收集的是什么与是否存在都不清楚这个问题在于要收集的冬天下的雪的范围不清楚,如是所有的雪,那就是不可能的事了。一、明确问题的内容二、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遵循了科学原理问题目前是否尚未得到充分解决问题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现有技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 投入与产出的 比是否理想 永动机 长生不老药 1.能不能把高铁的速度提到2000公里/小时?2.能否设计一盏台灯,人只要在它一米的范围内它就会亮?3.能否下雨天不带伞但也不会淋湿身体?4.能不能让父母随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儿,在做什么 5.能不能把水“变成”油 判断下列问题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人王洪成宣称实现了“水变油”。他自称配制出一种母液,然后按1:100000的比例兑上普通的水便变成了“水基燃料”,可以替代汽油。王还通过其表演,说服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甚至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1994年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质询前,这一骗局持续了十多年,造成损失数亿元。王洪成被逮捕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水变油事件△王洪成骗局:中国哈尔滨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个永动机方案,他利用他设计的永动机驱动自家的洗衣机、电扇等装置运转,不久骗局被揭穿,他制作的永动机模型是用隐藏的钮扣电池驱动的一个电动马达,而供应洗衣机、电扇运转的则是暗藏在地下的电线。历史上著名的永动机骗局有:△自动轮骗局:1714年,德国人奥尔菲留斯声称发明了一部名为自动轮的永动机,这部机器每分钟旋转六十转,并能够将16公斤的物体提高相当的高度,当他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进行了公开实验后,名噪整个德国。1717年一位来自波兰的州长在验看了安放自动轮的房间后,派军队把守这座房屋,40天他发现自动轮仍在转动,便给奥尔菲留斯颁发了鉴定证书。奥尔菲留斯靠展出自动轮获取了大量金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甚至与他达成价值10万卢布的购买协议。历史上著名的永动机骗局有:△自动轮骗局:最终由于奥尔菲留斯的太太与女仆发生争执,女仆愤而曝光,原来自动轮是依靠隐藏在房间夹壁墙中的女仆牵动缆绳运转的,整个事件是一个骗局。另外在1980年代的巴黎博览会上,曾展出过一种“永动机装置”:这个装置是一个不停转动的大轮子,参观博览会的观众对这架永动机非常好奇,纷纷逆旋转方向推动轮盘,以期阻止轮子的转动。这个永动装置的设计者正是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向后转动轮盘的动作为永动机上紧发条,维持装置的运转。三、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因素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受到的限制因素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不同的设计对象往往有不同的特点,其产品的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的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如:儿童玩具、床、书架、笔筒等。新奇的儿童床儿童专用坐便器老人玩具按摩音响床客观因素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作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设计者的限制主观因素设计者是否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小结:1. 问题表述是否明确——要抓住核心概念;2.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要抓住问题所涉及的环境;3.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要抓住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与条件。明确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解决问题的限制与计划内容价值限制计划主观条件:是否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客观条件: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作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科学性、先进性、普遍性、主要性、可行性、能效性。制定设计的时间进度表或设计计划书色盲症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红绿灯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能否发明一种色盲症患者也可识别的交通信号灯?打点滴点滴报警器?X--山师附中学生潘立群今年18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了解到全国有色障者近6500万,当时脑海中就闪现出一个想法:能否发明一种色障者也可识别的交通信号灯?得到老师认可后,潘立群从2005年9月着手研究,研究各种信号灯的闪烁规律,了解到色障者只是无法辨别颜色,但具有与常人同样的光感和图形识别能力。潘立群经过分析认为,可利用光的闪烁和图形来方便色障者,并于今年3月发明了这种交通道路信号灯。他通过改变电路在红灯中加“X”图形,在黄灯中加“-”图形,绿灯保持不变。红灯亮时“X”同时闪烁表示禁行,黄灯亮时“-”同时闪烁表示等待,绿灯不变表示通行。这样色障者也能看到“红绿灯”,而且这一方案不需增加成本。该作品在2006年4月15日至24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评中获得最高奖项“最佳国际优秀项目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